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三八线:白翎岛和延坪岛见闻录
2020-07-14徐波
徐波
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延坪岛、隅岛、白翎岛、大青岛及小青岛,被称为“西海五岛”。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对于海上的分界划分表述相对模糊,为此后朝韩在该区域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进入21世纪以来,这片海域成为朝韩之间分歧最大且最容易诱发军事冲突的区域。
白翎岛:指向北方的大炮依然矗立
2014年秋天,我从韩国仁川港上船,历时大约四个小时的海上颠簸,登上了白翎岛。白翎岛是“西海五岛”最西端的岛屿,却是五岛中距离朝鲜最近的岛屿。朝鲜战争后,该岛在行政上属仁川市瓮津郡白翎面(相当于“乡”或“街道”)。岛上设有海军基地,因此船上大部分同行者是韩国的海兵队队员。韩国是实行强制性兵役制度的国家,而海兵队在韩国人的观念中是受训最艰苦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军种。从海兵队军营出来的男人往往会受到韩国社会的普遍尊崇。
白翎岛是韩国的旅游胜地,自古以来就十分著名。在朝鲜18世纪古典小说《沈清传》中,孝女沈清为了让双目失明的父亲重见光明,不惜把自己作为大海的祭品,自沉于名为“印塘水”的荒海之中。据说白翎岛就是沈清投海的地方。今天,《沈清传》仍然是半岛南北两方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见证着半岛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站在孝女沈清像下,不觉红日西沉。夕阳明灭间的远处小岛就是朝鲜的长山串。
岛上的海滩尤其著名。但由于是军事重地,岛上遍布军事设施和哨所。驾车环岛游走,为岛上居民提供的临时避难所和地雷识别警告随处可见,处处提示着这里的紧张态势。
白翎岛上也有类似陆上三八线的统一展望台——未岛展望台。在展望台上引颈北望,朝鲜一侧的月乃岛似在咫尺之间,然而这并不是一片静谧的海域,两侧的军舰巡游其间,时刻提醒这是残酷的前线。2010年3月26日,在白翎岛西南方海域执行警戒任务的韩军警戒艇“天安”号巡逻舰,因不明原因事故,船底被炸开大洞,最终在白翎岛附近海域沉没。舰上共有104名官兵,只有58人生还。韩国认为此次事件是朝方所为,而朝鲜则矢口否认,国际调查的结果也让真相扑朔迷离。此次事件成为朝韩双方的一个心结。在白翎岛上,建有“天安”舰事件的慰灵塔和永不熄灭的火焰纪念碑。碑身周围是事件中罹难的韩军官兵浮雕以及记录事件过程的碑文。“天安”舰事件后,自金大中政府以来积累下的南北缓和局面瞬間倾覆,朝韩关系愈益紧张。2014年3月31日,韩国宣称朝鲜在半岛西部朝方一侧进行海上射击演练,有炮弹落入白翎岛附近海上。韩国出动空军战机和海军舰艇在西部海域巡逻,陆海空三军处于紧急戒备状态。2020年3月26日,韩国国防部长郑景斗举行“天安”舰事件十周年悼念仪式,他在致悼念词时表示韩军要坚定守护“北方分界线”,争取实现半岛永久和平,不让类似悲剧重演。直到今天,白翎岛上指向北方的大炮依然矗立,而朝鲜一侧的海岸炮也被严密地隐蔽在其控制岛屿的洞穴里,海上的紧张关系一刻也没有放松。
延坪岛:不停息的海战和摩擦
较之白翎岛,延坪岛是东北亚更为知名的岛屿。2015年夏天,我终于登上了这座岛屿。岛上显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渔民祥和的生活,一边是高度警戒的军事部署。登上望乡展望台向北看去,对面是朝鲜一侧的大睡鸭岛,朝鲜的渔船在云天缥缈中时隐时现,好一派“晴岚山市语,烟水捕鱼图”!然而日落时分环岛漫步,海防封锁线上每隔一会儿就会出现韩国海兵队队员检查铁丝网。在居民街道上也尽是安全警示和延坪炮击现场的图片。
1999年和2002年,朝韩双方先后在延坪岛附近爆发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海战,死伤数人。此后,朝韩双方在该片海域的摩擦更是频繁,对抗不断升级,俨然成为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的敏感区域。2004年,双方再次在争议海区发生交火事件。朝鲜海军司令部2009年10月14日的新闻公告称,自2009年9月中旬到10月,韩国类似军事挑衅日均三至四次。2009年11月10日朝鲜军舰穿越韩方认定的“北方分界线”,韩国海军发现后,认定其为“入侵韩国海域”,韩国海军舰艇随即采取军事行动。2010年11月23日,延坪岛上发生炮击事件,导致岛上数十栋建筑起火或受损,两名韩国海军士兵死亡,韩国将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战事一触即发。此次延坪岛炮击事件成为当时震惊国际关系的大事。朝韩从相互口水战发展到军事警备,周边国家相继表明立场,东北亚国际关系在震荡中经历重组。今天,韩国政府在延坪岛炮击现场旁边建立起炮击事件纪念馆,以韩国的叙事方式讲述着“海上三八线”的前世今生。与“陆上三八线“相比,“海上三八线”更加扑朔迷离,充满危险。
北方分界线不是南北协议的界线
白翎岛上韩军炮口指向对岸朝鲜。
白翎岛上隐秘的韩军哨所。
准备登船前往白翎岛的韩国海兵队队员。
延坪岛沿海防线。
挂在民居街道旁的延坪岛炮击事件照片。
道路崎岖的延坪岛。
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即黄海海域)的军事紧张源于朝鲜战争结束后对这片区域划界的模糊界定。战争期间,为了在停战谈判上获得有利地位,美国政府加紧对朝鲜和中国大陆进行海上封锁,而其中重要一项是在中朝海岸线设置海上封锁线。 1952年4月,美国远东地区总司令克拉克为了封锁中朝海上贸易,在黄海海域设定了“克拉克线”,即对朝鲜的海上封锁线。此后,韩国一直将这条线作为其海上警戒区的界线,并且对分界线以南的海域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为此后“北方分界线”的提出奠定了“法理基础”。尽管《停战协定》设定了缓冲性质的“国际水道”,规定在汉江口水面朝韩民用船只享有自由通行的权利,但由于“联合国军”实际占据五岛,所谓的“国际水道”根本无从谈起。根据《停战协定》,在协定发表后,对朝鲜整个海岸线的封鎖就应该立刻停止。但随着美苏冷战格局的确立,这条只存在了11个月的“克拉克线”又成为了韩国对朝鲜进行军事遏制的“北方分界线”。根据1953年签订的《美韩共同防御条约》,韩国海军在此海域的防御力量得到美国的支持,于是经济封锁线与军事警戒线得以重合,韩国主张的“北方分界线”由此而生。虽然这条“北方分界线”在此后20年时间里一直相安无事,但是朝方对这条分界线一直不予承认,并一直在申明自己的主张,即这条“北方分界线”没有法律依据。朝鲜于1976年自行划定了一条“海上军事分界线”来维护自己在西海海域的领海权。这条分界线的划定是以黄海道与京畿道陆上分界线为基础,将其向西海海上延伸。朝鲜同时主张,除了“西海五岛”以及一条狭长水道属于韩方以外,其他以北的部分全都属于朝鲜,并且以12海里宽度作为自己的海域。
1999年6月15日,朝韩在各自主张的海上重叠区内发生了严重的流血冲突。自此以后,朝韩关于海上分界线的争议愈来愈大,而且伴随着军事冲突的不断升级,双方即使在关系缓和时期,关于海上界线划分的分歧也在加深,单方面主张层出不穷。2002年9月17日,朝鲜军方声明表示,“北方分界线”只是美韩单方面的规定,朝鲜从未承认。声明重申了《停战协定》第13章第二节内容:“从黄海道到京畿道沿岸所有附属岛屿都归朝鲜人民军控制,只有‘西海五岛归联合国军控制。”2007年10月,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访问平壤,与金正日共同公布了《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的宣言》。宣言中称为预防在黄海海域发生的突发性冲突,南北双方将制定共同捕鱼海域,并由韩朝两军高层于2007年11月在平壤举行会谈,磋商将该水域指定为和平水域的方案。 2007年10月11日,卢武铉在记者座谈会上说:“我们必须承认,这(指“北方分界线”)不是南北之间达成协议的界线。”这种表态让这片海域的紧张局势得以缓和。但该表态与韩国国防部的立场不同,遭到当时军方和在野党的反对。李明博出任韩国总统后,对朝鲜采取比较强硬的政策,“北方分界线”问题再起波澜。2012年10月18日,李明博在前往延坪岛访问时表示“我们的军队应该死守‘北方分界线直至统一为止”。李明博政府的强硬立场导致2007年韩朝首脑会谈的成果瞬间化为乌有。2012年12月21日,韩国国防部发行《2012国防白皮书》,指出自1953年8月30日划定以来,“北方分界线”是韩朝之间实质性的海上界线,该线以南水域属韩国所管。这是韩国军方首次在《国防白皮书》将“北方分界线”正式定性为“实质性的海上界线”。不论韩国提出的“北方分界线”还是朝鲜提出的“海上军事分界线”,其实都是单方面的主张而已。这种“线”或“水域”的主张在《停战协定》依然有效的情况下,很难得到双方的承认,而同时双方的主张也会为未来签署和平协定带来障碍。朝韩在此问题上的严重对立,使得双方几乎没有妥协的空间,从而导致该水域的军事危机不断反复,并持续升级。
1999年8月23日,联合国就“北方分界线”发表声明,认为这个分界线被公认为“事实上的海上边境”已存在很多年,但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三八线一直是一个有效防止朝韩军事紧张关系的机制,为了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性冲突,朝韩必须保持在‘北方分界线上的克制,直到成立新的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新的协定。” 由此可见,“北方分界线”在国际上也一直被认为是悬而未决的问题。鉴于朝韩在这个问题上的高度对立,加之1953年的《停战协定》仍然有效,问题恐怕须等将来各方发布《终战宣言》及签订《和平协定》,以相关国家共同签订协议的方式才能得以最后解决。
2018年4月27日,朝韩首脑在板门店会见,半岛重启和平模式。在共同签署的《板门店宣言》中,朝韩誓言要将西海水域划为和平水域,防止意外军事冲突。然而因为涉及领海争端,无疑还是让人忧心忡忡。不过,虽然朝韩在海上的僵持状态仍将继续下去,但鉴于周边国家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加之朝韩各自国家战略的谋算,因此即使海面风急浪大,海下也依旧会有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