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2020-07-15陈林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6期
关键词:中医学血瘀西医

陈林基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中心卫生院,甘肃 武威)

0 引言

中医临床对于血瘀证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中医学认为,血淤证是因患者血液在其经脉与器官内壅积瘀滞,而致瘀血内阻,从而引发患者临床出现胃脘痛、腹痛、胸痹、头痛、心悸等症状[1]。与西医采用抗血小板凝聚、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不同,中医则以辨症施治为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病因与病症,采用不同的活血化瘀治疗方法[2]。本文探讨分析中医内科患者接受活血化瘀法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的34 例临床治疗资料为本院2018 年1 月至 2019年12 月收治的需行治疗的血瘀证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均分两组,即参照治疗组(n=17)与探究治疗组(n=17)。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见表1 示,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性不大,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1.2 方法

参照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方案,探究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方案。

参照治疗组[3]:(1)经CT 检查,对患者病变程度及血瘀部位进行诊断与确定;(2)以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及CT 检查结果为依据,给予患者硝酸酯类药物、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拮抗剂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类等西医类药物进行治疗。(3)经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血管状态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措施提供临床支持。

探究治疗组:以辨症施治为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病因与病症,采用不同的活血化瘀治疗方法。治疗方法:①患者因心脉淤阻而致心悸的治疗方法:以红花、赤芍、丹参、桃仁、川芍等中药进行活血化瘀治疗[4]。②患者因淤血内停而致其腹痛症的治疗方法:以行活血化淤与止痛治疗为主[5]。③患者因心脉不畅,血运淤滞而致其胸痹症的治疗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以起到通脉化淤之功效[6]。④患者因血瘀阻窍而致其头痛症的治疗方法:可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以起到化淤通窍之功效[7]。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主要指标: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评定标准[8]:治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3 个月后症状未复发。显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但不适感仍在。有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虽见好转,但不适感显著。无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未见改变。

(2)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指标:乏力、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探讨分析均采用软件SPSS 23.0 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分析处理,若组间对比结果P<0.05 时,则说明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2.1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对比,见表2 示,参照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探究治疗组患者,且组间对比结果P<0.05,说明临床治疗有效率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显著。

表2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n(%)]

2.2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见表3 示,参照治疗组患者明显高于探究治疗组患者,且组间对比结果P<0.05,说明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显著。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随着中医学理论挖掘,人们对于中医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因此,中医治疗的辨证施治理念被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接受与高度认可,并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之中,治疗的效果,赢得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

本次探讨分析可见,在中医内科中,血瘀证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证型,中医学将其纳入血瘀症。中医学认为,离开经脉之血,若瘀滞于某一处,或者消散不及时,或者血流不畅,均会导致运行受阻,并呈凝滞状态,郁积在患者器官或者经脉之内,临床内科常见的脑梗死、脑中风、冠心病等疾病,在中医学中,均归于因气血瘀滞而致的血瘀证[9]。该病症需及时准确的治疗,否则,病情加重后,将会对患者健康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本次探讨分析中,分别给予所选患者施以西医治疗方案与中医治疗方案,结果显示,中医治疗对于患有血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接受西医治疗方案的患者。结果提示,西医治疗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因气血瘀滞而引起的病症,而中医活血化瘀法则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不同中药药性共同发力,对患者行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散瘀止血等治疗,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并使其运行系统恢复正常,从而实现治疗目的,确保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患者接受活血化瘀法治疗后,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相对比,该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同时,利于有效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0]。

猜你喜欢

中医学血瘀西医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中医学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