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潜意识与梦境的深处起舞
——对舞剧《大饭店》舞台艺术的解读

2020-07-15

演艺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饭店潜意识梦境

张 帆

(江苏大剧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舞蹈作为一门原生性艺术,借助舞者的身体语言进行艺术的表意和抒发。由于舞剧一般都不存在对话和语言,因此,其表现方法较为抽象。主要通过演员的走、跳、转等诸多身体行为,模仿生活、自然的形态,展现社会或者心理的世界,因此,不同的观众对同一部舞剧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笔者在观摩黎星舞蹈工作室舞剧《大饭店》后,深感此剧在艺术表现上颇具先锋性。全剧仿佛没有特定的主题,舞蹈采用偏意识流的表达、结构主义的手法,对剧中的场景、音乐和服装通过符号和意象巧妙地串联予以表现。初品,剧中很多地方的舞美和演员表现显得不知所云,但是笔者在节目册看到弗洛伊德的一句名言:“人类是野蛮的动物,只不过学会了文明的把戏”,之后恍然大悟,这句话也是本剧的创作源泉。导演运用弗洛伊德对于人类潜意识里的一些认知描绘现实的景象和人物,并映射现实社会。笔者通过分析剧中的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声音设计、服装色彩、舞蹈表现等,对本剧的主题和意境进行解读。

1 梦境般的舞台、灯光设计

1.1 简约而不简单的舞台设计

来自日本的奥斯卡奖得主田阳平先生,为观众设计了一个“作为观者的直面浸入式舞台剧场”。乍看舞台设计并不复杂,几扇门、几扇窗,几乎没有换景动作,只有几名演员看似随意地摆弄几把桌椅、几幅画,构成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舞台。这看似简单的舞台中,在潜意识深处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剧中一共有三扇房门,每一扇门后的内容不可得知,任凭演员一次次地推开,进进出出,观众也无法窥视里面发生的故事。这在舞台表现上是一种欲言又止的诱惑,同时也让观众对故事产生更多的遐想。

在弗洛伊德的理念里,人性天生即会充满“窥视欲”。无论在观看电影、戏剧还是生活里,窥视欲是一种欲望的根源,也是许多艺术叙事的动力来源,人们可以通过窥视舞台上的故事,产生自己所希望得到的戏剧效果,从而获得观演的满足感。笔者认为,这三扇门实为三重罗生门,现实中饭店里的女演员和门后的服装代表着事实与假象之间的间离,象征着不可侵犯的潜意识领地。

剧中有一个场景,观众可以看到两名演员扔一束玫瑰花。花从房间的左侧墙头飞过,落在另一边;而另一边的演员又将花扔回去,花又从舞台右侧的门中飞出。在表演时,其实在墙的后面有一名演员从后面扔花,配合着墙外的演员进行这如同梦境一般的“扔花表演”。导演通过两扇门和两堵墙,将舞台分割成内外两个空间,同时花起花落又产生如同梦境般的语言效果,让观众感受到大饭店仿佛是一个走不出的围城,里里外外,天道循环,仿佛现实社会一样,人们反复地在做同样的事情,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却又迷失了自己。

又如在舞台上出现的镜子,折射出舞者的身影和动作。著名语言学家拉康在对弗洛伊德学说的解读中,将人认识世界的方法比喻为“照镜子”。人经过恋母期、恋父期、本我认知等过程来认识世界,并产生社会身份和价值,而“照镜子”就是人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剧中出现的舞台道具镜子,第一个作用是拓展舞台空间,使得整个舞台空间成倍地增加,更加丰满;其次便是镜子中反射的映像,实则隐喻演员某种潜在的地位、形象以及状态,并且观众可以从镜子反射出的景象满足潜意识里的窥视欲。这种隐喻在剧中很难界定,只能从观演时的潜意识里感受到梦境一般的意象。

1.2 迷幻式的灯光设计

在光影的营造上,欧洲NDT首席灯光师汤姆魏瑟为舞台营造了一种“迷幻式”的艺术感受。全剧很少有大明大暗的时刻,设计师时而隐藏布景,时而隐藏演员。总之,在大部分场景中,观众无法看清人物的脸,也无法看清整个舞台的全貌。这也是充满梦境般的灯光效果:犹如人们在梦境中的状态,很难看清对方的脸以及场景的全貌。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灯光设计时,充分利用造梦的意象,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梦境般的舞美体验。当形形色色的角色在舞台上穿梭时,观众可以通过意境来掌握角色的信息,读懂肢体语言和故事内容(图1)。

2 声音设计中“噪声”的意义

本剧的音乐,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电子音乐处理的痕迹。作曲家刘彤将中国传统乐器录制好的声音通过电子音乐效果器进行处理,产生一种古今交融的碰撞感。在观演过程中,观众能明显地听见在乐音中夹杂了许多刻意混入的高频噪声、工业化的机械轰鸣声,乐句中很明显地将鼓点的声音用心跳声替换,以模仿演员和剧情紧张的气氛。

在录制舞台剧的音乐时,一般会选择在专业的录音棚中进行,以避开所有可能出现的噪声干扰。但是,本剧的声音设计却人为地在音乐中混录了大量高频噪声和心跳声等元素。这些所谓的“噪声”,对于该剧意识流的表达是一种很贴切的手法,导演把这种声音用作一种心理意象的暗示:每当剧目出现让人紧张的场景或戏剧冲突时,潜伏在音乐里的这种“噪声”就会循环出现。这些声音对于舞剧演员的表现和叙事的推进来说可有可无,但是设计师就是通过这种让观众觉得不舒服的声音,以模仿和表达剧中人物紧张不安的心情,增加剧目的表现力,提高音乐的语言功能。

笔者认为,所谓的“噪声”,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例如,剧中刻意增加的高频噪声在其他剧中属于不可容忍的噪声,但在本剧却成为一种表意的符号,向观众的潜意识施加信息,这时的噪声反而变成一种“乐音”。因此,进行剧目声音设计时,也可以合理运用这些声音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3 服装色彩的意象

如果说色彩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那么,本剧演员的服装颜色设计就充分体现出设计师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底蕴。

本剧的服装设计均由独立设计品牌EIN成衣定制,设计师运用颜色的语言效果为剧中七名舞者设计了七种不同颜色的衣服。剧中的七个角色分别为夫人、教授、情人、醉汉、孕妇、女佣、经理,其对应的服装颜色分别为蓝色、棕黄色、鲜红色、雾霾蓝、深紫色以及白色和麻布色。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红色代表热烈、火辣、性感,服装选用红色以隐喻情人的这些特质;教授选用棕黄色,象征一个成熟男人的稳重、守旧、踏实;紫色衣着的孕妇,象征其内心阴郁、孤独和神秘的色彩……

图1 梦境般的光影效果

可以清楚地发现,服装设计通过造型和颜色,在故事未进行角色界定时,就已经为观众传达出某种符号,为演员的内心世界和角色特点进行定义。这是基于人类对于色彩本能性的理解产生的主观心理意象,服装设计通过色彩将演员的角色进行定位,实属巧妙(图2)。

舞蹈最后,七名舞者褪去身上的衣服,将衣服悬挂在灯杆上,徐徐上升,演员身上穿着肉色的内衣,从远处看仿佛赤身裸体的动物一般。在这里,“人”便不再是“人”,而他们身上的服装则替代了人在社会中的属性:红色衣服的是情人,棕色衣服的是教授,衣衫褴褛的是醉汉……导演运用服装映射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以及褪去皮囊后所有人的一种状态,用表现主义的诗意手法去临摹现实世界的意境,在观众潜意识的深处刻画下浓重的一笔,颇具艺术价值。

4 舞美各元素与演员舞蹈的巧妙配合

本剧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出现在结尾,当灯光渐明,大幕徐徐升起之时,舞台上的饭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蓄了水的水池,七名舞者在水池中翩翩起舞,用手脚反复地拍打、掀起一阵阵浪花。水池巧妙地隐藏在饭店的地板之中,通过水泵在幕间将加温的水注入槽中,整个过程十分短暂。

同时,剧中又出现大量工业风格的机械声、噪声,与电子质感的音乐形成巧妙的对位,水中的舞蹈给观众一种新奇的观剧体验。水面激起的水花和灯光、音乐的节奏相得益彰,显示出一种狂野、梦幻的质感(图3)。

笔者认为,在水中起舞的场景不只是一种视觉冲击,实为舞美设计者和导演的巧妙设计,其中蕴藏更深的意象。在灯光的衬托下,水面显示出梦幻般的紫色,充满神秘的色彩。水在这里象征着人类潜意识领域的禁地,人性在潜意识里得到超脱,肆意激起的水花意味着人性的解放。在饭店中,人物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社会地位、矛盾以及秘密,而在潜意识的禁地里,人性得以解脱,脱去伪装的外衣,人与普通的动物没什么区别。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人性本恶,是社会的道德和律令约束了人的行为,而只有在梦境里人性的贪婪和本质才会得到解放,人的潜意识中也有动物的一面。最后水中起舞的一幕也印证了整部剧的主题,如节目册封面所写的一样:“人类是野蛮的动物,只不过学会了文明的把戏”。

由此可见,整部剧无论从舞美的空间调度、声音的编排、服装的色彩、演员的舞蹈等方面都充满结构主义的色彩,宛如梦境一般。

5 结语

图2 《大饭店》中的服装

图3 水中舞蹈

舞剧《大饭店》运用简约的场景、深邃的光影、特别的音乐以及极具深意的服装设计,为观众展示了一个暧昧且多义的世界。通过一个饭店,七名演员便展现了世间的众生相。诚然,一千名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是舞蹈这种通过肢体语言表意的艺术,其含义更是抽象且模糊的。例如,最后一幕的水景,笔者认为是潜意识的暗流,而有的观众则认为是欲望的海洋等。但是无论如何,本剧的主创团队在舞台的设计、灯光的运用、声音的编辑和服装的设计等方面的用心值得学习和探索。

(本文图片来源:江苏大剧院)

猜你喜欢

大饭店潜意识梦境
河北云瑧世纪大饭店有限公司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梦境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
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饭店
苦难中的梦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