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性提高措施
2020-07-14成新宇
成新宇
【摘 要】艺术是情感和个性的载体。当前的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的启发与指引,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美,拨动学生追求美的心弦,激发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想象思维,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技能指导……而这一切能掌握在教师工作的收放有度中,就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促进更多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综合素质、价值观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学生;美感;技能;情感
美术教学活动就是从小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治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通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要较好地完成美育教育的任务,教师要对新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运用,在课里课外能对学生进行宏观的调控,使美术教学有的放矢、收放有度:让所有的学生学习更好的美术;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验和感受并主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已掌握的工具材料,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表现。鉴于此,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一、布置预习,“收”“放”结合
教育家历来强调课前的预习,这是增强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
坚持预习,不仅为听新课做好了思想、知识上的准备,而且获得了上新课的主动权。坚持预习,不仅会使学习轻松起来,而且会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动手的好习惯,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就像精彩的影片大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观众不由得产生浓厚的兴趣,身临其中。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儿童主动求知的心理基础,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适当运用启发性谈话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观赏导入、创设情景等教学形式,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大人国、小人国》这一课的导入,我根据教学要求,以配乐讲故事为切入点,吸引学生,使其身临其境,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大与小的对比现象,以及对故事中主人翁弗列格的人品给以评价,又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整个气氛融在故事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三、优化情景,丰富体验
勃斯托威尔曾经说:“每一种创造性的想象都必须有种感情的动机作为先决条件。这是一种需要、一种欲求、一种愿望、—种没有得到的满足或者—种这样那样的情绪。”让孩子在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领略成功带来的那份满足、参与时的那份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乐于将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迁移到绘画活动中去,我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情境:(一)、以故事创设情境;(二)、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三)、以音乐创设情境;(四)、以角色创设情境;(五)、以演示创设情境;(六)、以多感官参与创设情境;(七)、以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中,我注意对学生“放”的度,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展开想象,主动求知。如在《恐龙世界》教学中,我以播放介绍恐龙知识的工光盘开始,一下子学生们就被恐龙的神秘感所吸引,发出一阵阵惊叹声,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怎样将学生的心思延伸到所学知识上来呢?接下来,我展示了恐龙的绘画作品,并且老师随手在黑板上演示画出恐龙的样子,让学生认真观察画中恐龙身体上的装饰线运用了哪些线,才使恐龙画得更栩栩如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评价、总结,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学习重点上来了。
四、以情激趣,调动状态
情感的运用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语调、感情等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1]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作画的能力有多种层次。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对好的鼓励独立创新,更上一层楼;对中等水平的鼓励进一步提高,给予适当指导;基础差的用提携协助的方式,以鼓励为主。这样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探究的空间,多一些个性的张扬,多一些创造激情的宣泄。只有用兴趣激发学生,用情感感染学生,用意志帮助学生,才能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发挥最佳水平。如在《花衣服》教学中,我根据我校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让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来当模特,跟着老师选好的背景音乐走服装秀,同学们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表演,并且每个人都有定位造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以采访者的身份詢问“模特”你为什么要展示自己的这件衣服?最喜欢哪个部位的设计?接着,我顺势而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更多的花衣服,通过老师演示制作出花衣服,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艺术是情感和个性的载体。当前的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的启发与指引,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美,拨动学生追求美的心弦,激发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想象思维,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技能指导……而这一切能掌握在教师工作的收放有度中,就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促进更多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综合素质、价值观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见李正火《感动·遗憾》,《少儿美术》 2003年2期,第33页。
[2]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第35页。
[3]见《创造力心理学》P16页。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