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双创”教育理念的高职农业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0-07-15张君艳
张君艳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揭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要求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各级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与产业企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对社会就业贡献最显著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2]。现阶段,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创新创业理念与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衔接与贯穿问题。
1 高职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双创能力的解析
1.1 创新创业能力的含义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创新创业能力的解释上没有达成一致,暂时有两方面的看法: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层面的认识,即将创新创业能力等同于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的创新能力或创业能力,亦或是两者的结合[3];二是职业素养层面的认识,认为创新创业能力包含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发现、理解、践行新事物的综合能力。国外学者倾向于将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进行单独研究,而国内学者则更倾向于将两者合二为一开展研究[4]。尽管以上两种思想的出发点不同,但也存在不少共识,都认同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不矛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必须融合。鉴于此,结合农业类生物技术专业区别于化工类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我们认为,农业类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在于,掌握和创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够用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践行创新创业以实现自我价值的综合能力。
1.2 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否达到了预设目标,就需要做出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胡剑锋(2016)基于学习产出教育模式提出了包含综合能力产出、专业能力产出和创新创业能力产出的三维度评价模型[5];虞亚平(2018)从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处理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六个方面构建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模式[6]。分析分得出,尽管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评价指标存在差异,但从内涵上都涉及专业知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五个方面,因此,农业类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工作也需要围绕以上五方面展开。
2 融合“双创”教育理念的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首先,凝练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在教学体系的构成及知识衔接上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以《植物学基础》《农业微生物》《植物生理生化》《土壤与植物营养》《田间试验方法与统计》等课程为基础,并且要求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程,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活化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掌握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园林植物生长环境(土壤、肥料、气候等)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书面写作能力;创新创意创业能力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以及信息搜集、分析、传递能力;
其次,保证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专业课程借助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模块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及项目化教学,巩固理论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同时根据企业行业对技能要求的动态变化,设置实践技能项目,实践项目融合创新考核点,促进学生对于技能水平的创新、解决问题方法的创新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最后,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农业类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做到由单纯的理论讲授型向项目化、任务驱动型、理实一体化教学型创新,一方面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通过问题的引导、任务的安排、项目的设置,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分析、解决及操作,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再次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导性、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强化创新技能。另一方面发挥教师在项目调控、协助、考核中的管理主体作用。通过引入真实的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实施项目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能力。
3 融合“双创”教育理念的农业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农业类生物技术专业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管理。以工学结合为着力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开展教学评价。灵活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理论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是大多数传统教学所用到的教学方法,但是融入双创理念的教学,应该设计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的章节限制,以生产任务需求和需要设置教学任务,采取任务驱动式、项目引导式等方法,进行常规教学,如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将企业对员工生产效率的要求作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参考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实训环节。
4 “双创”背景下农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二平台+三阶段”的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学校、企业校内外软硬件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学校、企业、教师一体化运作,从学徒、技术员到准员工分三阶段培养,在“工”、“学”教学环节中大力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招生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5 “双创”背景下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图1 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由原来的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三类,改革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六类(如图1所示),从传统的宏观、制定上课内容修改为在学校对专业学分宏观调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主选择建立课程体系,这样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在学分制的宏观调控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共完成139学分的课程学习,但是还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和爱好选择其余课程,尤其以MOOC形式开设的公共课程,以及开放式网络资源共享课,都很受学生青睐。
2)在核心课程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爱好、兴趣、市场动向以及学科前沿,在专业限选课和任选课中增设所需课程,既能保证专业明确的专业方向,又能适应市场需求,创新了学生知识结构,也为毕业后的创业拓宽道路。
3)强化核心技能,集中实习、实训时间,将专业限选课和任选课原有的实践课时与核心课程相整合,加大核心课程实践学时比例,突出专业性,同时,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学习实践的比例,时刻关注社会需求和市场动态,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