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行股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2020-07-15漆启荣黄彦李娜
漆启荣, 黄彦, 李娜
(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 麻醉科, 广东 惠州5163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流动人口的增长, 各种意外伤害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其中最常见的为下肢骨折, 尤以股骨骨折最多见[2]。 目前, 外科手术是治疗股骨骨折最常用的方法。 然而股骨手术后的疼痛往往成为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最大障碍, 因此完善有效的术后镇痛治疗, 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成为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3]。 传统的术后镇痛治疗, 基本上均为采用阿片类镇痛药、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以及局部麻醉药, 经外周静脉或硬膜外导管给予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4]。 由于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 患者大多难以耐受, 而且镇痛药物单一, 无法满足患者多模式镇痛的需求, 故有必要选择一种不良反应少、 临床效果确切的镇痛方法, 从而加速患者股骨手术后的快速康复。 本研究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行股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3 月到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手术治疗的患者60 例。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股骨骨折,行手术治疗; ②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目的和内容, 明确知晓治疗风险, 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患有精神疾病,意识不清者; ②肝、 肾等器官功能严重异常者; ③患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 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⑤有凝血功能障碍不宜行椎管内麻醉者; ⑥文化程度较低, 认知能力差, 无法配合相关临床治疗者。 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 每组20例。 对照1 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 其中男12 例, 女8 例; 年龄40 ~52 岁, 平均 (48 ± 4.35) 岁; 摔伤8 例, 撞伤6 例, 其余6 例; 手术时间66 ~121 min, 平均 (73.97 ± 11.57) min;ASA 分级Ⅰ~Ⅲ级。 对照2 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其中男11 例, 女9 例; 年龄43 ~55 岁, 平均 (49±5.23) 岁; 摔伤7例, 撞伤5 例, 其余8 例; 手术时间65 ~120 min, 平均(75.17 ± 13.45) min; ASA 分级Ⅰ~Ⅲ级。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其中男13 例, 女7 例; 年龄43 ~57 岁, 平均 (49 ± 5.23) 岁; 摔伤7 例, 撞伤8 例, 其余5 例; 手术时间64 ~119 min, 平均 (74.17 ± 14.45) min; ASA 分级Ⅰ~Ⅲ级。 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三组患者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选择L2~L3间隙穿刺, 穿刺成功后, 通过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1.5 ~2.5 mL, 麻醉成功后硬膜外留置一次性使用硬膜外导管备用, 麻醉平面上界控制低于T8位置, 术中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及患者麻醉平面的高低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0.5%罗哌卡因3 ~5 mL维持术中麻醉, 术中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血压、 心率、 心电图、 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和抗胆碱药物阿托品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结束后, 对照1 组拔除硬膜外导管, 仅进行常规静脉自控镇痛, 芬太尼0.6 ~0.8 mg + 托烷司琼10 mg + 0.9%NS 配至100 mL,静脉泵入, 速度为2 mL/h, 锁定时间为15 min, 持续镇痛48小时。 对照2 组仅进行常规硬膜外自控镇痛, 一次性使用硬膜外导管连接硬膜外镇痛泵, 吗啡4 mg + 罗哌卡因100 ~150 mg + 托烷司琼10 mg + 0.9%NS 配至100 mL, 硬膜外泵入, 速度为2 mL/h, 锁定时间为15 min, 持续镇痛48 小时。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患者取仰卧位, 使用实时超声扫描引导、 神经刺激仪辅助, 将高频线阵探头横向置于腹股沟处股动脉上方, 经辨认确定为股动脉后, 找出髂耻弓筋膜, 进而辨认高回声的股神经, 大腿外侧穿刺套管针沿扫描平面向内侧进针, 调整针的位置和角度至合适注射点, 回抽无血后, 缓慢注射局麻药, 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 调整导管角度及位置并在该处留置导管备用。 术后接镇痛泵, 0.3%罗哌卡因注射液100 mL, 速度为2 mL/h, 负荷量为20 mL, 锁定时间15 min, 持续镇痛48 小时。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6 h、 12 h、 24 h、36 h、 48 h 的VAS 评分。 0 ~1 分为无痛, 2 ~3 分为轻度疼痛, 4 ~5 分为中度疼痛, >5 分为重度疼痛, 评分越高则镇痛效果越差。 ②观察记录三组术后镇痛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包括头晕、 恶心、 呕吐、 嗜睡、 皮肤瘙痒等。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6 h、12 h、 24 h、 36 h、 48 h 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 (P<0.05)。 见表1。
表1 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6h 12h 24h 36h 48h观察组 20 1.81±0.75 1.65±0.61 1.46±0.58 1.23±0.43 1.02±0.35对照1 组 20 2.39±0.68 2.28±0.57 2.17±0.45 2.06±0.37 1.98±0.26对照2 组 20 2.36±0.71 2.27±0.63 2.15±0.54 2.04±0.35 1.96±0.27 F 2.562 3.375 4.325 6.543 9.847 P 0.015 0.002 0.000 0.000 0.000
2.2 三组术后镇痛期间的不良事件情况比较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股骨手术是骨外科最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5], 由于手术的创伤面积较大, 周围血管神经丰富, 术中出血较多, 故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较剧烈[6]。 术后镇痛治疗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躯体方面的疼痛, 避免术后出现躯体甚至内分泌方面的各种不良反应, 而且能够加速患者术后机体各方面功能的快速恢复, 并促进患者术后伤口的愈合, 避免因剧烈疼痛发展为迁延不愈的慢性疼痛, 这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机体功能状态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7]。 因此, 良好的术后镇痛对于接受股骨手术的患者就显得相当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6 h、 12 h、 24 h、 36 h、 48 h 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 (P<0.05), 表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有利于缓解患者因疼痛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波动, 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P<0.05), 表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改善患者生理、 心理方面的负面结局, 提高患者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 也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 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股骨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 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 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
表2 三组术后镇痛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n,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