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筑牢乡村振兴“四梁八柱”
2020-07-14顾幸伟
顾幸伟
我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广东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战略举措,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工作强度、投入力度,举全省之力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推动乡村振兴由顶层设计、组织发动到全员行动、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三农”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现代农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缩小,农村卫生整洁环境初步形成,全省各地乡村面貌正在全面、积极、有序地发生历史性变化。
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画好“三农”一张蓝图
我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作为“三农”领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推动“三农”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省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学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贯彻落实到广东“三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在广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不断完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机制,筑牢乡村振兴“四梁八柱”
健全高位推动机制。省委成立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同时也作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明确各级书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责任人,并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长全部分工负责“三农”工作,并分别挂点联系一个地市,形成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强有力的高位推动领导机制。
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我省设立组织、产业、生态、文化、人才振兴和城乡融合、脱贫攻坚和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金融等9个专项组,由所有省党政领导分工负责。组建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农村改革、现代产业园等重点任务专责队伍,实行重点任务“四化”推进,即专班专责专业化、数据台账信息化、挂图作战目标化、改革探索示范化。
健全政策保障机制。明确提出“3年取得重大進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目标,实行超常规的政策措施,既有长远谋划的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和战略规划,也有短期攻坚的硬任务实施方案,形成“1+1+N”政策体系。
健全保障投入机制。我省各级财政持续稳定加大“三农”投入,省级财政10年时间投入1600亿元全面推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短板,2018年省级财政乡村振兴资金统筹安排616.8亿元,同比增长125.9%,规模历年最大、增幅历年最高。
健全考核评比机制。我省所有地市以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部纳入考核进行分片分类“打擂台”,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以及省级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优先考虑的重要参考依据。考核工作既促进了工作落实,营造了比学赶帮超氛围,又推动了基层减负,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成为省委省政府力戒形式主义、推动干事创业的重要典型,并得到中央部委的充分肯定。
健全社会发动机制。我省持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新乡贤”回归工程等,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乡村振兴,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投身乡村振兴事业。2019年以来,5295家企业通过结对帮扶形式,投入60.04亿元助力乡村振兴。制定工商资本下乡激励措施,我省下乡企业累计约13000家,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筹集“6.30”扶贫济困资金62.27亿元。
聚力聚焦攻坚乡村振兴硬任务,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着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持续推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面提升“头雁”工程质量,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统筹做好第一书记选派管理使用激励,派驻在岗第一书记4522名;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欠发达地区村两委干部补贴提高到每月2700元,行政村办公经费提高至每年10万元,设立每村每年6万元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极大稳固基层基础;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选取841个行政村先行开展试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珠三角50%、粤东西北30%的村(社区)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强化党建引领,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滚动排查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597个。
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提升。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其中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创建10个国家级、11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基本实现主要农业县全覆盖,带动农民就业123万人;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今年省财政统筹整合10亿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和贫困山区3000个示范村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打造200个农业特色专业镇;强化助农服务,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4260家、4.7万家、1.72万家,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42个,镇村助农服务中心355个,基本建成广州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助农平台。
着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改善。我省持续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沿交通线、沿省际边界、沿旅游景区、沿城市郊区打造精品村示范带,珠三角地区优先开展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五大”行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面上整体推开,涌现出了从化区莲麻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及精品线路,初步扭转过去农村面貌“脏乱差”现象。全省完成基础环境整治工作的自然村占96.4%,比2018年底增加23%;“五清”行动共清理河长4.79万公里、水域5967.8平方公里,基本实现江河湖库无成片垃圾漂浮物目标;完成11条重点古驿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村庄规划覆盖率由2018年底的56%上升到92.2%;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96.2%,生活污水处理率上升至35%;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为98.1%,农村厕所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着力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岭南新乡风加快形成。全面开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活动,到2019年底全省60%的村(社区)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先进文化阵地建设,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721个,覆盖率由2018年底的82.6%上升到99%;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317个,基本实现试点地区县、镇、村三级全覆盖;传承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
着力推动人才“上山下乡”,乡村人才队伍加快壮大。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以来新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4万人,总人数达到4.5万人,培育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培训2.1万人次,直接带动6.8万人就业创业;实施“南粤家政”工程,计划到2020年扶持建设50家省级家政服务示范基地、100家龙头企业,每年培训20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40万人次;建立促进专业人才下沉机制,实施城市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团队下乡行动,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行动,全省农村科技特派员覆盖1300多个乡村产业,培训农村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约63万人次;实施新乡贤返乡工程,引导支持各类乡贤返乡就业创业。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咬定总攻目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紧盯未脱贫任务重市县开展集中攻坚,扎实推进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大力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今明两年新增安排303亿元财政资金投入。到2019年底预计95%以上贫困户脱贫、90%以上的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4%降至0.3%以下,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建设了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重要平台,打造西部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入广东市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助力西部地区脱贫奔康。(作者系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扶贫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