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0-07-15彭建江
彭建江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0 引言
在临床中,股骨颈骨折是最为常见骨骼系统损伤之一,主要是骨质疏松所致,因此,多发病于老年人群[1]。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探讨分析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意义。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抽取的68 例临床资料为本院2017 年12 月至2019年12 月收治需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将所抽取的68 例患者以每组34 例均分两组,即参照治疗组与探究治疗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见下表1 示,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治疗组给予患者行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探究治疗组给予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参照治疗组[2]:取患者仰卧位,在其髋部做小切口一个,且以品字形方式,直接切入克氏针导针3 枚,再通过空心拉力螺钉3 枚,以加压及固定。
探究治疗组:一是依据患者不同切口,确定其手术体位。若患者为外侧切口或者前外侧切口时,则取其平卧位,并将垫枕放其患侧臀部;若患者为后外侧切口,则取其侧卧位,且患侧在上[3]。二是实施手术时,行切口于髋关节后外侧,同时将路径显露出来,并行斜行截骨处理后,将股骨头取出;利用髋臼锉闪倾10°-15°,向外倾40°-50°等方式,将软骨面及创面血液清除干净,再直接植入适合的髋臼假体后,进行关节复位;最后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止血,并缝合伤口[4]。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人员均需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视情给予其抗生素治疗[5]。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分析手术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各指标情况。主要指标有[6]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2)观察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主要指标有优、可、差。
(3)观察分析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指标有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 尿路感染、褥疮、肺炎。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探讨分析中所涉及观察指标均通过软件SPSS23.0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及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若组间对比结果P<0.05 时,则说明各指标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各指标情况比较
手术治疗期间各指标情况对比,见下表2 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而在手术出血量与下地活动时间方面指标对比,参照治疗组患者均差于探究治疗组患者,且组对比结果P<0.05,则说明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手术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各指标情况对比
表2 手术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各指标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手术出血量 下地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参照治疗组 34 60.50±12.29 69.46±9.69 20.71±4.10 17.72±4.01探究治疗组 34 59.79±11.21 36.89±10.87 12.45±3.64 18.54±4.05 P -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见下表3 示,探究治疗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治疗组,且组对比结果P <0.05,则说明优良率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n(%)]
2.3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见下表4 示,探究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治疗组,且组对比结果P<0.05,则说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以上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否则极易引起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
本次探讨分析中,分别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效果更优,更利于关节功能术后恢复[8]。
表4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综上所述,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后,临床结果表明,较于行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更优,该治疗方法不仅具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等优势,且更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有效改善,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