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刀尖上的黑白艺术

2020-07-14棉花糖

学苑创造·C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壮乡铜鼓壮族

黑与白是最简单、纯粹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永恒与稳定。黑白的世界从来不会单调——黑白琴键能弹奏出优美的歌曲、黑白棋子能博弈出人生哲学……黑白双色也可以成就美好画卷,篆刻和版画就是其中代表。

说到篆刻、版画,就不得不说说南宁市武鸣区武鸣中学(以下简称武鸣中学)的篆刻版画艺术工作坊了。这个工作坊有许多漂亮的篆刻和版画作品,棉花糖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展示会上就见识过了,本期咱们就去了解了解这个工作坊吧!

2019年年末,武鸣中学篆刻版画艺术工作坊成立了。工作坊成立后,同学们开始寻找版画创作的主题素材。骆越是先秦两汉时中国南方古族名,学术界普遍认为,骆越古国的范围在岭南一带,其文化的源头和主体部分都在中国,而其中心就在武鸣。因此,骆越文化就成了工作坊的主题素材。

为了更深入了解骆越古族历史,获得更多的素材,工作坊的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分头到马头镇、罗波镇去收集资料,把与骆越文化有关的各类图腾及生活题材、民生场景都记录下来。素材收集完后,工作坊的老师认真指导同学们精选创作主题,教授篆刻版画制作,和最后拓印的方法。创作中的每一步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篆刻和版画直白简明的魅力,并真真切切地在实践中领略了武鸣特有的骆越风俗文化。

工作坊的同学们在黑与白中总结着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在一刀一刻中用“匠心精神”成就着更好的自己。下面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精美版画作品吧!

《梳妆》

作者:潘姿翰

创作理念:灵感来源于小时候的美好记忆。农历三月三,我和姐姐一起在田野里玩耍,玩累了便跑到小溪边休息。我在一旁玩水,姐姐在一旁梳洗她那过腰的长发。远方响起铜鼓声,壯乡的山和水、壮乡的民歌,把姐姐衬托得如此美好,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壮乡姑娘》

作者:李佩洋

创作理念:这幅作品以铜鼓和芭蕉为背景,描绘了两位漂亮的壮族姑娘,身着简朴而美丽的壮族服饰,拿着象征美好的绣球,听着古老而神秘的壮族故事。

《壮族之风》

作者:葛昱可

创作理念:从小奶奶就告诉我,壮族铜鼓是广西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我对铜鼓极为着迷。奶奶说,铜鼓上的太阳纹、水波纹、雷纹等,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有关。每到农历三月三,奶奶便让我穿上壮族服饰与我心爱的铜鼓合影。

《壮乡》

作者:刘虹伲

创作理念:这是我童年记忆中的一个场景。我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记得那时,爷爷在田里犁田,奶奶在屋里制作绣球,我在旁边看着。每逢农历三月三,村里总会很热闹,每家每户都会做五色糯米饭,村口有唱山歌比赛。如今,我被父母接来城里生活,但那时的记忆我不会忘记。

《蕉园中人》

作者:蓝海燕

创作理念:小时候,我喜欢每天跟着爷爷下地,勤劳的壮乡劳动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品中,壮族劳动人民穿着简洁的民族服饰,手持劳动工具,有说有笑,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而蕉园则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空中的明月便是他们劳作一天的见证者。

《壮乡》

作者:陆杰东

创作理念:灵感来源于儿时记忆中那美丽的壮乡梯田。画中的梯田从人们的房屋延伸至远方的小山。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秧苗随风波动,耳边似乎响起阵阵壮族铜鼓声,激荡人心。

《壮乡丰收之景》

作者:曾素仪

创作理念:小时候,看着妈妈下田插秧,我总想去帮忙,后来试过才知道,插秧不是一件简单事。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粒粒饱满的稻米。壮乡人将稻米收入箩筐,落日余晖中,他们边走边分享丰收的喜悦。这是我回忆里珍贵的一部分。

《挑水》

作者:曾露莹

创作理念:家乡还保留着打井水的习惯,每天早晨爷爷都会从寨子里步行去广场上的井边打水。爷爷穿着壮族服饰,蓝黑色的衣衫,精神矍铄。他那饱经风霜的双手,用力提水时会绷起青筋。有时候兴致来了,爷爷还会和身边的乡亲们唱起山歌。那些欢乐的场景时常映现在我眼前。

猜你喜欢

壮乡铜鼓壮族
幸福吉祥伴壮乡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壮乡颂歌
梦飞壮乡
《Cat’s book》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壮族迎客歌
东兰铜鼓响八方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