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变”与“不变”中重构学校教学体系的策略思考

2020-07-14杨红霞程来继

考试周刊 2020年59期
关键词:教与学学科教师

杨红霞 程来继

摘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镌刻在延庆三中办公楼上的教育名言,更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真谛的坚守。面对未来教育,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我们该如何面对?说到底是“变”与“不变”的一个辩证论题。在“变”中坚持规则与底线,在“不变”中发现问题与寻求解决策略。要坚持课程标准、任课老师、教材教辅、认知规律、教学节奏、常态教研、教学常规的落地,要适应学习环境、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反馈方式等的改变,才能在“变”与“不变”之间,坚持教为学服务,坚持以学定教,坚持问题导向,重构学校教学体系,才能保障教学质量。

关键词:变;不变;教学体系

近期线上教学与管理为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持续地改进的机会,这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的心路历程和实践脚步,是在变与不变中追寻教学质量提升之路。

一、 关于“变”与“不变”的思考

基于网络的教与学,说到底是“变”与“不变”的一个辩证论题。在“变”中坚持规则与底线,在“不变”中发现问题与寻求解决策略。总的来讲,“不变”的是我们的课程标准、任课老师、教材教辅、认知规律、教学节奏、常态教研、教学常规;“变”的是学习环境、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反馈方式等。在“变”与“不变”之间,坚持教为学服务,坚持以学定教,坚持问题导向,必定能够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教师研究与实践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教”的飞跃,实现“学”的升华!

二、 在“变”中坚持规则与底线

(一)坚持师生作息规律不能变

良好的习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趁着超长居家生活、学习的契机,我们设计了一个“居家学习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关注家国大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健康习惯,号召全体学生自觉践行。每天25件事,事事有时做、事事都专注、事事有效果,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每天进步一点点,为有序推进线上教学和学生的优质学习生活提供指南。

(二)坚持教学常规要求不能变

1. 关于课堂教学

用好“一课一包”资源平台,精心设计教案。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要把握整合性原则,以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为基本框架整合学科内容,突出基础、主干和核心课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直击重、难点,提高时效性,确保实现学科育人目标;要注重情境化设计,将与学科相关联的时事热点、生产生活内容融入课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要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完成相关学习活动;要精心設计课时教案及学习任务单,给学生们提供学习指引。

用好授课平台,加强课堂互动与生成。挖掘平台的共享与远程控制功能,形成师生交流的场域,让学生在做中学、说中悟。实施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团队学习,让学生关注学生、让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教育学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2. 关于作业及反馈

我校利用“精准教学通”、自主开发的“混合式学习云平台”等为教师提供可选择留作业、判作业的网络平台;语文教师利用“真读”平台改变阅读坚持难、效果差的现状,以小组合作、互相监督与交流的方式,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促进语文教师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年级定期调研反馈、摸底作业诊断数量与质量,平衡作业布置数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要求教师少用或不用题库原题,提倡改编、新创题;加大限时测试力度,年级组重点关注批改,凡测试必统计、分析,发挥作业的反馈功能服务于教学。

3. 关于个性化答疑与辅导

年级基于以往的考试数据,划定“分层目标生”,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供名单、数据、目标;班主任基于班级整体运行状态,调动多要素力量,整体进行班会或活动设计,调整、调动学生的备考状态;任课教师基于学科会商会,基于每个学生的学情,分析每个目标学生的短板学科、短板知识点、能力点、障碍点,思考生长点。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以“四招”落实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第一招:落实导师制。指导学生快速调整居家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督促学生按时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学校工会的主题活动,开展“最美导师”评选活动。

第二招:优化班集体建设和管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意志品格、自律自主及规则意识培养,引导学生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引入班级优化管理系统,加强合作学习小组评价,优化评价流程,减轻教师评价负担。利用好NOBOOK与青少年科学体验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线上学科探究活动、撰写研究性学习课题、调研报告。

第三招:强化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与输出。各学科开展“校园吉尼斯线上挑战赛”“英语月”“音乐伴我成长”“一日生活纪实”“健身战疫,锻炼不停”等各种活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向师生、家长、社会推送学生们“五育并举”的成果。

第四招: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促进作用。结合居家学习、劳动、研究性学习、各种主题教育、挑战赛等,将我们“五育并举”的各种措施和项目纳入评价内容,记录在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中,真正发挥平台的鼓励和激励作用。

(三)坚持教研常规不能变

做实学科教研活动。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备课组制定细化到每一天的学期教学计划。将空中课堂、海淀课程资源作为集体备课和学科教研的培训素材;开展基于情境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科培训与研究活动,积累素材、提炼经验;开展初高中“学科大教研围观”活动;利用“易堂评”评课系统,量化课堂教学观察;通过上课、议课、反思课、宣传课,强化教师的课堂效率提升意识、关注学情意识,提升教师基于情境的问题设计能力、提升教师执教水平。

三、 在“变”中激发师生智慧与活力

学校提出了网络授课环境下的教學原则:变内容,追求言语精炼加浓度;变形式,提倡小组合作促自主;变评价,加大展示过程重参与;变思想,引领深度学习重概念;变角色,凝聚家长、校友成资源。几个月的实践,老师们迸发出教学创新的激情,在以下几方面有了新的尝试和成果。

(一)“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更实在

我校提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明确提出其意义在于建设以小组为单位的有效学习共同体。在这个概念引领下,要求教师转变为一个真诚合作的学习者,让师生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建立以学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在班级分组、课堂教学建议与操作重点、小组评价策略建议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评价的方法和使用上采用“堂积分、日评选、周汇总、月评比、学期表彰”,从一节课到一学期的跟踪评比,课堂表现积分采用对二错一,即回答问题正确积二分,回答问题错误积一分,只要有表现就有积分,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考试中以小组总分排名取代个人排名,小组个人总分排名之和求出平均排名。优胜小组的评选看平均排名,进步小组则是看排名变化。“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多层次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们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潜力,他们在学习中相互提醒、互助互学,他们在管理中争先恐后、自律自强,给老师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概念教学效果初显

现代的教与学呼唤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培养目标是在个性、协作、沟通、公民意识、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六方面给予学生成长的体验、受益终身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重视概念教学,打破课时学习目标的局限性,倡导单元学习,重视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和期待。我为教师们做“基于深度学习的概念教学”讲座,将理论与我的思考呈现给老师们,后期的课堂呈现出一些精彩。

高三语文老师李英让学生们绘制思维导图,从孔子名言中提炼孔子思想、君子品格,紧接着布置两个迁移任务:一是“由此及彼”,孔子代表儒家的管理思想,还有道家的老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等,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什么?对我们现代人有哪些借鉴和影响?二是上升到传统文化层面,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祖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华部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有关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学说和主张浩如烟海,如何正确地对其进行剖析、反思,形成我国管理科学的民族特色?

高三地理老师郭京丽在复习主题“水土流失”时,拿出自己老家的地貌照片、常见几种地貌图片,从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坡度、措施等几个概念入手分析主题,提炼原理,深刻体现了原理产生的过程和概念的应用。

各学科的课堂上出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内容……

危难之时,特殊应对。把握“变”与“不变”的底线、掌控教与学的节奏、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扎实教与学的策略、重构教与学的体系,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涅槃与重生,这就是我们教育者的积极应对。

作者简介:

杨红霞,程来继,北京市,北京市延庆区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教与学学科教师
【学科新书导览】
楷书的教与学
最美教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