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慢性软组织损伤和疼痛领域的影响
2020-07-15黄林
黄林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0 引言
慢性软组织损伤及疼痛多发于肩颈部、四肢、腰背部等部位,属于临床多发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腿部疼痛、腰肌劳损等症状[1]。临床研究表明,慢性疼痛的形成机理极为复杂,并非单纯症状,该病症发病主要是由于痛觉神经可塑性与调制系统的改变所致,病程长,且恢复较慢是该类疾病的主要特点[2]。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和神经电刺激等方式[3],但治疗预后均不理想。本文分析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于临床慢性软组织损伤及疼痛改善的影响及应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的临床研究对象64 例为本院2019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诊治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以每组32 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电刺治疗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见下表1 所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情况对比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及给予合理营养支持。
电刺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应用神经肌体仪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法是[4]:一是将刺激电极位置置于患者相应肌肉运动点上,且尽可能将电极靠近其受损神经;二是将电极的正负两极分别置于患者受损神经的近端与远端;三是电刺激模式:选择一、三模式或四模式;四是电刺激程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且被刺激神经所支配肌肉能够产生明显收缩;五是电刺激时间:2-3 次/d,每次10-20min;一个疗程为7d,连续治疗3-4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分析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有: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其中,痊愈是指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且天气变化时或劳累后无任何不适感;显效指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但天气变化时或劳累后仍存在不适感;好转指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减轻,但天气变化时或劳累后会复发;无效指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有加重迹象[5]。
(2)分析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疼痛及腰腿功能情况。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与腰腿功能评分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分析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指标数据均经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当对比分析结果经检验P<0.05 时,则表明组间各指标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分析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如表2 所示,电刺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对比分析结果经检验P<0.05,组间临床治疗有效率指标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腰腿功能及疼痛情况对比
分析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腰腿功能及疼痛情况,如表3 所示,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且电刺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对比分析结果经检验P<0.05,组间指标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腰腿功能及疼痛情况对比,分)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腰腿功能及疼痛情况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腰腿功能评分治 疗后 治疗前疼痛评分治疗后常规治疗组3232.43±5.9124.21±4.587.23±1.905.71±1.49电刺治疗组3233.11±5.6114.33±3.207.22±1.612.86±0.81 t-0.52912.0070.26911.548 P-0.6610.00130.7360.0211
3 讨论
慢性软组织损伤和疼痛患者由于疾病所致活动量减少或者长期卧床,使其出现肌肉萎缩,从而引发其功能障碍。目前临床通常采用手术、药物及物理和神经电刺激等治疗方法,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分析探究中,将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方法应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和疼痛患者,获得临床效果良好,患者肌体功能障碍与疼痛症状均得以改善。分析探究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法是模拟中枢神经对运动的控制,通过经低频脉冲电流对患者患部肌肉进行刺激,促其进行收缩,从而产生生理性反应,使患者运动功能得以恢复与重建[6]。结果提示,该治疗方法利于缓解患者肌肉酸痛,有效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对于因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损伤而引起的神经麻痹与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于临床慢性软组织损伤及疼痛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该治疗方案对于促进由于神经损伤所引起的患者神经麻痹及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利于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