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小说作品中的理性美
2020-07-14陈圆园
摘 要:严歌苓是当代小说作家中的佼佼者,她拥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修养,影响了严歌苓小说的写作方向,给严歌苓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提供了更多选择。严歌苓的小说注重捕捉人物的感情细节,进而发掘复杂的人性意识,将强烈的理性美体验凝结在创作艺术之中,带给读者具有深度的理性思考和审美震撼。严歌苓的小说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女性形象,透过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形象,能够从中看到属于严歌苓的想象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是严歌苓对特定历史环境下人性意识的理性认知。本文通过对严歌苓小说创作的4个时期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严歌苓理性美创作的发展,并从精神成长、历史解构以及文化碰撞三个方面讲述了严歌苓小说作品中所表达的理性美。
关键词:严歌苓;小说;理性美
作者简介:陈圆园(1982.12-),女,汉族,云南德宏人,云南德宏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8--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开始向着现代化的征程迈进,在这一时期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成为了时代的主要思想潮流,也给同期的作家创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严歌苓则是这一年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她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接触到的不同文化思想,对社会、人性进行了深度解构,对人性意识进行了理性的反思。严歌苓的小说不仅是新移民文学创作中的代表,同时也是理性美闪耀的重点领域,深刻体现了严歌苓对理性美的自觉追求。严歌苓从生活中和經验中寻找写作素材,然而她却一直执着于高于生活的理想化艺术,这是由于这一点使得严歌苓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理性美引领了一股写作潮流,也让更多的人对她的形象构造、审美追求有了新的认知。
一、严歌苓小说写作的四个时期
(一)“军旅三部曲”——理性美的基调
“军旅三部曲”是严歌苓早期所创作的小说,小说的写作素材有很多都是在她自身的军旅生活中所提取的,因此也可以认为在早期的创作过程中严歌苓就已经奠定了理性美的创作基调[1]。“军旅三部曲”是指在1986年1968年所创作的《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以及《雌性的草地》。《绿血》作为严歌苓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属于群像描写,讲述了教条主义对文艺兵热情的束缚,在创作过程中仍然体现出些许的粗糙意味,但是随着写作技巧的不断熟练,后续作品的写作中都开始透露出严歌苓独特的思考方法和审美追求。《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是对个别女性的重点刻画,讲述了女性在故事前后的变化,《雌性的草地》则又改为群像构思,讲述了7个女兵的隔绝生活,体现了严歌苓对革命理想和人性的思考。
(二)移民初期——理性美的碰撞
严歌苓第二个时期的创作是从1990年到1998年,这8年的时间里她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1993年的《少女小渔》、1998年的《扶桑》和《失眠人艳遇》等。1998年的《扶桑》是严歌苓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将中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都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在现代文化的视域下讲述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其中还包含着对种族、对现代文明的集中思考,是中西方文化审美情趣的碰撞[2]。由于严歌苓刚刚接触移民生活,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她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草鞋权贵》这一部作品就是严歌苓对中国国内现状的思考,体现了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移民中期——理性美的突破
自1999年之后,新的世纪到来,社会变化速度极快,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自身经历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影响下,严歌苓在移民中期所创作的作品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为理性美的突破寻求到了新的重点。移民中期所创作的代表作品包括2000年的《谁家有女初长成》,2006年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以及2004年的《花儿与少年》等。这一阶段的人物形象都体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独创性,和之前所创作的形象相比,更加接近对极致理性美的追求。以王葡萄为例,她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敢爱敢恨,这是严歌苓对现代女性热点的洞悉和认知,也将严歌苓的作品带向了明朗乐观的发展道路[3]。
(四)现代写作——理性美的发展
现代写作指得是在现代化语境下严歌苓的作品,具体创作时期是指从2007年至今这一时间段,在2007年之后严歌苓所创作出的大量作品都开始被翻拍成为影视剧,这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严歌苓创作中的理性美。如2007年的《金陵十三钗》、2008年的《小姨多鹤》、2011年的《陆范焉识》、2017年的《芳华》等都是严歌苓的代表作品,并且都走上了荧屏之上,使严歌苓对理性美的追求也更近一步。
二、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理性美
(一)对个体经历的思考,凸显人物精神成长
《一个女性的悄悄话》是严歌苓在第一个时期所创作出的作品,所描写的是女兵陶小童的精神成长经历,是对严歌苓自身军旅生活的思考[4]。精神成长是严歌苓在开始理性美追求的起点,为严歌苓的叙事创作提供给了理性支撑,并且精神成长的描写也贯穿于严歌苓的小说写作中。陶小童在《一个女性的悄悄话》中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新兵到班长,从热爱诗歌到蔑视文学创作,从天真的性格特点到教条的约束,讲述了一个人在精神上的变化。陶小童被定义为时代中的英雄,但是当陶小童处于生命弥留之际也突然的意识到了这个时代的荒谬性。陶小童的精神成长是严歌苓对个体生命的思考和认知,诠释了个体生命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变化,是严歌苓理性美追求的重要体现。陶小童也是严歌苓个人军旅生活的缩影,其中交杂着严歌苓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严歌苓在精神困境中的不断挣扎。这一类女性在严歌苓的笔下还有很多,如《人寰》中的“我”是一名知识女性,她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自己的成长进行了分析,铺平了心里每一个褶皱,呈现出自己在精神成长过程中的不断变化。《麦田守望者》是西方的一本著作,仅仅只是刻画了主人公几天的事情就讲述了主人公精神成长的经历,严歌苓和这本书的作者一样,他们都善于分解个体的情感经验,用理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不同人物的精神成长历程[5]。
(二)对社会角色的反思,解构历史空间
文学是历史发展的体现,塑造了现实世界中的文化思想,严歌苓在创作中也对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探索,从自身的生活出发,探寻拥有着超越个人意识的社会角色,这也成为了她追求理性美的重要方式。在《雌性的草地》中严歌苓就已经对社会角色和历史进行了反思,展现了严歌苓和主流文化中的碰撞。《雌性的草地》讲述了外界正在快速发展,但是牧马班中的7个女兵却仍然在大草原中拜读“红宝书”,这些女性的青春也正随着所谓的“红色岁月”而被消蚀。严歌苓在《雌性的草地》中的描写为人们展现了超越了时代的女性话语权,虽然在草原上显得格外荒寂,但是其中蕴含着的理性的思考则是对社会和时代的反思[6]。《草鞋权贵》所体现的是严歌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体现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变化,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已经退役的将军的家庭生活,小说的主题则展示了一个较为敏感的命题,即对特权制度的批判。无论是《雌性的草地》还是《草鞋权贵》,他们都讲述了在一个时代、社会阶段中带有群众特征的人物形象,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歌苓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挖掘芸芸众生在生活中的态度以及他们可以直面残酷人生的勇敢态度,为严歌苓小说理性美的发展提供了又一大助力[7]。
(三)对族类根性意识的认知,强化文化碰撞
对于严歌苓这一类有着海外生活经历的人而言,对族类根性意识的认知是有着不同想法的,正也是这种特殊认知,使得严歌苓的创作中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异质文化生态环境中则为严歌苓小说创作的形而上探求提供了一片充满生机的厚土,其上萌发的是海外生存挣扎的重重体验,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下延展的是作家对族类根性的钻探与体认,是盘根错节、生发明义,文化碰撞织就严歌苓小说理性美园地间最绚丽多姿的道道风景[8]。严歌苓小说中理性美的风景展现分为三种,分别是在文化错位状态之下所产生的情感诉求、在文化生态圈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道德诉求、在历史情景中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追溯和弘扬诉求。以《也是亚当也是夏娃》为例,其中所展现的正是情感诉求,严歌苓以冷静个理智的方式将两个人的生活构建在一起,并让两个人突破生活方式、性向、地位、情感等多个障碍,逐渐走入到对方的内心深处,最终撼动了内心的理智。这是在文化冲突之下,严歌苓对于人物情感的描写,体现了人物和严歌苓理性世界的变化,是理性美的重要表现。
结束语:
严歌苓和上个世纪的很多作家一样,拥有接受西方文化的经历,这种经历让她的作品也体现出了文化的冲突性和寻根性,为严歌苓理性美的追求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支撑。严歌苓的创作时期可以被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结合她自身的军队生活经历而创作的作品,第二个时期是对于自己移民生活的剖析,第三个时期是严歌苓在移民中期所创作的作品,第四个时期则是现代创作,虽然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较为复杂多变,但是对于理性美的追求却一直没有变化。严歌苓的小说作品中拥有离散的特点,这一种特点是美丽的、高尚的,这不仅仅只是因为她题材和写作手法的独特性,而是因为她拥有比其他人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使得她在写作过程中通过理性的认知来达到对理性美的诉求。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常旭青.密语世界里的创伤叙事——严歌苓作品《密语者》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1):97-101+105.
[2]张越,郭宝亮.严歌苓小说创作的新趋向——以严歌苓近十年来长篇小说为中心的考察[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03):104-113.
[3]刘艳.叙事的先锋性与“从雌性出发”的叙事母题——对严歌苓《雌性的草地》的深度解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5):1-14.
[4]赵丽丽.东方女性形象的“被建构”——严歌苓小说《少女小渔》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191-192.
[5]刘艳.严歌苓早期长篇小说的叙事艺术——以严歌苓第一部长篇小说《绿血》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03):107-114.
[6]刘艳.女性视阈中的历史与人性书写——以《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和《陆犯焉识》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3(02):16-25.
[7]单援朝.中日女性作家笔下的中国日本遗孤的形象——以山崎丰子《大地之子》和严歌苓《小姨多鹤》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04):3-12.
[8]陈文书.超常搭配的语言研究——以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19,36(01):13-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