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抗疫”让考察组印象深刻
2020-07-14金洪竹
金洪竹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上发布,深圳成为唯一被分析的城市案例。
深圳作为唯一城市案例被写入考察报告
据悉,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组于 2 月 18、19 日在深圳考察。考察组考察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腾讯公司、侨香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福田高铁站。
报告显示,中国在战疫过程中体现的强大的防控执行力、及凝聚共识团结行动的精神、利用前沿科技促進防控措施的创新都给联合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作为唯一城市案例,“科创之城”深圳实施的主要防控措施分析被写入报告,为全球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提供了有效样本。
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利用前沿科技促进防控措施的创新,比如将常规医疗和教学工作转移到在线医疗平台、使用 5G 平台支持农村地区的防控工作。报告注意到,中国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管理。其中,腾讯公司为世界卫生组织考察组在对中国的调研中唯一所到科技企业,考察内容是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情况。
高科技产品无处不在 5G、AI 让抗疫生活更便捷
在深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科技产品随处可见。5G 义警、免接触送餐机器人、红外人体安检测温系统、5G 红外体温检测设备 …… 这些"黑科技"的应用都大副提升了防疫效率,让抗疫生活更加便捷。
由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联合优必选科技等共同打造的 5G 机器人义警“黄田田”在疫情期间正式“上岗”。这款全国首款在基层派出所满足实战需求的义警机器人,不仅充当高速检查站义警,全天 24 小时提醒过往司机提前扫码登记,还能进行疫情广播宣传;伴随着“嘀,嘀,嘀”的提示声,一群可自动避障,自行规划路线的“萌萌哒”白色机器人出现在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这是园区为实行人员错峰就餐,避免接触式传染运用的最新自动驾驶机器人送餐服务。
地铁站的非接触式精准人体安检和测温功能,也让我们无惧传染。首个商用“太赫兹+红外”系列产品之一太赫兹红外人体安检测温系统在福田交通枢纽率先试用。该系统创新使用非接触式的精准人体安检和测温功能,实现了“太赫兹技术+人工智能+红外测温”高度集成,大幅提升安检工作效率,真正做到隔离式非接触安检测温,有效提高防疫和安检工作效率,有力保障一线防疫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高速出口 5G 红外体温检测设备,大大提高了防疫抗疫全流程效率。深圳移动与大鹏新区合作的首批" 5G 红外体温检测"设备在大鹏新区东部沿海高速坝光出口及雷公山隧道口防疫点先后投入使用。一辆坐满乘客的 40 座大巴,原来使用手持体温枪检测,最快也要五六分钟,而使用这种红外体温检测,大约 1 分半钟就能全部检测完毕。该服务主要采用快速热成像技术配合环境数据算法,通过在目标场所部署红外测温仪器,对人群进行规模监测筛查,快速查找并追踪温度异常人员,并通过 5G 网络高速回传监控中心联动执勤,可实现快速精准体温筛查。
高科技也同样方便了“宅家”抗疫的市民们。疫情发生后,深圳市住宅小区和城中村全面实施人员通行认证管理,即每名居住人员均须出示相关指引规定的系统认证图码或人员通行证后方可进出小区,实施人员通行认证管理后,无须再对居住人员进出进行信息登记。
“科创之城”为疾控注入“科技力量”
在疫情的治疗与救助中,依然不乏深圳高科技的身影。腾讯、华大基因、华为、达闼科技……这些深圳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正用科技与智造助力疫情防控。
据悉,为提高 CT 检查效率,腾讯公司通过“腾讯觅影”AI 辅助医生诊断新冠肺炎。胸部 CT 影像能直接反映肺部病变情况,处于治疗期的新冠肺炎患者平均每 5 天要做一次 CT 检查。每次胸部 CT 检查产生的影像,需耗费医生 5-15 分钟阅片。而“腾讯觅影”AI 辅助诊断新冠肺炎的解决方案,最快 2 秒就能在患者检查后完成 AI 模式识别,1 分钟内即可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将检查效率提高数倍。
作为经历了2003年非典疫情的“老队伍”,疫情发生后,深圳华大基因紧急组织科研及生产力量,开始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工作,并于 1 月 14 日完成全部研制工作。6 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华大集团旗下的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 2 家公司的 2 个产品—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和 DNBSEQ-T7 测序系统,成为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抗击疫情的检测产品。
华为在疫情期间负责火神山医院 5G 网络的搭建,并联合合作伙伴打通了武汉火神山医院和北京之间的远程医疗系统,实现了视频多方会诊,为武汉抗击疫情提供更多更及时的医疗诊断方案和专家意见,提高病例诊断、救治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达闼科技的 5G 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5G 云端消毒清洁机器人、5G 云端智能运输机器人和 5G 巡逻温测机器人等针对医院特殊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可以实现在污染区和隔离区无人化操作工作,无需防护设备,可以代替医护人员完成部分危险的任务,远程看护、测量体温、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减轻医护人员人力紧张的状况。
用科技创新防控 智慧政府为市民提供大数据便民服务
手持证件与公证员远程连线、在线向医生问诊、实时查询疫情地图、扫码自主申报健康情况等智慧政务服务,都在抗击疫情期间,让深圳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
抗击疫情期间,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平台“i 深圳”连续推出包括疫情速递、自助申报平台、在线问诊、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心理援助热线等实用工具。近 9 成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次跑动即可线上办理,市民通过手机端就可以进行非接触办理业务。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深圳公证行业实行“互联网+”,通过公证业务受理平台、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城市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网上预约、申办公证,部分公证事项“零跑腿”,足不出户,公证到家,真正做到“疫情切断,服务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