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上藤路历史建筑保护与道路拓宽交通影响分析
2020-07-14肖称发吕英志陈汉元
肖称发 吕英志 陈汉元
摘 要:城市老城区的改建,常出现历史建筑的保护与道路拓宽间的矛盾问题。本文以交通影响评价方法来解决历史建筑的保留与城市道路发展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从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道路发展两方面进行分析,平衡两者發展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此对类似的交通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为以后类似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道路拓宽改造;交通影响评价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迅速地向外扩张建设,城市人口和小汽车保有量猛增,使得地面交通拥挤不堪。为了增加道路交通容量,缓解地面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对一些老城区里的街道进行相应的改造与拓宽;这势必会对道路周边存在的历史建筑造成破坏,由此产生了城市道路改造与周边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冲突。历史古代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烙印,也是城市的历史发展的见证。保护历史建筑不但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对于当地的居民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过去由于缺乏对历史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导致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因为城市建设而遭到破坏,造成历史文化的巨大损失。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呼吁,以及政府颁布关于城市建设中保护历史文物方面的相关法律、条例,让很多历史文物在城市建设中保留下来。本文研究的上藤路为福州市仓山区最早拓建为混凝土道路之一,也是早期市区通往南郊的唯一主干道。2009年,福州开始规划地铁1号线,其中上藤路设有站点,为缓解六一南路的交通压力,不断有提议拓宽上藤路。拓宽道路将影响上藤路沿线的历史建筑。相关研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较晚,对于历史街区更新和保护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而且在很多城市的街区改造常常伴随着新的地产开发项目,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完善街区的居住环境、提高公共空间的市场活力与旅游经济策略相结合的问题上。对此,姚瑞也十分认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会让历史街区在拓宽更新改造中兼顾对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实现三者之间共赢的新格局。畲龙谈到自然衰败的损坏和经济发展的建设性破坏是造成历史建筑不断毁坏的两个主要原因。面对自然衰败的损坏,相关历史建筑保护部门可以开展及时修缮保护工作;但是,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当地政府很容易忽略历史建筑的保护,而一味地追求城市经济发展。刘娴总结了我国历史街区的几大现实问题:建筑老化、空间破碎、功能衰退、生活服务设施匮乏以及人口结构贫困化、老龄化等问题。李帅则提出了风貌的完整性、历史的真实性和生活的延续性,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三个基本原则。另外,王园站在其他角度讲到:国内外学者分别从文化资源、生态旅游、城市经营等方面分别对保护性开发概念的内涵给予多重分析。同时,潘韵等人提出对历史建筑可以进行适度开发,但是不能过度地进行商业性开发。毫无疑问,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要以解决核心问题为出发点,把握基本原则,采用多重分析,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我国也有一些历史街区的实践经验,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上海的“新天地”、苏州的“桐芳巷”。刘娴还说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的城市行为都不能摆脱市场的影响,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是如此。
由于道路进行拓宽改造会吸引更多的交通流引发新的交通问题,对道路周边的历史建筑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和影响。本研究对于基于历史建筑保护目标,在交通的角度对上藤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这些历史建筑与城市道路的持续发展和谐共存。
2 上藤路及周边历史建筑现状分析
2.1 道路基本情况
上藤路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为单行道且只有一条车道,上藤路起于六一南路,止于观井路/观海路,由六一南路往观井路/观海路方向行驶。道路全长约为610m,与观井路/观海路、塔亭路、六一南路相交,并分别连接了万春巷和巷下路。上藤路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道,并且道路周边存在着多处历史建筑,因此上藤路已经被纳入福州市传统老街巷保护名录库。道路周边区域属于商住混合区,沿线有住宅、商铺店面、历史建筑、居民楼、医院、学校、商场等,另外,地铁1号线上藤站位于上藤路-六一南路交叉口附近。这就使得上藤路交通繁忙,需要满足居民上下班、学生上下学、搭乘地铁、购物等交通出行需求。
2.2 历史建筑现状分析
上藤路两旁都分布着历史建筑,其中包括:上藤路69号(原台湾银行)、上藤路126号、上藤路124号(李守泰痔疮专科诊所)、上藤路110号、塔亭临水陈太后祖庙、基督教明道堂、福州市清凉寺等,以及其他一些房址不详的建筑,沿街历史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建筑风格多样,比如:南洋式风格、巴洛克、英式风格,而在观音佛弄等支弄中保留的历史建筑则多建于清末至民国早期。其中,上藤路126号(名称不详)为登记不可移动历史建筑,塔亭临水陈太后祖庙是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这些历史建筑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毁坏,还有部分建筑基本毁坏了,不过,对于这些历史建筑依然具有巨大的保护意义、观赏以及研究价值。
3 上藤路现状交通改善方案
3.1 历史街区改造思路
针对老城区的改造、历史街区的道路拓宽问题上,需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向,再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综合的分析,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根据前述相关文献总结以下几点基本的原则和方向:
(1)对历史建筑进行相应的文化、教育以及适度的商业开发,使其满足时代的需求,实现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实现共赢的新格局。这需要在历史街区的拓宽改造中兼顾对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3)寻找并解决历史街区的几大现实问题:建筑的老化、历史建筑空间破碎、功能衰退、生活服务设施匮乏。
(4)合理地组织交通,营造和谐的交通环境。对街道进行适度拓宽,不能因拓宽而吸引过多的交通需求,从而加大对历史建筑的破坏。
(5)在历史街区道路拓宽中,原址保护、整体迁移、异地重建、全部拆除和部分拆除是对历史建筑常用的方法。对历史建筑最好采取原址保护,实在不行退而求其次进行整体迁移,尽量避免异地重建、部分拆除甚至是全部拆除。
3.2 改善方案
根据前述分析与改造原则,综合各种因素,本文提出上藤路的拓宽改造方案。实地调查和交通量表明上藤路车流量其实并不大,只是存在机动车流与非机动车(主要为电动车)流混乱现象,导致通行效果不佳;再结合保护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的原则,将保留上藤路单行道的道路性质,增加非机动车道。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非机动车流主要是顺向的,只有少部分是逆向的,因此,在道路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并用护栏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隔开。
3.2.1 机动车道宽度
上藤路道路等级为支路,道路周边有历史建筑,车速不宜过大;同时,又要考虑车辆的通行效率,故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0]上藤路设计速度定为30km/h,道路宽度定为3.5m。
3.2.2 非机动车道宽度
上藤路的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形式为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的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两条,宽度不应小于2.5m。上藤路的非机动车主要是电动车,基本没有三轮车通行,非机动车道宽度取2.5m。
3.2.3 人行道宽度
上藤路作為支路,同时,也是历史街区,要以区域功能服务为主,需要注重慢行交通的设置,尤其是人行道;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对人行道宽度设置的规定,综合上藤路的人流情况,人行道宽度取2.0m。上藤路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0m,采用一块板;为保证衔接顺畅,观井路至南江滨西大道路段与上藤路设计保持一致。10m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为:2.0m(人行道)+3.5m(机动车道)+2.5m(非机动车道)+2.0m(人行道)=10m。
4 结语
本文以福州市为解决上藤路交通拥堵问题为背景,引出了城市老城区道路拓宽改造与道路周边历史建筑保护问题。通过对上藤路现状交通和周边历史建筑进行分析,在平衡城市道路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道路拓宽改造方案 ,经VISSIM仿真得出该道路拓宽改造方案切实可行,可以解决上藤路交通拥堵问题以及满足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需求。同时,该方案的实施可以在原有道路条件下进行,即上藤路道路宽度足够,周边历史建筑不会影响该方案的实施。因此,该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解决上藤路交通拥堵问题,还可以原址保护上藤路周边的历史建筑,不会对历史建筑造成破坏。本文提出的道路拓宽改造方案能够在原址保护道路周边历史建筑的同时,解决上藤路交通拥堵问题,平衡城市道路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基金项目:2019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古建保护目标的交通设计。项目编号:S201910388089。
参考文献:
[1]梁启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7.
[2]关牧野.福州中平路的保护性规划及其建筑的综合性整治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5.
[3]姚瑞.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厦门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8.
[4]畲龙.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5]刘娴.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性更新规划探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