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创设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20-07-14张羽

考试周刊 2020年5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原则小学数学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呼吁广大教师有效创设情境,优化传统教学,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文章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原则为依据,详细介绍有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原则;策略

情境教学是指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为了优化传统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立足教学所需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规律,利用多样的手段,如图像展示、语言引导等,创设形象生动的场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情境教学的内涵可以看出,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且可以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辅助学生有效学习数学。基于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遵循以下原则,采取多样的策略创设教学情境。

一、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的原则

(一)服务数学知识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无论应用何种教学方法,其都是为实施数学教学活动提供服务的,便于学生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取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遵循服务数学知识的原则,将数学知识讲授作为创设情境的切入点,帮助学生通过体验情境,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符合学生认知的原则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参与主体,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如此才能保障所建构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才会为学生走进课堂提供机会。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为学生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或者从生活中寻找情境素材,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故事,创设游戏等;或者从教材中寻找情境素材,向学生提出问题。无论哪一种情境的创设,情境素材的选择,如果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会使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无所适从;如果远远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使学生失去探究兴趣,如此致使情境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所以,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不管教师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所选择的情境素材都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的。简单地说,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三)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识,且能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应用的。生活是数学的来源和归途。所以,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的时候,要回归生活,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真实的素材。如果情境素材不真实,将难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加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建构原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影响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如果情境素材真实,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熟悉感,并自主地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对情境中的数学现象展开分析、探究,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同时,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今后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立足以上提及的原则,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一般采取如下策略创设教学情境。

(一)贴近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基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我在实施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学生为基础,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历,搜集情境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具体做法如下。

1. 挖掘教材,搜集素材

新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用教材教。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指导下,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选取了诸多的与学生生活一致的内容,如此为我们搜集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以“认识人民币”为例,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早已接触到了人民币,建立了对人民币的感性认知。教材中,立足学生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图片,借此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驱动学生探究人民币。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立足教材现成的内容,采取实物展示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在视觉作用下,建立对人民币的整体认知,为深入探究人民币的兑换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立足学生,创设情境

小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且数学认知能力不足,面对大量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目的之一是实现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兴趣是学生接触、学习新事物的积极的情感倾向,是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动力。因此,我在建构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选择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形象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我一般会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卡通形象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实施“20以内的进位减法”该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就利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形象,为学生创设了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计算购买水果的数量。如此情境的创设,不仅点燃了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还使学生通过体验情境获取了数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立足传统教学的不足,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广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建立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使学生通过生活探究知识,建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提升学习能力。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树立生活教育意识,除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之外,还要创设生活活动,驱动学生体验。基于此,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

以“图形的运动(二)”为例,该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学生随处可以看到轴对称图形,早已建立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知。对此,在组织活动之前,我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自主地搜集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生活,学生搜集到了诸多的轴对称图形,如五角星、等边三角形、红十字、双喜字等。在课堂教学之初,我鼓励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图形以绘画或实物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自主展现生活现象,其实就是在创设生活情境。在学生展示了生活现象之后,我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形式,观察、分析这些现象,看看有什么发现。通过合作交流,大部分学生发现,对折这些图形,会获得完全重合的两部分。如此体验生活情境,不仅使学生获取了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实现了视野的开拓,还使学生通过分析现象、总结规律,建立了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知。把握教学进度,我接着创设体验情境。具体地,我先要求学生按照我展示的图片,画出图片形状的另外一部分,帮助学生切身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学生建立了对轴对称图形的深刻认知之后,我设计了如此生活活动:发挥想象力,自主地剪切轴对称图形,将其作为窗花贴到我们教室的窗户上。如此教学的实施,不仅以情境为桥梁,将学生带入到了生活中,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获取了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还使学生自主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今后体验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师引导数学情境

在创设数学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清楚,所创设的情境目的所在,以及在情境中可以设置怎样的冲突引发学生的探究。因为,学生只有产生了认知冲突,才会有探究欲望,才可以自主地投身到数学探究活动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而单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不够的,如果教师在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之后,无所作为,将导致学生受到探究阻碍,难以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利用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还要对学生在体验情境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冲突进行引导,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思考、探究方向,如此才能真正地使学生走进情境中,有效地探究数学知识。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将事物看做是单位一,接着将这个事物平均分为几份,从中拿出几份,拿出的几份需要用分数进行表示。在如此教学活动体验参与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分数产生刻板的印象,认为单位一就是一个事物,当单位一不再是一个事物的时候,将错误地认为,分母随着事物数量的变化为变化,即有几个事物,分母就是几。这种问题的存在其实就是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对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使学生准确地认知分数,教师需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理解分数。具体地,我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分小棒的情境,引导学生从40根小棒中,分别拿出5根、10根、20根等,探究拿出的小棒是整体的几分之几。体验如此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亲身经历分数的过程,加深对分数的认知,还可以避免出现认知冲突,建构正确认知,提升学习效果。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继续创设了分蛋糕,涂颜色等情境,使学生体验情境,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应用,增强数学认知,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在课程标准要求的指导下,立足该学科的特点,遵循服务数学知识原则、符合学生认知原则、素材真实性原则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回归生活,搜集生活化的数学素材,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指导学生走进情境,自主地体验生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同时灵活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数学学习质量,顺其自然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燕.让数学思维在有效的情境中生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8(33):12-14.

[2]陈高军.创造体验情境,促进课堂实效:基于情境教学法之上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150-151.

[3]房燕.试论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与构建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9):107,121.

[4]張贵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51.

作者简介:

张羽,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同安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原则小学数学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