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器乐规模化艺术教育的方法探究

2020-07-14何啸

考试周刊 2020年58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规模化

摘 要:乐器演奏教学是一个比较薄弱的内容和环节,没有“器乐”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不完整的。探寻适合于农村中小学器乐教学实践模式,加强器乐教育,弥补音乐教育中的不足,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是音乐教育的另一个重点。

关键词:器乐教育;规模化;课内外一体化

一、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研究的背景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审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史,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作为音乐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乐器演奏,始终是整个音乐教学环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而学生的器乐表演、演奏技能都是通过校外音乐培训机构或私人音乐教学中学到的。学校器乐教育几乎为零(发达城市除外,重点是三线城市、县乡级学校及农村学校),同学生在校九年的时间相比,音乐课学到的知识少之又少,器乐演奏技能更是微乎其微。

造成这一薄弱环节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未能从思想、理论的高度去认识乐器与人、乐器演奏与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乐器与民族文化传承及民族精神的重塑、乐器与社会和谐发展等诸方面的关系,也未能从实践的层面深入认识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并总结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的发展规律,找到真正适合于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器乐教学实践模式,尤其是农村中小学。

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变迁等因素,直接影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的发展。多年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始终不到位,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始终未能找到真正适合于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器乐教学实践形式。

由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整体发展不平衡,学校文化建设及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追求和教育理念及对学校音乐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课及课外器乐社团认识存在一定误区:第一,一直不切实转变理念,心目中一直认为音乐课就是附课,是语数外主课的调料,可有可无;第二,认为乐器学习是课外音乐培训机构的事情,与学校没啥关系;第三,课内器乐教学与课外器乐活动总体发展不相匹配,二者互不支持,共促共进的关系尚未形成;第四,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和理念不够清晰,器乐教学尚未达到一种民族音乐文化自觉的发展状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提升,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促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的有效模式。

(1)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的师资培养与教学研修。(2)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的有序组织与学习。(3)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的有效模式:课内外一体化规模化乐器社团活动。(4)多种规模化乐器社团有序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乐团模式。

学习借鉴其他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方法,总结自己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成功经验,得出当今农村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发达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借鉴、学习,以及自身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实践,找出影响当前我国中西部及边远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稳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并给予相关讨论,为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提供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1)没有“器乐”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不完整的,是学生音乐体验缺失的重要基础。(2)器乐教学对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和养成乐于亲近音乐的态度、乐于终身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3)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以及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的差异,决定了中小学器乐教学必须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化、本土化、校本化。

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价值

(1)主导观点。由于经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音乐教育存在巨大的差异,有些农村甚至没有音乐教育。而器乐教育更是缺失,没有“器乐”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不完整的。(2)创新观点。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地方经济水平,学生个体差异,创办规模性器乐社团,实施规模化器乐教育。(3)理论价值。通过自己实践、学习和借鉴其他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方法,总结自己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成功经验,得出当今农村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有效模式。(4)实践价值。通过器乐规模化学习,对增进学生音乐体验,促进音乐有效学习,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文化课学习良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践、实用价值。

(四)对现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现状

(1)音乐教育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及缺失。(2)音乐教师不能从事本专业教学,并且会乐器的老师太少,师生比的配备要求限制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和发展。(3)器乐教学缺失,是学生缺失音乐体验的重要基础。(4)通过实践得出现今农村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有效模式:规模化乐器社团活动。

(五)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课题名称解读。本课题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音乐教育,弥补音乐教育中器乐教育的不足,寻求器乐教育的实效模式,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器乐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音乐体验的重要基础。(2)關键词界定。①器乐教育:即学生学习器乐演奏,增强表现能力及音乐审美能力。②成因:农村中小学器乐教育的有效模式。③教学策略:针对地域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寻求适合于当地学生经济条件和学校办学条件,实施规模化乐器社团活动,弥补音乐教育中的乐器教学。

二、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学生乐器实践学习和演奏,寻求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有效模式,促进音乐教育有效学习。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通过调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情况,了解农村音乐教育缺失,借鉴学习有关教学成果,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2)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育的有效模式。通过实践研究,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情感等,制定农村中小学器乐教育的有效模式,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提升文化课学习动力,切切实实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三、 实施措施

借助课堂教学乐器实施“规模化”教学,中小学的课堂乐器有竖笛、口琴和口风琴。这三种乐器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也可以在课外社团中学习,组织20至50人的课外社团,最能做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是中小学器乐教学最佳选择乐器。在选择乐器时要注意乐器的音色、型号配备,否则容易出现音色不统一,不和谐等问题。口琴的选择应选择单音口琴,重音口琴比较嘈杂。在课堂乐器中最好的应该是竖笛,有高中低各种型号的乐器,自身配备齐全,就能形成多声部演奏社团。缺点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限制,气力不足。

选择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的乐器创建社团,进行课外学习。我们在实践中组建了二胡社团10人,吉他社团10人,古筝社团12人,葫芦丝社团30至100人,竹笛50至100人。组建小乐队小号18人,长号4人,次中音号8人,长笛8人,单簧管8人,萨克斯4人。

聘请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担任学校某种特色或常见乐器学习指导,例如二胡、板胡、笛子、古筝、扬琴、琵琶、葫芦丝、吉他等,由小规模变大规模,由一二十人到一百人,形成单一乐器“模块化”学习,并解决器乐老师缺少的问题。实践证明小学生学习民乐是最佳的,中学生所有乐器都可学,而且见效显著。学习葫芦丝、竖笛的同学可以在一年之后,转学竹笛、长笛、单簧管、萨克斯等乐器,为组建乐队做预备。

研究证明,组建规模化的单一乐器社团,便于集中教学和学习,从而形成单一“模块”学习。然后把各个单一乐器社团模块,根据乐曲进行有序训练、编排,再组合、合奏,便可演奏多声部乐曲,求得乐团表演模式。加入打击乐器,农村简单交响乐可出现。学生多的学校可出现庞大的乐团演奏队伍模式,达到“课内外一体化”器乐教学、学习,解决乐器课堂学习困难。

四、 有限性及简单解决方法

(一)缺少会乐器演奏能力很强的老师

尤其是会几种乐器,懂得简单配器的老师。现今很多音乐老师只会声乐,会弹钢琴,其他乐器不会,也不爱学,限制了乐器教学的长足发展。

(二)有些乐器太贵,学生、学校负担不起

解决方式:葫芦丝、竹笛、二胡、单簧管、吉他等乐器学生能够接受,建议多生学习;古筝、小号、次中音号、萨克斯等乐器学校购买,或由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购置自用(只是建议)。

(三)聘请经费的短缺

由于经费的短缺和不足,因而聘请当地有名乐器艺人也很难实现。由于当地艺人平时处于劳动中,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授艺教学。为了弥补艺人生活困境的不足,必须进行经济补贴,而聘请经费的短缺不能正常地、长期性地聘任民间艺人进行授艺教学。如果让艺人只教学,不指导训练,学校老师又完成不了指导训练。

(四)解决方法

结合学校器乐老师的短缺和聘请经费的不足,可采取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来聘任艺人授艺的方法。在学生学习的时间里,教师尽快成长,最次的要求是懂得某种乐器的训练方法及要点,以期在没有艺人时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五、 实践取得的成效

在“六一儿童节”和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中创建学生展示平台,组织口琴、口风琴、古筝、葫芦丝、竹笛、吉他等乐器齐奏。我们在实践中最壮觀的场景是百人笛子演奏、笛子和古筝合奏、五十人葫芦丝演奏和三十人吉他合奏。学生由此感受到了乐器演奏的震撼,对音乐的情感表达有了深层次的体验,并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好评和关注。简单的铜管乐队演奏《国歌》《歌唱祖国》举行升国旗仪式,在“六一儿童节”和校园艺术节演奏乐曲开幕,虽然不怎么专业或精准,但终归让农村孩子及家长见到了乐队的模样。

单一乐器“模块”社团教学、学习实践,开启本地域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尝试,实现器乐教学“规模化”模式,使音乐教育“课内外一体化”理念得到验证、实施。它能够填补学校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学习的空白,是可行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2]元莉莉.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5(3).

[3]邹立英.浅谈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突围之路[J].中小学教育,2017(289).

作者简介:

何啸,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人脸识别规模化应用面对的安全问题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案例化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