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美学问题的哲学思考

2020-07-14郭雪飞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8期
关键词:自然美审美美学

郭雪飞

摘  要:美学并不只是一种传授美学知识的学问,更是一门由美学而启迪智慧的课程。美学不是艺术品评而是以美为对象的哲学研究。美是人的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媾和后的产物,它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必经思维才有的存在。无论是审美、艺术美或者自然美皆有美的载体。人对美的判断带有人的价值本位,除开人的价值考量,世上本无所谓有“美”。对美的探索既是一种哲学素养的提升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的启迪。

关键词:美学;艺术;哲学;审美;自然美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8--02

1、引言

美的要义在于让人们发现美、向往美、追求美,以美促进真和善,发现良知,启迪智慧,对自然充满大爱,对人生充满热爱,使人真正体现生命的价值。学习美的要义在于让生活和世界以及自己的人生更美好。美学固然是一种对审美的、自然的、艺术的美的学问,但美学对现实世界并无直接的功用。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凡是特别有精准作用的物皆易沦为“器用”,这如同桌椅,越发有明白用处的物常是可视的具体的器物。看似无用的东西却常常大有作用,且通常体现“道用”,就如阳光和空气最易被人忽视却意义重大,精神信仰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人和人差距的由来。简单来说有用之物常为器用,无用之物常为道用。美学则更多具备的是道用。“美学的真正意义其实就在于启迪智慧”[1]美学如同中药,在自然界中只是草本或动物这样平淡无奇,但合理使用后会有潜移默化的药用价值,这味神奇的药对于人心的疗治不仅治标而且治本。

2、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研究美学的过程,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是一种哲学的探索而不是艺术品评。在美学中的美是哲学范畴的美而非一般意义的美。美学家渴望发现的是美的真理,于是对美的范围、研究对象、概念、本质等一系列问题的论述都是哲学式的。美学并不从细节上去把握一幅画的笔法或一篇小说的艺术手法,美学只关注美的载体中规律性、本源性的存在。所以艺术鉴赏处在美学的边缘,美学的核心却是哲学。美学是以美为对象在探索根本,而不只是停留在欣赏美的表征。美学只研究什么是美,研究审美,研究艺术的美等以美为核心的哲学问题。在美学研究的命题中最难的莫过于“什么是美”,越是这样接近美的本体的问题越难回答。正是无数的美学家在探寻美的本质的过程中发展了美学,发展了哲学的思辨,也越发接近对美更为科学的认知。

美学在思维和研究方式上都是哲学式的,但美学和一般哲学又有不同,这是由于美学关系到了一些心理学的内容。人的情感或直观的、感性的因素在美学当中并不是一种被剥离的因素,相反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每个美学家的个人特点和不同的哲学思辨也体现了不同的美学观点。也正是基于美学家的不同的研究才丰富了美学的理论,使现今的美学有了继续发展的基础。

3、美学研究的差异化和发展

对美学的研究也体现了东西方思维的差别。西方更擅长于从逻辑的、思维的、理性的等更为客体的角度去研究美,东方的美学家则更喜欢从感性的、直观的、人文的等更主体的角度去研究。所以西方的美学观点普遍比较体系化、理论化、系统化,东方美学则长期只存在于一些哲学思想或人文载体的较为支离的表征上。“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对立或批判思维模式,中国传统美学更侧重于在自身与外物之间寻求平衡点,以实现和谐共存。”[2]近代以来出现的中国美学家也是借助了向西方美学的学习,才促进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整理以及近代以来美学的专业化和突破。“僅仅限于文字,我们对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往往了解的不具体、不深刻,我们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3]当然,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在研究美学时都必然要借助大量的美的载体。美的载体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作品等方面。美学观点的阐述也大量要借助生活中可见到的美的载体。

在很长的时期,美学和哲学密不可分,很多美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因为对美的研究本就是一种哲学的研究,不过美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了“美”这个范围内。对于黑格尔来说,美学则单指美的艺术的哲学。黑格尔认为自然美不能属于美学范围,因为自然美缺少“人的生气的灌注”。但现代美学则较黑格尔美学范围更广。美的本质也许没有变,但人的审美却是在变化。这也符合哲学中“变化是永恒的,静止则是相对的”的观点。原始人或现在的一些土著居民以树叶遮体和羽毛装饰为美,现代人则不以此为美,至少主流的审美不是如此。如果人们的审美不存在变化,那汽车的外观设计也不需要经常更新了。正是因为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相应的在提升,兼顾实用和美观的设计就有阶段性更新的必要了。这似乎也就证明了美的本质不常变化,但美的表征会随时代而变化层出。

4、美的广泛存在和表征

美是普遍存在的还是仅存在于个别能称为美的事物上?从审美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一切事物进行美丑判断。对美的研究范围如果仅限于外在视听方面不免是对美学研究的肢解。美也应当包括灵魂层面的内容,对美的判断自然也是一种“人的生气的灌注”。人格的、人性的、心灵的美也是美的存在,否则美依然仅限于是在审美,也就是外在的美丑判断。“就广义说,善就是一种美,恶就是一种丑。因为伦理的活动也可以引起美感上的欣赏和嫌恶。”[4]如果不包含内在精神的美的认知则仅是停留在外表的审美,但美学却是包含了审美的更大范围的美的学问。

“美固无所不在,凡属造形,如同泛神情感去接近,即无不可以见出其精巧处和完整处。”[5]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地方在于美学是以人的认知为基础,以人的价值观来衡量一切,自然科学则是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美学和一般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所研究的内容大多不带有情感和心理因素。美的欣赏也不同于欲望的选择,美不存在欲望的那种占有念头。虽然美的事物更容易让人想占有,但是欲念驱使的占有却不一定和美有关。比如一片稻田很美,不过想吃稻米的冲动只是出于生理上想吃食物的本能,而不是因为稻田富有美感。维纳斯雕塑很美,一个名叫维纳斯的姑娘也很美,人们对维纳斯雕塑的美全在于欣赏,对维纳斯姑娘的美则除了欣赏外还会带有占有的念头。

5、美的本质取决于人的价值判断

客观存在的一切本无所谓美丑,只因人类的价值的介入才有所谓美和丑。美多少也体现出了对于人的有用性。一棵树开花了很美,一条下水道却又臭又丑。因为开了花的树代表了生命力,代表了春天,代表了秋天收获果实的可能,这些都是让人喜闻乐见的,但是臭水沟却代表了人类的排泄物,是垃圾,是腐朽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在臭水沟里生存的微生物来说,臭水沟才是它们的家园,臭水沟越臭则越充满生机,越发是美的所在。由此可见,人所研究的美学一切出发点在于人,这所有的定义都是有价值倾向的。所幸人作为万物之灵,现在理念已不主张人来主宰地球,而是人类要和万物和谐共生,共创美好家园。因此以地球大环境来说,地球上的生命,人的影响力最大,而且人已经能向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向着手行动,那人类的这种美的判断也必将更符合地球上更为永恒的价值所在。

自然界在人类眼中有美的概念时,这个自然的美大抵是经过艺术化的升华之后的美,因为自然的本身并不存在美与丑的价值依托。“我们只有在自然形象的符合概念的客体性相之中见出受到生气灌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时,才可以见出自然的美。”[6]自然在人脑中有美的概念,多数是经过了艺术的升华,艺术化的抽象,或者是和生存价值有关的判定。大自然中显出的美,大多体现的是一种生机,一种适宜生存的特点,一种符合人类的价值。大自然的美大多带有人的认知的偏向。生态链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罗网,每一个环节尽有价值,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很难觉得蛆虫、苍蝇、老鼠、细菌这类生物有任何美感,但会觉得孔雀、老虎、绿树、花朵很美。这里的美丑判断大致由于人是属于动物界的,动物只有在腐朽后才会引来蛆虫、苍蝇、老鼠、细菌来分解,这意味着人的死亡,而死是人所厌恶的,故而和死有关的所有生物也就被人列为丑的事物。相较而言,绿树和花朵给人类带来了勃勃生机的生存环境和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这些都和生有關,故而是美的所在。孔雀和老虎现今已是保护动物,无所谓实用不实用。在过去的年代,孔雀的翎毛和老虎的皮可用来装饰,孔雀和老虎也是可食用的,虎骨还是很好的药材。除开这些价值,老虎作为“森林之王”所展现的“王者之气”则被人视为身份和威望的象征。孔雀翎用来修饰官帽,虎的画像用来坐镇中堂。所以符合人类实用和欣赏价值的孔雀、老虎、绿树、花朵则大量出现在人们的艺术作品中,体现了人们对美的向往。总的来说,自然的美丑判断一定程度上依托于人的实用性的需求和价值考量。

6、美是客观之于人的一种思维认知

美是事物固有的属性或特征经过人脑所反馈出的一种认知。人们所认知的美本身是有客观载体的,即便是思维上的美,品德上的美也有客观的载体。艺术作品的美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美的提取或抽象。但即便艺术的美是人“有生气的灌注”,要认识艺术的美也是需要人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认知美的所在,即便很多审美活动是在瞬间就能完成的。因此美不同于食物对人的感受,食物不需要刻意的思辨而是根据本能就有反应。这如同婴儿不需要判断母亲的美丑,但本能的会吃母乳。长大的孩子有了思辨能力也具备了审美能力,于是幼儿就已经对衣服鞋帽有美丑的选择了。艺术的美需要人脑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去认知,自然的美则同样需要人脑去认知和衡量。去庐山游玩的人不计其数,然而只有少数如李白这样伟大的诗人才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流传千古的优美大气的诗篇。李白天才的化庐山之美为诗文之美,后人则可以通过李白的诗文之美来领略庐山的自然之美。“生命美学、文化美学、生活美学,正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部分,与中国人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探求相贯通。”[7]中国的美学来自中国文化的土壤,也必然带着中国文化的烙印,必将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易中天.美学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16-17.

[2]宁亚群.中华民族主体精神的哲学思辨[J].人民论坛,2019,(36):140-141.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36-37.

[4]朱光潜.朱光潜谈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11-112.

[5]沈从文.沈从文生活美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8:131-132.

[6](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168-169.

[7]马建高.民初美学的引进及中国化历程[J].社会科学辑刊,2019,(5):59-66.

猜你喜欢

自然美审美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纯白美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浅谈苏轼作品的审美意趣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