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须贺夹克的风格特点及其文化解析

2020-07-15

艺术设计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横须贺夹克刺绣

夏 侠

工业革命带来的先发优势,推动了近代以来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领先,现代西方服饰也随之传播至世界各地并被越来越广泛的人群所接受。自20世纪中期开始时尚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趋于统一,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愈演愈烈,横须贺夹克正是在这一阶段问世,近年来已成为街头常见的休闲搭配。学界针对横须贺夹克的风格特点及其文化成因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历史资料和当代时尚,对横须贺夹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从款式、图案、面料等方面归纳其典型特征;通过分析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探讨横须贺夹克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并从中总结相关规律,以期为今天东西方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结合应用提供参考。

一、横须贺夹克的产生和发展

横须贺夹克的出现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人们对异域文化的好奇与欣赏是促使其产生和流行的直接原因。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全球化的推进,横须贺夹克的消费人群不断扩大,根据不同时期的表现特点可以大致将其发展过程归纳为两个主要阶段,即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主要作为纪念品存在的阶段,以及60年代至今由小众服饰变为大众时装的阶段。

1、横须贺夹克的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批美军进驻战败的日本。根据1951年签订的《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美国长期享有在日本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实际上早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军就已经开始在日本各地驻扎,而横须贺夹克正是诞生于这一时期。

图1:绣有东方传统图案的横须贺夹克

横须贺军港位于神奈川县境内的三浦半岛中东部,距离横滨、东京等城市较近,被美军接管后发展成为了远东地区最大规模的海军基地,大量的人员往来使得周边经济逐渐与军人消费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战后部分官兵被分批调回,其中一名士兵为纪念这段经历,找到当地裁缝将自己的名字和喜爱的图案用彩色丝线绣在飞行员夹克上,此举出乎意料地在驻地军营中引起效仿热潮,军士们纷纷将制服或便装拿出去如法炮制。当时承接这项订制工作的都是附近的小作坊,手工刺绣速度缓慢,仅能满足在成品服装上进行局部装饰的需求。而一家名为Kosho&Co的制造商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在战后物资极度紧缺的条件下,采用当地生产的丝绸作为主要面料,参考MA-1飞行员夹克和美国人常穿的棒球夹克设计出了横须贺夹克的基本款式;同时,在刺绣环节运用脚踩式绣花机和手工刺绣相结合的方式,投入量产后加工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更多极具日本特色的传统纹样被工匠们绣在了衣服的背后、胸前和袖子上①。光亮柔软的衣料材质配以充满东方韵味的图案,让这种新奇又熟悉的上衣式样大受欢迎,其影响力迅速扩展到横须贺以外的美军基地,成为归国军人必买的纪念品和赠送亲朋的伴手礼(图1)。销量的猛增吸引了更多工坊参与到此款夹克的生产与开发中,因为最初诞生在横须贺,因此日文中称之为SukaJan,Suka是Yokosuka(横须贺)的简称,Jan是Jumper(运动外套)的日语发音缩写。横须贺夹克的英文名称Souvenir Jacket则更贴近它最初在归国士兵们心中的定位,也就是纪念品夹克的意思②。

2、从纪念品到时尚单品

自此以后,横须贺夹克就像日本传统工艺品一样被摆上货架供游客选购,横须贺市的Dobuita商业街等地集中了许多专卖这种服装的店铺,其中一些仍保持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除了售卖成品,也接受顾客订制指定纹样的绣花业务③。经过上世纪40~50年代的战后恢复阶段,日本经济在60年代开始高速增长,生活的富足为青少年宣扬个性、寻求关注的心理需求提供了条件。70年代开始有处于亚文化群体的社会青年和飞车党聚集现象出现,而绣有社团名称、口号和华丽图案的横须贺夹克正好符合他们标新立异的需要,从此这种鲜亮夺目的服装便代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长期流行于不良青少年中,因此也被注入了新的含义④。

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后相关的亚文化团体逐渐式微,但横须贺夹克却仍可以凭借其易于穿搭、简洁美观、特色鲜明的特点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喜爱,一些热衷于复古风的消费者甚至专门购买 Tailor Toyo( 前 身 为 Kosho & Co)这样的老品牌推出的限量款作为收藏⑤。在2016年的春夏时装发布会上,Louis Vuitton、Valentino、Saint Laurent等 国际著名品牌不约而同地将横须贺夹克作为主推产品,并注入新的设计元素,令其社会认知和国际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图2)。如今更多的演艺明星穿着横须贺夹克出现在媒体上,这种闪耀着东方意象的服装也成为了大众日常可选择的重要时尚单品(图3)。

二、横须贺夹克的典型特征

经过70多年的演化,横须贺夹克的基本造型特点已固定下来,主要体现在款式、图案和面料三个方面,其款式主要参考了流行于美国的两种夹克,图案类型东西方风格兼具,面料则主要突出的是绸缎效果。横须贺夹克如今之所以被消费者广泛接受,正是因为它将美观度、舒适性、时尚感等要素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1、款式与结构

早期将制服带到裁缝店订制绣花的并不只有飞行员,还包括在横须贺军港服役的水兵、机修师、后勤人员等,因此最初的横须贺夹克并没有形成特定的款式,只是对局部带有日本刺绣上衣的统称。后来作为成品出售的横须贺夹克是由周边的商家依据美国军人普遍喜爱的棒球夹克为基础,融合了部分MA-1飞行员夹克的特点设计而成。棒球夹克出现在1805年的美国,哈佛大学首次为其棒球校队专门设计出这款上衣,目的是将学校的运动精英从普通学生中区分出来,可以说从一开始这款夹克就代表着一种荣誉,因此在崇尚体育精神的美国迅速风靡,此后又被美国士兵带到日本;MA-1飞行员夹克诞生于1950年,由美国军方组织专家研制并配发空军,采用了当时最新的尼龙防水面料,轻便保暖、细节设计更为科学,注重功能性,与棒球夹克款式有部分相似点,在民间同样受到欢迎⑥。

横须贺夹克综合了前两者的特点,外观上丝绸面料(后多为人造丝材料)形成的反光效果和MA-1夹克接近,斜插袋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最常采用的是类似棒球夹克的针织双色条纹领口和袖口,而且同样以插肩袖居多,但拉链开襟和飞行员制服一样,并没有使用棒球夹克的按扣设计。在结构上横须贺夹克最大的特点是能双面穿着,一般情况下,一面的用色鲜艳,而另一面则素雅;或者一面的衣身和袖子使用异色搭配,而另一面只用一种颜色⑦。与此相对应,两面的刺绣也有风格上的区分,同一件衣服可以穿出两种感觉(图4)。今天的一些设计师也在尝试对经典款进行改良和创新,比如增加或缩短衣长、点缀流苏装饰、改为灯笼袖等,使得横须贺夹克在保持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展现出新的面貌(图5)。

2、图案与面料

相比款式结构,横须贺夹克上的刺绣纹样更具独特性,随着时代发展其图案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夹克后背处面积最大,多绣有密集的组合式图案并穿插文字和符号,前胸和袖子上的图文点缀与之相呼应,但布局更为灵活。由于最初的订购者主要是美国士兵,因此常见的图案多为日本和美国元素的混合,比如日本地图、神社、富士山、海浪、祥云、植物、龙凤、虎豹、仙鹤、锦鲤、武士、神怪等,以及美国国旗、白头海雕、秃鹫、野牛、战斗机、性感女郎、印第安人、牛仔等。随着流行范围的扩大,各国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代表性图案都出现在横须贺夹克上,可以说在文化背景上并没有太多限定。近年来多元化的趋势越发显著,新潮的横须贺夹克上出现了与摇滚、朋克、机车、纹身等相关的典型图案,动漫游戏中的卡通形象也越来越常见,符合年轻人不拘一格的审美需求(图6)。

早期的横须贺夹克面料为真丝绸缎,与表面绚烂多彩的刺绣相得益彰。蚕丝属于蛋白质纤维,容易褪色和老化,因此后来多采用更为经济的人造丝代替,常见的有粘胶纤维(Rayon)、醋酸纤维(Acetate)、聚酯纤维(Polyester)等⑧。粘胶纤维面料是出现较早的能模仿丝绸效果的材料,但由于耐用性差,已逐渐被淘汰。后两种纤维采用更为先进的纺织工艺制造而成,在色彩、光泽度、触感等方面均接近桑蚕丝,制成的面料服用性能好,色牢度高,便于维护,因此在当前的横须贺夹克中最常用到;此外,也有少部分横须贺夹克使用了无光泽的硬挺平绒面料,与柔软光亮的另一面形成了反差(图7)。一些时装品牌也推出了使用丝绒、牛仔等面料的同类产品设计,但光滑鲜艳的面料效果已成为人们心中横须贺夹克的经典标签。

图4:横须贺夹克具有两面可穿的特点

图5:经过改良设计的横须贺夹克

图6:绣有卡通图案的横须贺夹克

图7:部分采用平绒面料的横须贺夹克

图8:早期美军飞行员夹克上的图案

三、横须贺夹克所承载的文化元素

横须贺夹克是二战后全球一体化进程下的产物,美国人性格中的张扬与乐观,日本社会独特的亚文化现象,通过刺绣这项极具韵味的东方工艺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传统与时尚的良好共存。

1、美国文化因素

美国文化基于西方价值观而产生并发展出自身特点,崇尚自由、个性、竞争和英雄主义,重视实用与个人成就,以上特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利用服装上的图画、符号、文字进行自我表达的习惯就是其中之一。例如校园里浓厚的竞技体育氛围使得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受到欢迎,棒球夹克就是为他们专门设计,学校的名称、校徽、获奖标记等被缝在衣服上以彰显荣耀和身份,后来成为各种团体和个人普遍选用的秋冬外套款式。横须贺夹克无论款式结构还是刺绣位置都明显参考了棒球夹克,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根本上来说采用的是同样的一种外在表达方式⑨。

MA-1飞行员夹克是横须贺夹克的另一个参考对象,但在前者出现之前,二战期间的美国航空兵们在战机和皮衣上绘制图画的潮流就已经盛行。最常见的有炸弹、裸女、猛禽、鲨鱼、飞虎等,并且配以诙谐的文字,展现出很强的幽默感和想象力,成为战时军人面对死亡宣泄情感和缓解压力的出口(图8)。军方尽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对此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这是典型的美国文化特有的表现⑩。MA-1制服采用的织物面料比之前的皮质夹克更便于附着细密刺绣,战后驻日美军继承了这种军营文化,并且将其与东方经典纹样共置,推动了作为专门载体的横须贺夹克的出现。

2、日本亚文化因素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在物质条件大幅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青少年教育问题,导致“不良文化”出现,一些青少年将无处释放的精力放在对抗固有规则上面,拉帮结派制造暴力事件,其中还有部分中学生酷爱骑着改装摩托车成群结队游街,被人们称为“暴走族”(ぼうそうぞく),也就是飞车党⑪。这些不良少年们都比较崇尚美国文化,又喜欢通过特别的装扮标新立异并博取关注,横须贺夹克很快在他们中间流行起来。横须贺夹克不仅拥有光鲜亮丽的外观,还是个人观念表达的良好载体,特别是图案内容方面,美国军人从一开始就在其中留下了许多与战斗、死亡、勇猛等有关的文化烙印;此外,一些东方传统刺绣纹样又与日本纹身图案相重合,很容易让人将二者联想在一起。纹身在日本一般被看作是加入黑道的标志,尽管向往黑帮成员凶悍蛮横的气质,但不良少年群体多处在20岁以下,达不到法律允许接受刺青的年龄,但穿上横须贺夹克也能拥有威风凛凛的图案和文字,恰恰符合他们的需求⑫。“不良文化”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褪去,但独树一帜的日式刺青艺术却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对相关图案和风格感兴趣的普通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把横须贺夹克看做是日本纹身的延伸,进而推动这种源自东方的亚文化走上了时尚的舞台(图9)。

3、东方传统刺绣艺术

图9:横须贺夹克常用到与纹身相近的猛兽图案

图10:横须贺夹克上的刺绣很多具有中国风格

美国军人对刺绣艺术的浓厚兴趣,正是横须贺夹克产生的最初机缘。这种富有东方韵味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在西方人眼中五彩斑斓的刺绣具有独特的魅力,一般将其看做东亚民族共同的代表性装饰元素⑬。尽管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刺绣不尽相同,但二者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隋唐时期刺绣伴随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传世的早期实物有飞鸟时代的《天寿国曼荼罗帐》《释迦说法图绣帐》等,其上的图案、针法、材料以及内容等均与当时中国盛行的佛画别无二致,至今在日本的横须贺夹克上仍可看到女相观音、佛祖、金刚、莲花等传统刺绣纹样。到了奈良时代,日本工匠已能参考唐风贵族服饰掌握各种刺绣针法,至镰仓时期,一些具有本国特色的针法开始出现,例如运用横丝理平绣针法的满地绣、粗四线钉线绣等。桃山、江户时代,日本与明、清两朝的纺织品贸易往来频繁,也推动了金银线等新型刺绣材料的引入。随着浮世绘的兴起,日本刺绣显示出更多本民族的风格⑭。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专门以刺绣为业的艺人数量大为增加,他们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吸收了一定的西洋绘画原理,讲究光、色的科学搭配,善于合色效果处理,在20世纪之初,这种技法上的改良和创新由苏绣女艺术家沈寿通过旅日访问带回中国,从而对我国刺绣也产生了积极影响⑮。从今天的横须贺夹克刺绣上,我们仍可以在针法和题材中看到明显的中国印记,严格来讲,横须贺夹克是刺绣这种中日两国共有的东方文化遗产同现代西方服饰的结合(图10)。

结语

二战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出现新的变化,也为横须贺夹克提供了生长的土壤。结束军事占领任务的美国士兵为了留念,将喜爱的夹克拿去订制刺绣,而日本裁缝为了提高经济收入,对其进行改良后批量售卖,促成了横须贺夹克的诞生。伴随时代的发展,横须贺夹克凭借其亮丽的外观和便于添加个性化图案的特点,影响力从游客、亚文化群体扩展至广大消费者,整个过程中既有偶然又有必然。作为一款日常休闲服装,横须贺夹克在造型的美观性、搭配的便利性、穿着的舒适性等方面实现了微妙的平衡,而不仅仅是将来源于不同文明的符号简单地混合起来。在当今以西方为主导的时尚体系下,从民族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是很多业内人士共同的探索方向,横须贺夹克在款式、图案、面料、工艺等元素的搭配方面所体现出的参考价值,值得广大服装设计师予以重视和解读。

注释:

① 山宗:《最潮不过刺绣夹克》,《齐鲁周刊》,2016年第32期,第77-79页。

②(美)Alan Flusser,Clothes And The Man,Villard Books, 1987,P.27.

③ 郑玉冰:《情迷“横须贺”》,《中国纺织报》,2016年8月19日,第7版。

④(日)婦人画報社書籍編集部:《服裝符碼》,婦人画報社,1996年,第14頁。

⑤(日)岡部隆男:《夾克》,婦人画報社,1995年,第47頁。

⑥ (英)Josh Sims,Icons Of Men’s Style,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Ltd, 2011,P.98.

⑦ 周长华:《基于THE DRESS CODE的户外服文献研究》,北京:北京服装学院硕士论文,2013年,第151页。

⑧(美)Carson Kressley,Off The Cuff,Penguin Group.Inc, 2005, P.124.

⑨(美)James Bassil,The Style Bible, Collins Living,2007, P.141.

⑩ 宫浩钦: 《二战时期盟军飞机蒙皮艺术考》,《装饰》,2019年第2期,第95-97页。

⑪张建伟:《美国大兵与日本“愤青”》,《环境》,2011年第8期,第10-12页。

⑫姚天冲、齐英如:《日本纹身:从黑道标志到文化潮流》,《日本研究》,2013年第1期,第102-108页。

⑬郑朝辉:《日本西阵织的纹样特征探究》,《纺织学报》,2012年第6期,第26-29页。

⑭孙佩兰:《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刺绣艺术》,《丝绸》,1996年第6期,第46-48页。

⑮陈岸瑛:《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艺术设计研究》,2018年第1期,第5-8页。

猜你喜欢

横须贺夹克刺绣
时尚海陆空——飞行夹克(下)
时尚海陆空——飞行夹克(上)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夹克+半裙 美的软硬兼施
加“码”夹克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