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体验设计的融入与表达——以泰安大河峪村为例

2020-07-15范雯雯陈东田谭晓磊张涵邢治英

关键词:景观规划大河场所

范雯雯,陈东田,2*,谭晓磊,张涵,邢治英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体验设计的融入与表达——以泰安大河峪村为例

范雯雯1,陈东田1,2*,谭晓磊1,张涵1,邢治英1

1.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山东省城乡风景园林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 泰安 271018

体验是人与景观之间最直接的认知方式,融入体验设计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能够有效展示地域特色,引导人们在互动参与中感知乡村地域文化。文章从梳理体验与乡村景观的相关研究入手,从主题提炼、空间划分、路线组织、场所营造四个方面提出策略,结合泰安大河峪村的实践研究,探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体验设计的融入与表达。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体验; 大河峪村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景观成为风景园林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乡村景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过度强调视觉效果的景观设计使众多乡村景观像商品一样被复制和粘贴,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现象,地域特色严重缺失。融入体验设计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既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又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在充分展示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能够推动乡村景观从视觉欣赏向动态体验的升级,给体验者留下难忘的记忆,实现从看山、望水到记住乡愁的转变。

1 体验设计

体验(Experience)的词源来自拉丁语的Experior,通常指非理性的、由感知得来的信息。从汉语的字面意义解释,“体”即是体察,“验”即是验证,体验即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身心两方面的结合[1]。从风景园林角度来说,体验是人与景观之间最直接的认知方式。

国外对景观与体验的研究相对较早,在理论和实践中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美国学者柯勒文(Colvin)对景观体验与空间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约翰·O·西蒙兹(John Ormsbee Simonds)提出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2];英国学者凯文·斯维茨(Kevin Thwaites BA)构建了体验式景观的概念。日本景观设计师佐佐木叶二和户田芳树则在实践中强调通过五感来增加使用者体验大自然魅力的机会。进入21世纪,国内学者在美学、建筑、旅游的基础上对景观与体验展开了深入研究,俞孔坚、俞昌斌、李颐等在基本内涵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魏小安、李开然、顾志凌、余洋等在方法内容方面进行了研究,郭庭鸿对自然景观体验的作用发挥进行了相关阐述[3-6]。

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景观不仅仅是景观的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问题[7],乡村景观的意义和作用已经超出了景观本身,与乡土文化、生活方式等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8]。融入体验设计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立足于对场地和现代乡村生活的理解[9],在满足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不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手法演绎和传递“乡村”这一概念下的场所精神,能够引发人的思考与共鸣,对解决现阶段乡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协调作用。

现阶段,国内外学者都意识到了体验对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对体验设计以人为本的观念和多元化设计形式的特质达成了共识,但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缺乏实践案例的研究,本文将在设计方法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索。

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体验设计的融入过程

如何利用场地特征和现有资源为人们创造丰富的体验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体验设计的研究重点。体验设计旨在加入人的元素,将乡村作为设计“舞台”,将地形、植物、水体、建筑、小品等各类景观实体要素作为“道具”,结合人的行为要素、空间环境要素和地域文化要素,通过合理的组织形成“场所”,为体验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经历,使其在体验过程中得到不同层次的满足。

笔者基于理论研究和相关调查研究,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体验设计的融入过程分为主题提炼、空间划分、路线组织、场所营造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相互融合。主题是体验设计的中心,各部分都围绕主题展开,具有统揽全局的作用。空间是体验的外部环境,场所是由于体验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而变得有意义的地方,路线是对不同空间和不同场所的有序组织,能够有效控制体验的节奏和韵律。在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空间与场所的关系,体验者在空间中的每次“停顿”使某个地点有可能变成一个场所,“停顿”既可以是长时间的,比如有意占领某处的一段时间,也可以是稍纵即逝、难以察觉的,比如眼光短暂停留在广阔视野中的某个具体的建筑物或事物,也就是说可以把空间理解为一个以多个场所组成的网状结构为主体的区域(见图1)。

图 1 空间、场所、路线之间的关系

2.1 提炼特色鲜明的体验主题

主题的概念源于文学创作的中心思想。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体验主题是由空间场所和景观要素共同表现的设计内涵,是串联区域内各部分景观的唯一线索。首先,用特色定位主题,从乡村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出发,比如特殊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积淀等,将场地现有的特征要素提炼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用素材诠释主题,对区域内的景观素材进行提炼,对道路、标识牌、景观小品、节点等实体要素进行整理加工,使其体现主题形象,融入到区域的整体景观设计中,完成对主题的进一步诠释。最后,用命名深化主题,恰当的命名对体验主题的表达有点睛之笔的功效,通过整体命名和景点命名两个方面对空间序列进行关联和完善。

2.2 划分类型丰富的体验空间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场所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10]。现阶段乡村产生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原有空间载体不能适应新时代乡村地区生态、生活、生产的需要而造成的,合理引导“三生”空间达到新的平衡是现阶段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宏观层面上,体验空间的划分以乡村原有空间载体为基础,将功能与体验相结合,使体验者产生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每一个大尺度空间都包含了多个小尺度空间,将单个的小尺度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形成景观空间序列,通过旷奥收放、起承转合等手法赋予景观多样的层次变化,使人在步移景异的过程中产生层次丰富的体验感受。

2.3 组织流畅有序的体验路线

运动是人在空间中的存在方式[11],景观体验是动态连贯的感知过程,需要有序引导和组织。为了更好组织空间和场所,将体验路线分为两个层次。I级体验路线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主要路线,以环形为主,串联起乡村内部宏观层面的体验空间,引导体验者对乡村景观产生整体的感知。II级体验路线是乡村景观规划中的次要路线,通过环形、树枝形、放射形道路向各个体验空间延伸,对不同体验场所进行有序组织。当人们进入某一空间进行游览时,不同的路线组织会对场所的完整性和体验者的游览感受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点考虑II级体验路线与场所之间的关系。根据路线与场所的相对位置,主要分为中心式穿过、端点式到达、边缘式绕行三种类型(图2)。

图 2 路线与场所的组织形式

2.4 营造乡风浓郁的体验场所

挪威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 Schulz)指出,空间得以生存的基础是场所,场所既有实体空间的形式,又具有精神上的意义[12]。体验场所的营造围绕地域特点展开,通过对景观元素的有效组织为个体提供丰富的体验,尽可能实现群体的一致性认同,从而产生价值。在场所中应特别考虑人的行为要素、空间环境要素、地域文化要素,通过对地形、植物、建筑、道路、水体、构筑物等景观实体要素的设计突出乡村特色,充分调动体验者的感官,增强互动性与体验性。

3 泰安大河峪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体验设计的表达方式

3.1 泰安大河峪村概况

大河峪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北部,泰山主峰以东2 km,毗邻泰山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6°25′,东经117 °22′,距泰安环山路2 km,距泰山方特欢乐世界3 km,距泰安城区5 km,南邻泰莱路,交通可达性高。全村总占地面积253 hm2,其中村庄面积36 hm2,水库4 hm2,集体可利用土地53 hm2,泰山山脉山林地140 hm2。全村总人口109户、340人。

大河峪村地势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自168.90 m至457.27 m不等,以山地、丘陵为主,视野开阔,视觉层次丰富,村内山体自东北至西南呈半围合状,山势连绵,形态柔美。大河峪村地处泰山山脉东麓,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刺槐、杨树、松树、柏树等自然植被保存良好,山地、水域、林果等资源丰富。此外,大河峪进行猕猴桃种植已有30年历史,现有猕猴桃采摘园13 hm2,是该村重要且独特的农业资源。

3.2 泰安大河峪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体验设计的表达

3.2.1 体验主题大河峪村在梳理现状资源的基础上,从乡村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出发,充分利用猕猴桃种植量大的优势,最终确定将猕猴桃作为乡村特色来定位发展主题,形成一处集林果采摘、山地休闲健身、民俗生活体验、传统手工艺学习、研学教育等于一体的乡村体验乐园。为了更好呼应猕猴桃特色体验主题,在标识牌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与猕猴桃的主题相适。在整体命名中,以“猕猴桃生态慢谷”作为主题,“猕猴桃”简洁直观地突出了乡村优势信息,“生态”是乡村附加值的体现,“慢”是体验的一种状态,“谷”是乡村地貌的展示,该主题营造出绿色、自然、淳朴的乡村氛围,充分展示出乡村的亮点和特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场所命名中,田园DIY厨房、老家煎饼铺、听雨榭等各具特色,体现了乡村自然淳朴的风貌,能够有效引起体验者的关注与参与。

表1 大河峪村体验空间的划分

3.2.2 体验空间根据大河峪村的实际情况,在三生空间的基础上划分为五个不同类型的体验空间,分别是猕猴桃种植区、民俗生活区、特色林果复合种植区、特色林下养殖区、山地休闲健身区(表1、图3)。

图 3 大河峪村体验空间的划分

图 4 大河峪村体验路线的组织

3.2.2.1 猕猴桃种植区猕猴桃种植区以农业生产空间为主体,以猕猴桃为主要资源,结合农作物、苗木、蔬菜等其他农业资源,形成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使体验者产生不同于城市的视觉感受。对于猕猴桃来说,五月为开花季节,形态优美,气味芬芳,可观可闻;九月为成熟季节,结合研学旅行和亲子游开展采摘体验。对于乡村景观而言,最能反映其特色性的莫过于农事体验,对儿童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体验,在该区域预留一定面积的土地供体验者认领,形成“种植—养护—采摘—加工”的一体化农事体验,实现农事劳作和体验乐趣的完美衔接,构建欢乐无穷的农业体验空间。

3.2.2.2 特色林果复合种植区特色林果复合种植区以林业生产空间为主体,以核桃、山楂、石榴、板栗、樱桃、杏树、桃树、柿树等十余种林果为主要资源,形成种类丰富的林产品景观,供体验者进行观赏和采摘。从三月的山花烂漫到十月的果实累累,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象,体验者可在体验路线的引导下近距离感受类型丰富的林果景观。

3.2.2.3 特色林下养殖区特色林下养殖区以畜牧业生产空间为主体,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距离村庄和水源有一定的距离。在林下分区域集中养殖山鸡、野兔、鸽子、山羊等,形成小型珍禽园,使乡村特色动物成为体验景观的一部分,丰富乡村的动态景观,强化乡村山林体验乐趣。建设卡通乐园、林间野趣等观赏娱乐型项目以及小动物喂养等互动参与型项目,体验者抓一把青草喂给小兔,或者和山羊一起散步的情景,都会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林画卷。

3.2.2.4 民俗生活区民俗生活区以生活空间为主体,对现有村落进行分类改造,形成民风淳朴、富有泰山地域特色的乡村聚落风貌,充分展示乡村生活气息和风土人情。一是村民常住型民居,利用乡土元素和乡土景观材料提升庭院的面貌和观赏性,烘托乡村闲适安逸的生活氛围和悠远流长的历史沉淀,引导体验者醉于“乡居”。二是休闲度假型民居,将住宿功能与主体建筑相融合,使人达到中层深度以上体验,在面积较大的庭院中种植经济林果和蔬菜,通过趣味采摘、农事劳动等方式体味农家韵味,引导体验者享于“乡闲”。三是文化体验型民居,挖掘乡村的文化蕴藏和产业特色,建设工艺作坊,形成传统工艺体验,传承古老技艺,丰富体验性与参与性,引导体验者品于“乡情”。

3.2.2.5 山地休闲健身区山地休闲健身区以生态空间为主体,充分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形成清新自然的山地体验空间,引导体验者不同位置、不同角度深层次体验山地空间的魅力,既可俯瞰整个大河峪的景象,也可向西远眺泰城和泰山东麓风貌。通过登山健身步道进行登山体验,引导人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此外,体验者可以在安静的山林地带进行打坐冥想和山地瑜伽,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收获内心的安静与思想层次的升华,实现避世体验。

3.2.3 体验路线在大河峪村现有交通条件的基础上,完善并形成两级体验路线(见图4)。I级体验路线以环山路为主体,宽5 m,全长4.8 km,串联起五个不同类型的体验空间,引领整个村域景观,引导体验者感知乡村整体风貌。充分利用环山路的地形优势,在视觉体验效果较好的地方建设观景平台,为体验者的视觉体验提供舒适场所,积极引导审美体验的发生。II级体验路线以I级体验路线为基础,通过环形、树枝形、放射形道路向各个体验空间延伸,以中心式穿过、端点式到达、边缘式绕行的方式对不同空间内的体验场所有序组织,引导体验者参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体验活动。

3.2.4 体验场所美国学者B·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和詹姆斯·H·吉尔摩(James H Gilmore)认为参与和融入是体验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由此形成了认可度较高的“4E”理论,即“Esthetic,Entertainment,Education,Escape”,也就是将体验分为娱乐体验、审美体验、教育体验、避世体验四种类型。大河峪村根据不同空间的特色营造了70个体验场所(见表2)。

表2 大河峪村体验场所的分布

注:□为审美体验,△为娱乐体验,☆为教育体验,◇为避世体验。

Note: □: Aesthetic expericence; △: Recreation expericence; ☆:Education experience; ◇: Masquerade experience.

4 结语

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景观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将体验设计融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主要通过主题提炼、空间划分、路线组织、场所营造四个阶段进行表达。该方法立足于人的多样化需求和乡村场地的现有特征,以体验为媒介,引导乡村景观和人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即乡村景观因人的体验而产生价值,人因体验乡村景观而获得价值。实践研究表明,通过体验设计的融入与表达,乡村风貌得到有效改善、乡村空间实现新的平衡、乡村道路形成新的脉络、乡村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1] 吕健梅.基于体验的建筑形象生成论[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28

[2] 西蒙兹,斯巴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朱强,俞孔坚,王志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70-300

[3] 李颐.景观——生命的体验与延伸[J].城市建筑,2008(5):19-20

[4] 李开然,央·瓦斯查.组景序列所表现的现象学景观:中国传统景观感知体验模式的现代性[J].中国园林,2009,25(5):29-33

[5] 余洋.景观体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35

[6] 郭庭鸿,舒波,董靓.自然与健康——自然景观应对压力危机的实证进展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8,34(5):52-56

[7] 王向荣,WANG Xi-yue.乡建与乡景[J].风景园林,2018,25(5):4-5

[8] 董婵婵,杨滨章,商双娇.结合村民素质提高的乡村景观提升途径研究——以宜兴市张阳村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5):19-22

[9] 郑捷,陈梦菲.乡村文化复兴背景下的乡土景观规划与设计[J].风景园林,2018,25(5):21-25

[10]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44

[11] 刘滨谊,张亭.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J].中国园林,2010,26(11):31-35

[12] 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30

The 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Experience Design in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The case in Daheyu Village of Tai’an City

FAN Wen-wen1, CHEN Dong-tian1,2*, TAN Xiao-lei1, ZHANG Han1, XING Zhi-ying1

1.271018,2.271018

Experience is the most direct cognitive way between people and landscape. Th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tegrated with experience design can effectively displa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e people to perceive rural regional culture in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xperience and rural landscape,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me extraction, space division, route organization and site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experience design in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by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taian daheyu vill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experience design in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progress of experience and rural landscape, putting forward strategies from four aspects: theme extraction, space division, route organization and site construc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f Tai'an Daheyu Villag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experience; Daheyu village

TU986

A

1000-2324(2020)03-0577-05

10.3969/j.issn.1000-2324.2020.03.040

2018-10-26

2019-02-27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成本村镇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技术与示范(2014BAL04B05)

范雯雯(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E-mail:a18763808737@163.com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chdot@163.com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大河场所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城市景观规划中地域性文化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大河奔腾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大河奔流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大河中的摇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