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识别方法初探
2020-07-15韩国胜刘彩霞黄庆勇雷奇峰王祎峰
韩国胜,刘彩霞,徐 健,张 亮,黄庆勇,雷奇峰,王祎峰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用核设施核安全技术审评监督中心,北京 100080)
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以下简称“关键岗位”)与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运行和核事故事件防范密切相关,开展关键岗位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关键岗位的识别来加强关键岗位操纵(作)人员的管理,有效预防人因事故,促进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运行。目前,关键岗位相关的研究较多集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涉及关键岗位的定义、识别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等内容[1-2]。本文重点介绍针对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的识别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关键岗位的定义、识别指标体系、识别原则和评价流程和应用案例。
1 关键岗位的定义
目前,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的定义或解释还未从任何文献中得到,仅在一些法规中有不同的表述,如 “安全关键岗位”[3]或“核安全关键岗位”[4]等。文献[1-2]给出的关键岗位定义为:关键岗位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对企业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的一系列重要岗位的总和。这是从企业角度对关键岗位的定义,这个定义启示了关键岗位在所起的作用、承担的责任、掌握的技能等方面对企业的重要性。针对核燃料循环设施,首要的是确保安全运行。因此,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应体现下列几个方面:
(1)安全风险高。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运行伴随着较高的核与辐射安全、放射性污染、危化品毒害等安全风险,关键岗位的操作与设施安全风险的控制密切相关,对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行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2)工作责任大。在核燃料循环设施的组织结构中,关键岗位被赋予重要的工作责任,具有操作指挥和管理决策权,相应地对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运行负有主要责任。
(3)专业技能强。关键岗位在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行过程中承担着主工艺或关键技术的操作控制,要求关键岗位操纵(作)人员专业技能精湛,对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运行起着关键性作用。
综上所述,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为:关键岗位是指在设施控制、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对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运行起重要作用,与目标任务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着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的一系列重要岗位的总和。
关键岗位是保证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运行最重要的岗位,包括正常运行(含检修维修和长期停运)和事故应急两种工况。按照核燃料循环设施内最大存量的放射性物质未被缓解释放所造成辐射影响的范围及释放可能产生的后果,我国从高到低将核燃料循环设施分为4类,其中,Ⅳ类设施所具有的安全风险最低[6-7],不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设施,因此也没必要设置安全关键岗位。
2 关键岗位识别方法
2.1 识别指标体系
为了能够正确识别关键岗位,应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构建一个合理的简单易行的识别指标体系。在构建识别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首先是指标的数量。指标的多少对关键岗位的识别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指标数量太少,如只有一个,可能由于评价指标单一,导致关键岗位识别只注重到某一方面,可能导致识别出的关键岗位太多,而真正的关键岗位不能准确地识别出来。如果指标数量过多,如超过四个,可能由于评价指标太多,难以找到满足要求的岗位,导致关键岗位识别不出来。因此,关键岗位的识别指标数量一般以2-4个为宜。
其次是指标的代表性。表征关键岗位的指标有很多,如管理责任、安全风险、专业技能、管理水平、人员资质、质量控制、运行经验等指标。根据关键岗位的定义,安全风险、专业技能和工作责任等指标是表征关键岗位特性的重要指标,最具代表性。
最后是指标的普适性。安全风险、专业技能和工作责任作为关键岗位的三个重要指标,对核燃料循环设施是否具有普适性,分析如下:
一是安全风险。核燃料循环设施涉及的典型核安全风险有临界安全、辐射安全、核材料安全、放射性污染等。不同类型核设施涉及的核安全风险不同,例如核燃料元件制造设施主要涉及临界安全和核材料安全;核反应堆主要涉及核安全、辐射安全和核燃料安全;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主要涉及辐射安全和放射性污染等。在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行过程中,安全风险会集中体现在关键岗位的操作中,因此关键岗位具有安全风险高的特征,安全风险作为关键岗位的识别指标是普适的。
二是专业技能。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工艺技术通常是先进的、可靠的,要求关键岗位人员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工艺技术流程,具有精准操控能力。设施的功能不同,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也不同,相应地关键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高也是相对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设施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操作控制往往来自于关键岗位,因此专业技能作为关键岗位的识别指标也是普适的。
三是工作责任。关键岗位对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运行负有主要责任。一般情况下,职位越高的岗位管理权限越大,责任越大,领导岗位具有决策指挥权限,对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运行有较大影响。因此,关键岗位应是工作责任较大的岗位,工作责任作为关键岗位的识别指标也是普适的。
2.2 识别模型与识别原则
基于核燃料循环设施关键的定位分析和识别指标体系,建立关键岗位识别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的圆代表具有相应属性的岗位,相互交叉重叠部分表示同时满足相应指标属性的工作岗位子集。
关键岗位的识别原则:
(1)三个圆重叠部分表示同时满足安全风险高、专业技能强和工作责任大等指标的岗位,可以确认为关键岗位;
(2)三个圆仅两两重叠部分表示同时满足安全风险高、专业技能强和工作责任大等三个指标中的两个,是可能的关键岗位,这部分岗位中哪些是关键岗位,需要根据具体设施具体岗位作进一步的分析判断;
(3)三个圆不重叠部分表示的工作岗位是分别具有安全风险高、专业技能强和工作责任大的某一个指标的岗位,与圆外部分表示的一般工作岗位相比较,是较为重要的工作岗位,但是有无必要将个别重要岗位确定为关键岗位,取决于具体核燃料循环设施的重要性,如设施的安全类别的高低。
图1 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识别模型示意图
2.3 识别评价流程
关键岗位识别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是确定识别范围。营运单位已为每座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行管理建立了运行组织结构和应急组织结构,由一系列部门组成,每个部门设置了若干个岗位,每个岗位分配了相应的职责。根据岗位职责分工,从组织机构中将与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运行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确定为关键岗位的识别范围。
第二步是对工作岗位的安全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对识别范围内每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从安全风险、专业技能和工作责任等方面将工作岗位分为安全风险高的和安全风险低的两类,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和专业技能要求低的两类,工作责任大的和工作责任小的两类。
第三步是对工作岗位进行分类识别。基于工作岗位重要性的比较分析结果,按照关键岗位的识别原则,将工作岗位识别为关键岗位、可能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和一般岗位等4类。
第四步是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安全关键岗位。结合工作岗位对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运行的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对工作岗位的识别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具体的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关键岗位。
3 应用案例
核燃料循环设施包括核材料的生产、加工、贮存及乏燃料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其他需要安全许可的核燃料循环设施等。其中,典型的核燃料循环设施有铀纯化转化设施、铀浓缩设施、核燃料元件制造设施、高放废液贮存设施和乏燃料后处理设施等[4]。以某乏燃料后处理设施(I类核设施)为例,第一步首先确定识别范围:设施运行组织结构由运营单位的公司和分公司两级组成。设施运行管理由分公司直接负责,公司通过对分公司的管理间接实施管理。因此,关键岗位的识别范围应确定为分公司的部门及其工作岗位。分公司的部门及其工作岗位包括经理、书记、总工程师、安全生产副经理、项目副经理、安防质量部主任、生产技术部主任、维修科、分析科、调试及生产准备项目部、值长、首端主操作师、钚尾端主操作师、铀纯化及铀尾端主操作师、共去污主操作师、送取样、试剂配制、危化品库等,如图2所示。
图2 某乏燃料后处理设施运行组织结构图
第二步,比较分析工作岗位重要性。
根据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别从安全风险、专业技能和工作责任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将识别范围内的所有工作岗位分成安全风险高的和安全风险低的两类、专业技能强的和专业技能弱的两类、工作责任大的和工作责任小的两类。将安全风险高的岗位、专业技能强的岗位和工作责任大的岗位用“√”表示,反之用“×”表示,比较分析的结果列于表1。
第三步,分类识别关键岗位
从表1可知:生产技术部主任和值长都是具有安全风险高、专业技能强和工作责任大等3项关键岗位指标的岗位,因此,生产技术部主任和值长等2个岗位被判定为关键岗位。总工程师是具有专业技能强和工作责任大等2项关键岗位指标的岗位,首端主操作师、钚尾端主操作师、铀纯化及铀尾端主操作师和共去污主操作师均为具有安全风险高的和专业技能强等2项关键岗位指标的岗位,因此,总工程师、首端主操作师、钚尾端主操作师、铀纯化及铀尾端主操作师和共去污主操作师等6个岗位被判定为可能关键岗位。其他岗位是具有安全风险高或专业技能强或工作责任大某一个指标的重要岗位或者一个指标都不具有的一般岗位。
表1 某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关键岗位分析结果
第四步,综合评价确定关键岗位。基于对工作岗位分类识别的结果,重点对关键岗位作进一步比较分析,结合工作岗位对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运行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考虑关键岗位数量应尽可能少,最终在生产技术部主任和值长被确认为关键岗位的基础上,将首端主操作师、钚尾端主操作师和共去污主操作师等岗位也确定为关键岗位。
另外,应急状态关键岗位的识别是基于乏燃料后处理设施的应急组织结构及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识别流程同上,识别的结果为:生产技术部主任和值长为应急关键岗位。
4 结论
基于对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重要性和工作岗位的主要特性,参照企业关键岗位的定义,给出了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关键岗位的定义。基于研究开发的关键岗位的识别指标体系、识别模型与识别原则、识别流程等,建立了基于岗位对设施安全风险的影响、专业技能、工作责任三个指标的关键岗位识别方法,希望对运营单位开展关键岗位的识别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该方法不足之处在于:
(1)本研究给出的关键岗位定义,并未经过权威机构的审查鉴定,不排除更准确性表述,以获得广泛认同。
(2)本研究建立的关键岗位识别方法是定性的,判定的指标非数字化,分析判定的结果是相对的,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会引入人为因素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