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及现代儿童文学先驱穆罕默德·贾拉勒

2020-07-14李喜娟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埃及文学儿童

基金项目:2018年石河子大学科研项目“埃及现代儿童文学道德教育启蒙研究阶段性成果”(KX005605)。

摘  要:穆罕默德·贾拉勒,19世纪翻译西方科学和文学活动的倡导者,埃及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家和文学家,是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现代文学复兴的先驱。本文主要介绍穆罕默德·贾拉勒和他的作品,通过赏析他的代表作《在训诫中觉醒的眼睛》,展现他在现代儿童文学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贾拉勒;儿童;文学;埃及

作者简介:李喜娟,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8--02

一、穆罕默德·贾拉勒生平

穆罕默德·贾拉勒全名穆罕默德·奥斯曼·优素福·贾拉勒(1828年-1898年),埃及伟大的诗人、翻译家和文学家,是埃及现代故事、小说和戏剧的奠基人。出生于埃及贝尼苏韦夫省瓦斯特中心瓦纳·盖斯村。父亲穆罕默德·本·奧斯曼·尤素夫·胡赛尼是一位法官文员,贾拉勒7岁时父亲去世,之后被送往开罗,由祖父代替母亲照料。1898年进入埃及卡斯尔艾尼小学,后来成为翻译运动先驱雷法尔·塔哈塔维(1801年-1873年)的学生,塔哈塔维从法国访学归国后,他向西方学习文化的思想影响了贾拉勒,同时贾拉勒也意识到了翻译运动将给埃及带来巨大影响,并积极参与。塔哈塔维推荐贾拉勒去了自办的语言学校[1],他学习了阿拉伯语、修辞学、法语、算数、医学、地理等知识,为以后的文学作品翻译和创作奠定了基础。

1844年毕业后,贾拉勒被任命到翻译局工作。1845年,奉命在赫迪夫[2]内阁为扎耶德·阿凡迪教授法语。贾拉勒一直在政府机关岗位间调动、升迁,1848年在卫生部担任法语翻译。伊斯梅尔赫迪夫(1863年-1867年在位)时期,贾拉勒任海事局翻译主席,穆罕默德·陶菲克帕夏(是1879年-1892年埃及苏丹的赫迪夫,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第六任统治者)提拔他为内政部翻译。1881年,他担任“开罗上诉法院”的法官,1898年去世,享年70岁。贾拉勒也曾在塔哈塔维创立的“学校花园”报任过编辑,也给“埃及纪实”报写过文章,后来他和朋友易卜拉欣·穆维哈在1869年创办了“思想之旅”报。因为他在政务管理、文学复兴等方面的优秀表现,埃及政府授予他卓越头衔和多项奖励。

贾拉勒精通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能够从事双语互译,他的翻译能力不仅帮助他谋得好工作,而且他能很好地利用其为丰富阿拉伯文学做贡献。他精通法语和法国文学,将多部法语文学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他翻译的法语文学作品绘声绘色,深受阿拉伯读者喜爱。他通过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为法国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1886年8月29日法国政府授予他学术军官勋章以作表彰。

二、穆罕默德·贾拉勒作品

贾拉勒是埃及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国民戏剧之父,是阿拉伯世界即黎巴嫩剧作家马龙·奈卡什(1817—1855年)之后翻译西方戏剧的作家[3]。他最具影响力的戏剧有五部:1873年出版的《谢赫马特洛夫》,是莫里哀《塔尔图夫》(Tartuffe,即《伪君子》)的阿拉伯语译本;1890年出版的《当代经典四部小说》,收录了贾拉勒执笔翻译莫里哀的四部戏剧:《塔尔图夫》、《女才子》、《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1893年出版的《悲剧学的有益故事》,包含了拉辛的《亚历山大大帝》、《以斯帖》和《阿维尼亚》三个部分;1896年出版了《沉重》;1904年出版了《两个仆人》。

他的其他翻译作品有伯纳丁·圣·皮埃尔(1737-1814年)的《保尔和维尔吉妮》,命名为《理想与现实下的桃花源》,《军事艺术通用谏言》和《国王的香料商》(1845年)等。

他的原创作品有《赫迪夫的海上旅行》(1861年)、《阿拉伯语和法语的双语杰作》和《实行武器教育对我来说是新方法》、《埃及历史上“拉加兹”式的格律诗》等。此外,他在诗歌领域也有独特的见解与贡献,曾在埃及报刊上发表诗歌约600句。

贾拉勒也被认为是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早期儿童文学复兴者之一,他的儿童作品受阿拉伯经典著作、传统民间故事、哈里发故事的影响,还受阿布·阿拉·马里(逝于449年)的《萨拉赫和巴伊姆的来信》、艾比·纳瓦斯的诗篇和其他描写动物作家作品的影响。他的代表儿童作品是故事诗歌集《在训诫中觉醒的眼睛》。

三、贾拉勒的创作风格

贾拉勒是埃及乡村文学的代表,他不代表巴格达、不代表科尔多瓦,也不代表阿拉伯和阿拉伯沙漠地区。他具有幽默的埃及人性格,能百姓相处融洽,并打成一片,深知他们的语言风格、说教方式、轶事等 ,知道他们在茶余饭后的日常和对阿拉伯故事的喜好。所以他的翻译作品和创作具有埃及元素。主要表现在:第一,使其人物埃及化,语言上大众化,以保证作品中人物性格更加符合埃及现实生活。如《塔尔图夫》,翻译后命名为《马特洛夫谢赫》,人物称呼上更符合埃及人或阿拉伯人习惯;《女才子》、《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等,这些作品在翻译时使其人物具有埃及人的日常生活特色,赋予他们埃及大众化语言,更符合埃及读者。第二,译作中使用埃及谚语,深受大众喜爱。如他的代表译作《在训诫中觉醒的眼睛》,在多个故事结尾使用埃及谚语,如第一百四十个故事《蛇与餐刀》末尾使用的谚语,字面意思是“风从砖那儿带不走什么”,文中强调饥饿的蛇从餐刀那里得不到一道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第三,将原作中的建筑物埃及化,如《保尔和维尔吉妮》中的教堂的钟楼变成了宣礼塔,教堂的装饰涂上了埃及色彩,更贴近埃及建筑文化,使读者更易接受。

同时,贾拉勒也以天生的文学家而著称,他反对传统流派在主题、表现方式、语言表达上模仿古代文学,提出应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经验、借鉴和请教他人,表达个人的感想和思想指导,如《在训诫中觉醒的眼睛》,他采用叙事诗的形式将拉封丹寓言翻译成阿拉伯语,同时又兼顾一行诗中上半联和下半联双押韵诗的形式,这种诗歌形式是儿童文学领域的早期探索。这部作品的问世,使得贾拉勒在民歌、诗歌、短诗韵律方面的天赋凸显出来。

四、《在训诫中觉醒的眼睛》赏析

《在训诫中觉醒的眼睛》,简称《觉醒之睛》,是贾拉勒最有影响力的译作,也被誉为是埃及现代阿拉伯文学中的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1848-1854年间印刷,此后在贾拉勒去世十年后即1908年印刷第三版,1978年由开罗作家埃及总局再次出版。1894年埃及公共知识部决定《觉醒之睛》纳入小学教育。

《觉醒之眼》是贾拉勒对拉封丹(1621-1695)寓言的翻译和再创作,包含了200则动物寓言故事。贾拉勒在作品的翻译中受埃及民间文学影响,使用阿拉伯语通用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惟妙惟肖。其中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至今还在传颂的当属第13则故事:母鸡和它的主人[4]。

本文作者译:

贪财小鬼养母鸡,衣食无忧本富裕。

母鸡知恩送惊喜,日生金蛋奉主人。

常疑鸡腹有宝藏,右手执刀劈母鸡。

宝藏金子全不见,徒留鸡骨在院中。

贪财小鬼明白了,贪念一生皆成空!

贾拉勒在这部作品中的创新也得到了许多儿童作家的肯定。埃及著名儿童文学家阿卜杜·阿齐兹·马卡利赫认为,贾拉勒在编译《觉醒之睛》时,在系统翻译这些寓言时做得很好 ,因为在此之后,说理不再局限于书籍中的传统阿拉伯式的训诫和哲理,而是包含了大量的寓言故事,且采用双押韵诗歌形式,这种形式影响了现代阿拉伯诗歌的发展。

埃及阿卜杜勒·拉乌夫·艾布·萨阿德教授认为,贾拉勒能利用动物和鸟类世界,为儿童塑造良好的习惯、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而这个特点就能让他成为儿童文学领域的先驱。

埃及儿童教育学家、评论家艾哈迈德·扎拉特教授在他的《阿拉伯儿童文学先驱》一书中说到: 《觉醒之眼》与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作品实现了儿童文学的诸多功能上,如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在诗歌集中约占七十五首,这些诗歌分为咨询、辅导和简单直接地指导孩子学习知识。儿童文学的道德功能约占八十八首动物寓言诗歌。儿童文学的美学功能,在诗歌中使用普遍,常常借助寻常、可爱之物的嘴讲述给儿童,通过娱乐方式激发儿童想象力,這是孩子们喜爱的、备受称赞的间接教育方式。儿童文学的语言学功能,诗人通过使用正确、简洁的语言词汇,孩子们能借助字典理解故事的含义;借助工整对仗、押韵的句式,让语言富有韵律,朗朗上口。扎拉特认为,《觉醒之眼》一书是埃及现代阿拉伯文学的第一本儿童文学书籍。他说:“我们认为,《觉醒之眼》是阿拉伯儿童文学的首次尝试,为奠定儿童文学的基础铺平了道路,这一尝试早于艾哈迈德·邵基许多年。”[5]

贾拉勒是一名政府官员,又拥有戏剧家、翻译家、诗人、小说家等多个头衔,尽管他在儿童文学方面的作品较少,但他在引进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教育等方面起到开创性的尝试,为埃及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成为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

参考文献:

[1]Al-Alsun,塔哈塔维在1835年/伊历1251年创办的语言学校,当时学校命名为“翻译者学校”,1957年更名为“语言学校”,当时办校的目的是培养一批能从事笔译的毕业生。该校的历史与现代埃及文艺复兴史紧密相连,作为现代文学领袖的塔哈塔维,渴望培养一代知识分子,成为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纽带,精通阿拉伯文学和外国文学,能够将外国书籍翻译成阿拉伯语,并能在委任的职务上推进政府管理。学校自建设初期就实现了所给予的希望,为埃及培养了众多翻译人才。

[2]赫迪夫或译赫底威,是对埃及总督的称呼,衍生自波斯语勋爵。

[3]李振中.《阿拉伯文学介绍(下)》[J].国外文学,1984(4).

[4]穆罕默德·贾拉勒.《在训诫中觉醒的眼睛》[M].埃及:尼罗河出版社,1908年,第三版.

[5]艾哈迈德·扎拉特.《阿拉伯儿童文学先驱》[M].埃及宰加济格:数字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猜你喜欢

埃及文学儿童
我们需要文学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埃及艳后(外二首)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埃及有个鲸之谷
我与文学三十年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