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绿、古”三色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2020-07-14刘远来何晓

源流 2020年4期
关键词:华农风铃乡贤

刘远来 何晓

大埔县委、县政府把乡村振兴列为“六项争先”工作之一,百侯镇按照县委“456”工作思路,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突出“三色”树品牌

百侯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许多古民居建筑,景区旅游文化产业丰富。百侯镇以其独特的身份,突出“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融合,打造百侯历史文化小城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

首先是挖掘古色故事增内力。这里耕读传家,书礼流芳,“一腹三翰院”、借书种的故事等闻名遐迩,巷巷都一样的“三十六巷”婉如迷宫,值得深挖研究,并發扬光大。

其次是讲好红色故事添引力。百侯有“小延安”之称,共产党南委电台备用台就设址在侯南。1927年10月4日凌晨,朱德、周士第、李硕勋指挥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役后,为保存革命“火种”,取道河腰、湖寮到达百侯,受到百侯人民的热烈欢迎,在侯南小学(侯南市戈坪杨氏宗祠)门坪举行军民联欢大会,会上还宣布成立百侯民主村政权,并发给农军50支枪。当晚,朱德在杨氏宗祠上手片正间歇息……原百侯杨氏大宗祠曾作为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朱德指挥部,解放后成为百侯中心小学,现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续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红色影响力。

第三是发挥绿色效应激活力。如近年来,该镇侯南村抢抓全镇发展文化旅游这一有利契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市场化景区打造模式,成功被认定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该村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和“农旅结合”的思路,在培育蜜柚、花生等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百香果等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同时,连片种植黄花风铃木30多亩,每年春天花开时节,这里的黄花风铃便开得一派灿烂,此花色金黄,先开花后长叶,由于花冠形似风铃,故而称之为“风铃”。每当微风吹拂,轻盈的花枝便在风中摇曳,恰如一串串风铃随风起舞,花期会持续10天左右。近几年来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观赏,成为大埔春季赏花的好去处。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在春暖花开之时,百侯古镇推出了“云”赏花的新举措,令人耳目一新,让不能前往观看的游客也可以来个不一样的“云”赏花。

据百侯镇游客中心讲解员杨巧兰介绍,从她最开始做讲解员到现在,游客的变化很大。她刚去工作的时候接触最多的是当地的一些游客,但是像近几年,特别是梅州高铁开通后,珠三角一带的、海外的游客增多。由于百侯是梅州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埔又成功摘下第八个“世界长寿乡”的匾额,八方游客都慕名而来。

利用特色促发展

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百侯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产业规模上看,由小规模种植向成规模种植发展。现在单单蜜柚种植面积就超过2万亩,花生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还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百侯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杨富有说。

乡贤回归促振兴

为鼓励乡贤回乡,汇聚乡贤力量,百侯镇积极响应新乡贤工程,为自身产业发展注入年轻血液,助推乡村振兴。

吸引广东华农互联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落户侯北村,工作人员介绍了草莓、葡萄等瓜果无土栽培技术及高架栽培技术。一颗颗透红发亮的草莓非常可爱,草莓的香气弥散在空气中。该公司职工杨丽敏说:她曾经在深圳务工,听说家乡鼓励年轻人返乡就业,于是她带着满腔的热血,决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她还说:作为一个回家工作的90后,觉得回到家乡工作觉得很幸福,也看到家乡发展的变化。在华农互联工作,这里也特别注重新型技术的应用,对年轻人发展有很大的空间,我也在这学到了很多。

“各个产品现在处于丰产阶段,接下来作为一村一品的葡萄,今年产量和品质都将会提升,达到绿色产品的标准。还将发展新职业农民培训,包括技能培训等。华农互联作为百侯镇的重点企业,结合当地政府我们会做好自身产业的提升,助力于我县乡村振兴发展。”广东华农互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总经理郭光彩说。

如今的百侯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兴起、民宿与农家乐多点开花、一批古民居“旧貌换新颜”,一幅古、绿、红相间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尽收眼底,八方游客分至沓来。

猜你喜欢

华农风铃乡贤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设计作品
摇曳的风铃
风铃
华南农业大学:“华农公园大学”有“神兽”
南安乡贤再发力
吹闹心中的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