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女同性恋者人物形象研究

2020-07-14赵婷

蒲松龄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赵婷

摘要:李渔的《怜香伴》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等篇目是中国古代极少数描写女性同性恋的作品,李渔和蒲松龄在作品中偶然塑造的某些女同性恋者的形象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然而她们的不同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拟从这几篇作品所塑造的女同性恋者形象的比较中,发现中国古代女性同性恋者形象塑造的某些独特之处。

关键词:怜香伴;封三娘;女同性恋者;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李渔与蒲松龄都比较擅于描写女性的内心情感,李渔的《怜香伴》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绩女》等篇是中国古代较稀有的带有女性同性恋色彩的作品,作者都用柔软的笔调写出了这几部作品中女同性恋者丰富的内心和对真挚爱情的强烈渴望。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和比较的方式探讨李渔和蒲松龄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可以比较出李渔《怜香伴》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崔笺云和曹语花与蒲松龄作品《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绩女》等篇目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在女同性恋者形象的塑造上的独特之处。

一、研究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描写的意义

李渔创作的戏剧作品,内容大多为讲述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怜香伴》则描写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题材——女同性恋,讲述了崔笺云与曹语花两名女子因为体香邂逅,以诗会友,互生爱慕,相约来世,两人经历波折努力争取长相伴的故事。

《聊斋志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对女性群像的描绘,其中的女性或楚楚动人,或冰清玉洁,或温婉善良。那些女性,甚至包括花妖狐魅,都以具有女性意识的美好形象出现,女同性恋者当然也具有“聊斋女性”的共性。《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则讲述了一个近似李渔《怜香伴》的故事:范十一娘“少艳美,骚雅尤绝” [1]610,偶然遇见美艳绝伦的封三娘,两人都对对方有好感,便“把臂欢笑,词致温婉,于是大相爱悦,依恋不舍” [1]610。十一娘“既归,倾想殊切……日望其来,怅然遂病” [1]611。有一日三娘突然出现,十一娘非常惊喜,两人互相倾诉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偕归同榻,快与倾怀” [1]611,十一娘的相思之疾顿时好了。两个人“订为姊妹,衣服履舄,辄互易着。见人来,则隐匿夹幕间” [1]611。有一天范十一娘的母亲发现了封三娘的存在,三娘见到自己被人发现,便坚决离开,“十一娘扶床悲惋,如失伉俪” [1]612。后封三娘帮十一娘寻到了秀才孟安仁作为伴侣,十一娘为了能和封三娘长相伴,她劝说三娘也嫁给孟生,三娘没有同意。后来十一娘用计使封三娘酒醉后失身于孟生,封三娘坦言相告自己其实是狐,“缘瞻丽容,忽生爱慕,如茧自缠,遂有今日。此乃情魔之劫,非关人力。再留,则魔更生,无底止矣” [1]616,说完就告辞离开了。

同样在寺庙相遇,同样一眼钟情,同样二女共侍一夫的模式,但是与《怜香伴》不同之处在于,《封三娘》的女主人公其一非人类而是狐,但是狐和人一样难逃情网。在仔细品读这两位作家的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创作时思维的相近,在抒发情感时有着情怀的相似。《怜香伴》与《封三娘》都不謀而合地把笔触伸向了比较神秘的女同性恋这一禁忌之地,尤其是在女同性恋者形象塑造方面很相似,向人们展示了女性同性恋者的风采,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写作角度,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学研究价值。这几部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塑造得很成功、很经典,是古代文学史上灿烂的一笔,即使她们最后有的结局并不圆满,但是她们的感情却永远铭刻在了文学史上。

二、《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比较分析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中,文学家们描绘了许许多多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才貌绝佳、温柔贤惠,但是她们的精神领域带有男性的烙印,没有独立的思考和女性自主意识,她们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而李渔与蒲松龄的作品中塑造的女同性恋者形象,却是与众不同的、不同于传统的封建社会女性形象。在李渔和蒲松龄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些女同性恋者已经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大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男子成为了她们的点缀,在《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所表现出来的女同性恋者全新的女性意识,通过对女同性恋者人物形象的描写体现了她们的情与欲望。以下将从女同性恋者的才貌、品格、感情历程和爱情观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才貌、性格特点描写的比较

1.才貌

李渔和蒲松龄这两位作者所塑造的女同性恋者大多容貌艳丽、风姿绰约。《怜香伴》中,崔笺云与曹语花初见于雨花庵;《聊斋志异》中,范十一娘、封三娘初见于“盂兰盆会”上。这两对女子初见之后产生异样的情愫,主要还是彼此赏识,倾心于对方的容貌、品行和才华。崔笺云倾心于曹语花,是因为曹语花“不假乔妆,自然妩媚,真是绝代佳人” [2]38;封三娘初见“少美艳,骚雅尤绝” [1]610的范十一娘,“步趋相从,屡望颜色,似欲有言” [1]610,范十一娘也“悦而好之,转用盼注” [1]610。

《怜香伴》第六出《香咏》里最能体现曹语花的美貌,崔笺云评曹语花:“我看他不假乔妆,自然妩媚,真是绝代佳人。莫说男子,我妇人家见了也动起好色的心来。” [2]38就是这淡淡一笔,就能描述出曹语花的美貌,《盟谑》中,对曹语花的美描写得比较坦露,在二人准备拜堂时,崔笺云:“我虽不是真男子,但这等打扮起来,又看了你这娇滴滴的脸儿,不觉轻狂起来。” [2]58曹语花念白道:“你看他这等装扮起来,分明是车上的潘安,墙边的宋玉,世上那有这等标致男子?我若嫁得这样一个丈夫,就死也甘心。” [2]58此处真切地描写了两位女子的美貌。崔笺云可谓才貌双全,“扬州的女色甲于天下,闻得她的姿貌又甲于扬州,才华与姿貌相称” [2]20。曹语花与崔笺云一样信口成诗,过目成诵,《香咏》中写两位女子才思敏捷,满腹经纶,曹语花说“美人脂粉香,还不如大娘翰墨香为贵” [2]39。两人不仅倾心于对方的容貌,更倾心于对方的才情。崔笺云对着曹语花感慨道:“谩道是伊能怜我,我更怜伊。” [2]39

《封三娘》中的女主人公也同样才华横溢、才艺绝伦,谈论学问、竞比才艺是其交往的普遍方式。开篇便是范十一娘“骚雅尤绝”,骚,在此处指《离骚》;雅,指《诗经》中的《小雅》《大雅》。骚雅并称,用来泛指诗歌,点明范十一娘工于诗歌。攀谈中,二人把臂欢笑,词致温婉,两人的诗词会友更让彼此有了“伊能怜我,我更怜伊”的感触,由此可见,封三娘的诗歌造诣也是极深。后来封三娘为了使范十一娘复活,让其服下丹药,不一会儿范十一娘便苏醒过来。并且封三娘还成功预测了孟生会成为翰林,说明其神通广大,可以推测过去和预知未来。博学多识、才艺过人是李渔和蒲松龄作品中女同性恋者的共性,《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的女同性恋者,普遍都才貌双绝,或有一技之长。如《绩女》中的少女,去了绍兴寡妪家,立刻“升床代绩”,而且织的布晶莹剔透,价钱是普通布的三倍。

在比较短小的小说或者戏剧中,可以一齐描绘出两个绽放异彩的人物,不是轻松的事情。可是李渔和蒲松龄对曹语花和崔笺云、封三娘和范十一娘这些形象又是不分伯仲、没有侧重点地均匀调和笔墨,把文章中两个女子的形象对峙起来,平分秋色。这些描写女同性恋者的篇目都充分展示了她们的美好品行与过人才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绽放着异彩。

2.品格

大部分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都用大量笔墨描写女性的容貌,《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的这些女同性恋者形象与之不同,在描写女性美丽外表的同时,更在作品中抒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显示出女同性恋者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几部作品在传统之外培育了一朵朵绚丽的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之花。

首先,她们勇敢地追求真爱。李渔和蒲松龄笔下的女同性恋者崔笺云和曹语花、封三娘和范十一娘,她们都是追求女性解放,向往爱情自由,敢于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她们都具有追求爱情、反抗压迫的性格特征,她们决绝地维护爱的权利,有自己的思想,坚强独立,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她们有着无穷的魅力。

其次,她们充满了智慧。《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的女同性恋者不仅拥有美丽的形貌,而且还拥有着现实世界中的女性遥不可及的智慧,这些作品中的女同性戀者们的情商智商极高,她们知书达理、贤惠聪明,她们本是人中龙凤,才能吸引与她们同样优秀的同性来相爱。与作品中的其他女同性恋者一样,狐女同性恋者不但具有人的喜怒与爱憎,“偶见鹘突”,这些狐女同性恋者还有法术,可以预知未来,能够起死回生。

再次,她们重情重义,勇敢地摒弃门第与贫富观念,追求平等纯洁的爱情,甚至为了爱人的幸福可以帮助爱人寻找异性伴侣。《封三娘》中,三娘早早地告诉范十一娘,如果想要找到一位好的另一半,万不能只看重对方的财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纯真的爱情,封三娘用法力帮助自己心爱的女人范十一娘觅得了贫穷但才华横溢的孟安仁为婿。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幸福,封三娘处处为范十一娘出谋划策,而她做这一切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对范十一娘深深的爱意,爱她,便成全她,为她付出一切。

《怜香伴》和《聊斋志异》中塑造的若干位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对人性的真、善、美的赞颂,那些纯真美艳的女同性恋者,活泼富有生机,在古代文学的画廊中增添了一笔重彩。

(二)女同性恋者的感情历程比较

李渔和蒲松龄对于女性同性恋者纯粹的感情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赞美,对她们感情历程的描写婉约又含蓄。李渔和蒲松龄在作品中仔细地讲述两位女子感情发展的种种细节,比如一见钟情、交换信物、相思成疾、同床共枕。

李渔用《香咏》《盟谑》《缄愁》三出来描绘笺云和语花这一对女子之间的情感,她们的爱情之美源自互慕诗才,她们的爱情之真体现在拜堂成亲,她们的用情之深以致相思成疾。在《盟谑》一出中,笺云和语花在佛前“私定终身”:“寻常结盟只结得今生,我们要把来世都结在里面……极和气的兄弟,不如不和气的夫妻亲热。我和你来生做了夫妻罢!” [2]56两位才艺双绝的女子,初见倾心,再见钟情,三见衣物互着,两位女子佛堂前发誓要“从今世世相依傍,轮流作凤凰,颠倒偕鸾帐” [2]59。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对女同性恋者纯粹的爱情描写也一样动人。《封三娘》中的范十一娘和封三娘相爱,“把臂欢笑,词致温婉,于是大相爱悦,依恋不舍” [1]610。两个女子都是倾城绝代,两人一见钟情,成为知己。她们短暂相遇,但是很快又要分开,快要分别的时候,封三娘凝眸欲涕,范十一娘亦惘然,“十一娘乃脱金钗一股赠之,封亦摘髻上绿簪为报” [1]611。封三娘离开的时候,“十一娘伏床悲惋,如失伉俪” [1]612,思念成疾。封三娘“别后悬思颇苦” [1]611,范十一娘“倾想殊切……怅然遂病” [1]611。重逢后“偕归同榻,快与倾怀”“订为姊妹,衣服履舄,辄互易着” [1]611。再别,封三娘亦思之,范十一娘“扶床悲惋,如失伉俪” [1]612。重逢后,两人“各道间阔,绵绵不寐” [1]613。后来有一天,封三娘突然越墙而入,范十一娘喜极而泣,埋怨对方负约,并告诉她病自己生病的原因,封三娘泪如雨下,两人私下约好以后秘密往来,避免流言蜚语。为了范十一娘的幸福,封三娘使出浑身解数替十一娘寻得佳婿,而范十一娘为了封三娘能够长伴在自己身边,竟然用计使封三娘醉酒,让孟生奸污了封三娘。但封三娘醒来后却说:“实相告,我乃狐也……再留,则魔更生,无底止矣。” [1]616最后离开了。范十一娘与封三娘初遇、相惜、相恋、永别的爱情历程的详尽描写,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同性恋者的心态和情感的精准把握。

《聊斋志异》中的《绩女》一篇还有对女同性恋者性行为的描述。一个独居的老女人在夜里纺绩,一个美丽的女子主动过来陪伴她,后来到了睡觉的时候,老女人心想“遇此佳人,可惜身非男子”,但是她触碰到少女的肌肤,感到温热滑腻,老女人心动,浮想联翩。少女嘲笑她:“婆子战栗才止,心又何处去矣!使作丈夫,当为情死。” [1]1222老女人说:“使是丈夫,今夜那得不死!” [1]1222这是一个老女人与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女的恋情。

这几篇作品都生动地演绎了女同性恋者之间真挚的爱情,对比这几部作品中描绘的女同性恋者恋爱的感情经历,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经历了初遇便倾慕彼此才貌、彼此钟情、遭到阻拦与坎坷、思念成疾、再次相逢的过程。这些篇目中所描述的女同性恋者的爱情与男女之间性的渴望与缠绵不同,它是一种建立在忠贞与平等上的纯真的爱情,她们心有灵犀、互相关爱。如此的爱情,让人觉得完美,感动,纯洁。

(三)女同性恋者的爱情观念比较

《聊斋志异》中《封三娘》篇中的狐女封三娘替范十一娘找到了一个如意郎君,她看到范十一娘幸福,就打算离开,可是范十一娘为了封三娘能够长伴在自己身边,竟然用计使封三娘醉酒,让孟生奸污了封三娘。封三娘只好斩断情丝,然后消失,彼此不再相见。《聊斋志异》中的《绩女》篇中的狐女和老女人亲热只是为了同性相恋以慰寂寥,所以当老女人为狐女介绍一男人的时候狐女立刻选择了消失。

《怜香伴》和《封三娘》对爱情的价值取向有相异之处,在她们经历了初见、相爱、思念成疾、再次相逢之后,曹语花和崔笺云、封三娘和范十一娘的爱情已上升到一个阶段,但也暗藏危机,她们的同性之爱最后的结局该是怎样?这两部作品的结局截然不同:《怜香伴》中,曹语花和崔笺云最后一起嫁给了崔笺云的丈夫石介夫,选择了二女共侍一夫的结局;但是《封三娘》篇,封三娘没有同意范十一娘要求她一齐嫁给孟生的建议,最后决绝地离开。如此不完美的结局使得《封三娘》没有像《怜香伴》一样落入俗套,而是保留了女同性恋感情的真挚与不容侵犯,这也是《封三娘》独特的一笔。

三、《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的女同性恋者爱情的共性

因为李渔和蒲松龄在描写这些女同性恋者时赋予了深切的感情,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因此作品里的女同性恋者有很多共性。她们一旦确定自己所爱,就勇敢追求,历经挫折与磨难仍初心不改。面对相爱受阻的境地时,依旧敢爱敢恨,忠贞不渝。

《怜香伴》中,崔笺云和曹语花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深入骨髓。曹语花表示为报知己,死尚不惜,何况一嫁。然而她们分别是未婚少女和新婚少妇,她们的爱情,注定艰辛。两个女子诗文酬唱,心与心的交流,这正是蒲松龄说的“色授魂与,犹胜颠倒衣裳” [1]65。两人盼望永远生活在一起,所以,最后的结局便是崔笺云和曹语花共嫁一夫,大概这样的结局是封建社会对于女同性恋最好的处理方法。

而《封三娘》中,不管是相爱还是离开,封三娘都表现出果决的特点。一见钟情,便“把臂欢笑,偕归同榻”,一旦与爱人的爱情理念不符合、缘分尽了,便果断离开,与其他女性的优柔迥然不同。封三娘拒绝共嫁一夫,这也体现了女同性恋者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蒲松龄对封三娘与范十一娘的形象塑造,展示了女同性恋者对真实的、纯真的感情的追求。

四、结语

传统的伦理观念和封建道德观始终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女同性恋者的爱情依旧是个禁忌的存在,同性恋情一直苟活于夹缝中,很难有圆满的结局,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如此表现,更何况是女同性恋者的恋情。清代文学家冯镇峦评论《封三娘》:“男子相悦,常也;乃以女子悦女子,深情缠绵,如茧自缚。” [3]168在李渔与蒲松龄对女同性恋者的描绘中,揭示了女同性恋在历史上的真实的存在和女同性恋者的艰难处境,诉说着她们的曲折恋情和对纯真的同性之爱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著.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M].张友鹤,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李渔.《笠翁传奇十种》之《怜香伴》[M].杜书瀛,校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蒲松龄,著.聊斋志异:冯镇峦批评本[M].冯镇峦,批评.长沙:岳麓书社,2011.

Abstract: Li Yus Lian Xiang Ban and Pu Songlings novel Feng San Niang in Liao Zhai Zhi Yi are very rare depictions of female homosexuality in ancient China. Some of the lesbians that Li Yu and Pu Songling accidentally shaped in their works. There are many coincidences in the image of the person,but their differences are also very obvious.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images of lesbians shaped by these works,it is found that som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image of female homosexuals in ancient China.

Key words: Lian Xiang Ban;Feng San Niang;Lesbian;Character image

(責任编辑:朱  峰)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巧用白描手法 再现人物形象
运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古诗“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