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探究
2020-07-15曹煜
曹 煜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 平凉 744000)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主要症状为胸闷、心前区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临床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术后易出现血管再狭窄。阿托伐汀为降脂药物,同时具有抗氧化,增强心功能,抗凝等作用。氯吡格雷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但二者单一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效果不理想。此外,氯吡格雷剂量把握较困难,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多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本研究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甘肃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均符合《心血管病诊断治疗学》[2]中相关诊断标准。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男33 例,女 30 例,年龄 33-75 岁,平均(59.87±6.42)岁;平均病程(5.42±1.37)年;平均体质量指数(IBM)(25.42±1.68)kg/m2;心绞痛类型:自发型 10 例,初发劳力型31例,恶化劳力型22例。对照组男36例,女 27 例,年龄 30-78 岁,平均(60.18±6.88)岁;平均病程(5.84±1.45)年;平均 IBM(25.71±1.73)kg/m2;心绞痛类型:自发型14例,初发劳力型29例,恶化劳力型2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择期行手术;②女性患者均未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③均未合并严重神经官能症、肾病综合征;④患者均知晓本研究详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类型心脏疾病;②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或心率失常;③存在心脏外科手术史;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精神性疾病;⑤合并急慢性感染或恶性肿瘤;⑤对研究中所用药物存在过敏表现。
1.3 方法
基础治疗:2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给予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给予吸氧,同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等。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规格:10㎎(以C33H35FN2O5 计)),睡前服用,20㎎/次,1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规格:75mg*7s(波立维)),首次剂量为 300mg,而后调整为 75mg/次,1 次/d。
2组患者均连续服用12周。
1.4 观察指标
心功能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心排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进行检查。
血清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抽取患者静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可溶性 CD40L(sCD40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
统计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CO、LVEF、CI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 组患者 CO、LVEF、CI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1。
表1 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CO(L/min) LVEF(%) CI(L·min-1·m-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3) 2.84±0.72 5.66±1.31 37.75±2.83 51.74±7.30 2.73±0.56 5.28±0.71对照组(n=63) 2.90±0.79 3.98±1.17 38.26±3.16 42.88±5.09 2.85±0.49 4.33±0.64 t 0.446 7.592 0.954 7.902 1.280 7.888 P 0.657 0.000 0.342 0.000 0.203 0.000
2.2 2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血清 sCD40L、MCP-1、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 sCD40L、MCP-1、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s)
表2 2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s)
组别 sCD40L(ng/mL) MCP-1(ng/L) sICAM-1(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3) 7.86±1.54 3.25±0.87 140.62±19.55 65.59±11.73 188.79±36.56 85.59±19.48对照组(n=63) 7.61±1.48 5.14±1.34 138.84±17.49 89.86±14.46 190.62±34.41 109.74±26.35 t 0.929 9.390 0.539 10.346 0.289 5.824 P 0.355 0.000 0.591 0.000 0.773 0.000
2.3 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比较 例(%)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1例胃肠道反应,1例牙龈出血,发生率为3.17%。对照组1例皮下出血,2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4.76%。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648)。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常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使心肌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等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有研究指出[3],疲劳过度、情绪激动会导致血流加快,促进血小板聚集,可引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严重症状。冠心病心绞痛治疗重点在于增强心功能,减轻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控制血小板聚集。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阻断内源性胆固醇结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从而降低血脂水平。阿托伐他汀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4]。有研究指出[5],阿托伐他汀有助于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氯吡格雷为抗血小板作用,可抑制血小板与其受体结合,刺激血小板内部形成腺苷酸环化酶,并可与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体不可逆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研究指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提高降脂、消炎的作用[6]。本研究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临床研究具有一致性[7]。原因可能在于,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管顺应性,增强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减少血管事件。
临床研究指出[8],多种炎症因子与冠心病心绞痛进展及预后相关。MCP-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呈高表达,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等分泌的炎性因子。sCD40L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能够通过调节粥样斑块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影响斑块稳定性。此外,sCD40L可促进炎性介质释放,如能够促进sICAM-1高表达,可导致血小板与炎性细胞之间的黏附增强,从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剧心肌缺血缺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sCD40L、MCP-1、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原因可能在于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氧化作用,与氯吡格雷联合,效果可进一步增强。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联合用药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表明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控制治疗期间并发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