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FG 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2020-07-15夏端林夏念恩谭正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成桩桩体土层

熊 熙,夏端林,夏念恩,谭正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学院,湖北 黄冈 541004)

为了模拟软弱的淤泥土地基进行CFG 桩加固后复合地基工作机理,模拟试验选取了软土地基段现场的淤泥质土。土料被运送至试验室后,经一系列程序处理,风干、碾压,过筛,除去2mm粗颗粒,最后成为模型试验用土。因为模型桩的直径相对较小,为了使集料与桩径的比例同工程实际保持基本一致,采用细砂、米砂、水泥和粉煤灰,分别模拟CFG 桩桩体材料,用2-5mm 粒径米砂来代替碎石; 用过2mm 筛剔除粗颗普通建筑砂粒代替细集料的砂料;胶结材料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1 级粉煤灰。模拟试验在某土工研究所试验大厅的模型槽内进行。

1 室内模型方案

1.1 模型设计

为了分析CFG 桩在不同条件下工作性能方面差异,共同制作了3 组试验模型见表1,整过实验中桩周围土都有同样条件下的桩,以保证被测试桩处于均匀的边界条件中。

1.2 模型制备

模型制备主要步骤,将风干碾碎后的土料加水,配置成含水量为25%-30%的湿土料,装入涂料槽并完全密置,使其含水量均匀,留作备用。为模拟天然地基土底部的硬土层,在模型槽底部铺垫200mm 一层土层,然后人工夯实。按不同模型试验要求在硬土层上竖立放置直径55mm,长120mm 的不锈钢管,作为贯穿软土层的CFG 桩的成桩导管。导管竖立放置好后,开始模拟现场软土层来分层填土,每层填土厚度100mm,填土时控制模型土体的密度,让它们保持一致。当填土厚度到达软土厚度1/2 时,再竖立放置55mm,长60mm 的成桩导管,然后再均匀分层填土,一直填土达到设计高度。模型各土层的物理指标和强度指标见下表2。

在成桩导管埋设之前,在成桩身设置变形测量装置和压应力传感器。为了保证感应面受力均匀,在埋设压力传感器时,应在感应面上铺上一层细砂。填土作业完成后,然后通过导管向填土内注入充足的水,使填土在水中充分浸泡,强度大大的降低,接近软弱淤泥土强度,同时也保证成桩后桩体的强度增长的环境与工程现场情况较接近。依据上述参考工程实际情况,选用CFG 桩材料的配合比为1:2.9:5.4:0.86:0.26(水泥:砂:米砂:水:粉煤灰)。如果在室内进行试验,完全模拟CFG 桩的施工过程的挤土作用是很难做到,为了试验模拟更接近现场成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在成桩过程中分为数次向导管内填桩体料,然后采用振捣密试—提升导管—振捣密试—提升导管的成桩的方法,直至填满。提管后在振动挤压的作用下桩体产生横向扩张。试验完成后,取出桩体观察,发现桩体直径大小不一致,以导管上拨的次数形成类似串葫芦状,即每次提升导管后在管底形成明显的扩径,观察发现成桩最小直径为50mm 左右,最大直径可达70mm 左右,平均直径为60mm。成桩的直径比导管的外径增大了5.0mm。从表2 可见,成装前后的模型土体的密度和空隙比呈现出鲜明的变化,说明试验采用的成桩过程来模拟现场挤土是具有可行性的。

表1 3 组不同条件下桩复合地基模型

表2 模型土体性质指标

表3 不同模型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

在进行填土载荷试验时,三种模型的成桩时间都为2 天[1],这样就保证所有模型在载荷试验桩体材料的成桩的龄期是一致的。

2 载荷试验

2.1 测量系统

进行荷载试验之前,首先对试桩桩头进行系列处理,使桩头保持平整,使试桩桩头周围的填土土面高度一致,再向填土平整面上均匀铺上薄层细砂,使平整面成为压力传感器的感应工作面。根据设计要求的位置把压力传感器安装好后,再按设计要求铺设细砂垫层,将传感器完全埋进砂垫层之中。砂层总厚度为13-16mm,砂层厚度相当于施工现场CFG 桩的垫层。用水平尺将砂垫层顶面缓缓刮平[2-3],把载荷板对中安放且完全水平,接下来安置测力环、千斤顶,并保持荷载传递各组件的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共同作用与反力梁。测量装置安装同一般载荷试验。

2.2 载荷试验方法

本载荷试验的加荷分12 级加载[4]。加载后在保持荷载不变的条件下,每间隔半小时读取一次数据,收集桩体和桩间土各监测点的应力、载荷板和桩底的变形等相关数据。当加荷满足下条件其一,可试验终止,总变形量达到载荷板宽度10%以上时;变形速率无明显趋于稳定的趋势或。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不同模型承载力载荷试验曲线

图1 为不同桩长模型载荷试验曲线及图2 为不同置换率模型载荷试验曲线,从图形变形关系曲线可见,曲线均有非常明显的拐点,从而可以容易的确定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

图1 不同桩长模型载荷试验曲线

图2 不同置换率模型载荷试验曲线

3.2 不同模型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

通过对CFG 桩复合地基模型载荷试验,得知:不同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及其他物理参数见表3。

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1)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主要取决于CFG桩面积置换率。同样是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面积置换率为0.101 的c 模型与面积置换率为0.031 的b 模型相比,前者极限承载力是后者的2.23 倍。

(2)在同样的置换率条件下,a 模型CFG 桩未贯穿软土层60cm 的短桩与b 模型CFG 桩贯穿整个软土层的长桩的复合地基相比,贯穿软土层长桩承载力比未贯穿软土层承载力大1.92 倍,但两者差别的幅度比相同桩长不同置换率(b 模型与c 模型)的承载力差别小得多。这可能是因为桩的面积置换率很小的情况,在整个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中,桩所承担的荷载比例也比较小,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3 不同模型桩体应力随总荷载分布及其变化

图3 为b 模型5 倍间距桩体应力的变化和图4 为c 模型3 倍间距桩体应力的变化,从图形变形关系曲线可见,载荷试验过程中桩体内不同测点的应力随荷载的变化曲线。

图3 b 模型5 倍间距桩体应力的变化

图4 C 模型3 倍间距桩体应力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桩体不同位置的测点中桩顶应力是最大的,随着位置远离桩顶,其应力也随着变小,直至最小应力的桩底部。随着荷载的增加,桩体内各部分的应力也随之增加,但在沿桩身方向的应力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这说明CFG 桩桩身的摩擦作用是很显著的。

4 结论

通过对CFG 桩复合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CFG 桩的面积置换率直接决定着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在置换率相同的情况下,桩的长度以及是否贯穿软土层,对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至关重要。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减小桩间距增大置换率比提高桩长效果要好很多。

(2)在上部荷载不变作用下,CFG 桩桩身应力分布为倒梯形,桩体上部应力大,下部应力小,且同时随着上部荷载增大桩身应力也成正比例增大。

(3)由于室内模型试验的模型比尺较小,应力应变均会受到模型比尺的影响,因此,CFG 桩的工作机理与特性应通过现场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

猜你喜欢

成桩桩体土层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提高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研究
深厚杂填土地层中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工艺
热—力耦合下能源桩沉降和荷载传递特性的数值分析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桩筏基础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