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2020-07-14刘禹含

乡村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吉林省玉米

刘禹含

[摘 要] 玉米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及广泛的工业用途,在我国粮食安全及工业生产中具有突出的作用。科学消除影响玉米生产的因素,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满足国內需求,减少玉米进口,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近几年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结合吉林省玉米生产的实际特点,简述影响玉米产量的非自然因素,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生产现状;影响因素;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3-104-3

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时至今日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仍然起着很大作用。数据显示,我国60%的玉米用作畜禽养殖饲料,30%用于化工、医药、造纸等工业用途,剩余的10%用于人们的直接消耗。由此可见,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与稻谷和小麦相比,玉米将是未来生产需求量最大的粮食作物[1],因此,抓好玉米生产,维持高质量的同时提高玉米产量,是我国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吉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充足的水资源及东北特有的黑土地,在玉米生产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被称为“黄金玉米带”。从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现状来看,以玉米种植为主,但以西部最多。吉林省玉米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吉林省也是东北玉米产区最具代表性的省份[2,3]。

1 玉米生产现状

2012年,全国玉米年产量22 955.90万t,超过稻谷360.00万t,玉米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科学生产得到了全面发展。2015年,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玉米价格下跌,适宜当地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量上升,致使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但其产量仍然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玉米生产机械的大量应用和科学生产的普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26 077.00万t,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9.3%,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3.5%,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从表1数据来看,2009—2018年,吉林省玉米平均总产量维持在2 600.00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自2010年玉米产量突破2 000.00万t大关后,总产量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了3 250.78万t,较2009年增加了1 440.78万t,增长率高达79.6%,占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的78.2%。2009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295.700万hm2,此后每年以3%的速度持续递增,截至2018年,其播种面积达到423.100万hm2,较2009年增加了127.400万hm2,占吉林省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5.5%。

从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来看,2018年,我国玉米平均产量为6 104 kg/hm2,较2009年的5 259 kg/hm2增加了近845 kg/hm2。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主要在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品种选育及玉米配套种植技术的发展。目前,吉林省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约在6 600 kg/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美国“黄金玉米带”玉米产量8 000~11 000 kg/hm2相比,吉林省的玉米产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除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外,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率也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吉林省玉米产量影响因素

随着育种、高产栽培、机械化及田间管理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并节约了劳动力,在维持现有玉米种植面积、发挥吉林省土地及自然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维持吉林省玉米种植的主导地位及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众多,笔者结合实际及他人的研究,认为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可分为一般因素、自然因素。一般因素包括品种选择、化肥使用量及方法、播种时机、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时机等,自然因素包括土地环境、水资源、光照、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冰雹、水旱及其他自然因素。下面着重讲述一般因素下的玉米生产,自然因素条件下的玉米增产因素将不在此赘述。

2.1 品种选择

种子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选择适宜的种子可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但是,并非标记为产量高的种子就意味着能获得大丰收,应充分考虑种子的生育期、积温、早熟或晚熟、株高、是否耐旱和抗寒等特点[4],选择适宜种植地气候条件、自然条件的品种;尽早对所选品种进行出芽率检测,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有效晾晒,激发种子酶活性,尽可能获得更高的出芽率。目前,玉米生产多采用外购种而非农家种,可供选择的玉米品种琳琅满目,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巨大,因此应在具备相应资质的场所购买种子。另外,不同种子对光照时间、通风量、降水量有不同的要求,选种时应充分参照往年数据。

2.2 化肥的用量及方式

玉米是对用肥需求量较大的农作物,常年单一品种种植导致土地营养比例失调,建议有条件的农民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可使用腐熟的动物粪便作为农家肥,于开垄前施入土壤,667 m2地施加4 000~5 000 kg为宜。目前,吉林省多采用分层追肥的方式进行施肥,第1次于开垄时667 m2施加尿素5.5~7.5 kg、复合肥(15-15-15)20.0~25.0 kg、硫酸锌1.8~2.0 kg;第2次于播种时667 m2施加磷酸二铵5.0~7.5 kg,但应与种子保持适当距离,以避免“烧苗”;第3次用肥是在玉米拔节期前667 m2追加尿素10~12 kg[5];另外两次分别在喇叭口期和玉米开花授粉前施用尿素及钾肥,其用法和用量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为玉米生长、结穗提供保障。

2.3 播种时机

播种过早不利于玉米出苗,播种过晚则玉米籽粒生长不良而影响收割,因此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方法。吉林省主要生产春玉米,地表温度稳定在8~12 ℃时即4月中下旬可进行播种。由于现在多采用机械化露地直播的方法,因此无须采用尼龙育苗、盖膜移栽及地膜直播的方式,但考虑一些极端天气的出现,应在5月中旬前完成播种[6]。值得注意的是,播种前应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及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密植确定株距、行距、播种密度,并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防鼠害及虫害。

2.4 田间管理

定期调查播种后的田间出苗情况,尽早对缺苗处进行补苗或补种,以保证玉米产量;待玉米长至3叶时进行间苗,每个穴保留1株壮苗,缺苗處附近保留2株;由于前期土壤肥力较高,因此可能出现“出芽”的情况,应及时去除,以减少对肥力的消耗;吉林省多采用旋耕机进行整地,地面松软,因此,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应进行中耕培土及施肥,减少大风引发的玉米倒伏现象,利于玉米根系良好发育[7]。高效的田间管理,可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

2.5 病虫草害防治

2.5.1 病害防治。玉米病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致命因素,有些病害不易察觉,但对玉米产量和质量影响巨大,病害的发生涵盖玉米幼苗至成熟期整个阶段,发病部位分为根部、茎部、叶部、穗部。例如,玉米大斑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可引起叶片早枯而影响产量。其病原菌为大斑突脐孢菌。该病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原则,具体防治措施如下:选种时选择抗病品种;采用轮作种植方式,避免大面积连作;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玉米抗病能力;肥力不足时,及时追肥,避免脱肥;一旦发生该病,可选用丙环唑、嘧菌酯等杀菌剂喷洒防控。

吉林省常见的侵害玉米穗部的病害为玉米穗腐病[8]。该病发生后,可引起玉米穗部腐烂而影响产量,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导致其失去任何经济价值。笔者调查发现,吉林省多种主栽品种均可发病,全世界的其病原菌分为几十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势菌有所不同,吉林省主要为镰刀菌、青霉和曲霉菌3种。目前,该病尚无特异性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筛选抗性品种来解决。

吉林省常见的侵袭玉米根茎部位的病害为青枯病,植株根部首先腐烂空心,进而引起地面上二三节茎内细胞病变坏死,呈褐色,果实因养分供应不足干瘪、植株易倒伏而至减产。该病主要是由土壤内的真菌或细菌引发的混合感染。该病可通过种子包衣、加强虫害防治、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去除病株等方式进行预防。另外,使用硫酸钾追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玉米病害有几十种,除上述3种常见病害外,吉林省常发生的病害有十几种,仅仅依靠化学农药是无法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的。需考虑采用增强玉米抗病性、科学种植、绿色除菌等环保型防控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必要时可邀请专家进行用药指导,以减轻损失、减少农残、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5.2 虫害防治。吉林省是玉米虫害种类繁多且危害较重的地区,主要害虫有玉米黏虫、玉米螟、蚜虫、蝼蛄和地老虎等[9]。吉林省多发玉米螟为亚洲玉米螟,其幼虫寄生在玉米茎内影响玉米穗部营养成分的输送,造成产量降低。被蛀后的秸秆易折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传统的农药喷洒防治方式外,近几年生物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使用诱捕器或杀虫灯等环保方式减少成虫羽化,或使用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来进行防治,在玉米心叶期使用苏云金杆菌活菌剂、白僵菌对防治玉米螟也有显著效果。

玉米蚜虫是吉林省影响玉米产量的第二大害虫,其群居于玉米心叶,影响雄穗散粉,进而影响玉米产量。以蚜虫为食的动物众多,因此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瓢虫、蜘蛛等均能有效抑制蚜虫对玉米的危害。玉米蚜虫侵染的玉米超过50%,生物防治措施不能完全控制玉米蚜虫的发展时,必须采用化学防治措施,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吡虫啉、乐果等。

玉米黏虫对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幼虫数量过大时或进入暴食期,一夜之间即可吃完整块叶片,造成绝收。同蚜虫一样,玉米黏虫的天敌众多,一些蛙类、鸟类、蝙蝠、蜘蛛等均以其幼虫为食,可有效防治玉米黏虫[10]。同样,当每百株黏虫数量超过30头时,需要进行药剂防治,如辛硫磷可有效杀灭黏虫幼虫。值得注意的是,所选用的化学药剂对人及其他动物均有毒害作用时,使用时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针对玉米害虫,目前吉林省已经形成了以化学防治为主导的防控体系,农民也形成了见“虫”打药的思维模式。这种防控方式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长远来看,不仅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对玉米造成二次污染,也会加速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虫害治理变得更加困难[11]。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逐渐开始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进行虫害治理。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安全可再生的防治方法,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起来,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从而提高我国玉米产量及品质,促进农业发展。

2.5.3 草害防治。针对草害,吉林省已经从传统的铲、拔措施过渡至机械化的除草剂除草,草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选的除草剂有很多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是莠去津和嘧磺隆,也可两种药物混合使用,但要注意使用时不可伤害植株。喷洒农药时要注意天气、风力、温度等自然因素,雨前24 h尽量不喷农药,风力过高时会导致农药喷洒不均。

3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长一段时期,吉林省玉米种植呈“靠天种、靠天养”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吉林省已经逐渐形成了以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为主导的玉米生产模式。为了进一步促进玉米产业发展,广大农民朋友可以从生态措施、经济措施、管理制度3个方面着手,借助科技的力量加快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提高玉米生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唐莉娜,玉米生产概况、问题与对策:以友谊农场为例[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2]马琨.吉林省玉米种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3]王硕.吉林省玉米病虫草害防控体系中农药多残留分析[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8.

[4]李鹏玥.吉林省玉米品种推广模式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3.

[5]巩超.吉林省主要地区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16.

[6]冯国忠,张强,顾明,等.吉林玉米带春玉米专用肥配方的确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233-237.

[7]林伟.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种植模式综合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8]胥宏图,胡惠杰.玉米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6(6):112.

[9]杨建福.吉林省玉米病虫草害诊治专家系统[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6.

[10]杨洁.吉林省主要作物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11]张海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吉林省玉米成本收益分析[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吉林省玉米
收玉米啦!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我的玉米送给你
反腐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