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工程中的大数据应用分析与解读

2020-07-14张洋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必要性大数据

张洋

摘  要:土地工程的开展应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对土地工程中的大数据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加强土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大数据在土地工程中的运用表现,最后提出了提升土地工程实施效率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土地工程;大数据;必要性;运用表现;技术措施

前言

在土地污染现象严重、土地资源急缺日益加剧的今天,加强土地工程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借助各种信息化技术,土地工程的实施效率将得到质的提升,例如将大数据引入工程建设中,就可以发挥其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融合分析、建模仿真、决策分析方面的功能,为打造优质工程夯实技术基础。因此,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大数据等优势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1.加强土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同步出现的,是非常严重的土地资源破坏问题。数据显示,国内当前的水土流失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陆地面积的31%和30%,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这对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群众的生存与发展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缓解危机,土地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破解方案得到重视。总体来看,对于土地整治工程的建设,要先行建立土地原生态修复的标准,考虑大气、岩石、水、生物四圈层因素,分析土壤中所含的机生物元素和无机物质元素的特征。要从传统治理转变为生物治理方法,要认识到大自然环境中不同的土地性质不一,但都有各自的特殊用途。在治理方面要有取舍,有的治理,有的不治理,更多地采取回归自然生态的治理方法技术。结合目前土地生态整治的实际情况看,尚且存在公众对土地整治的生态认知偏差和系统思维不足、土地整治目标和模式相对单一、土地整治生态化新材料和新工艺欠缺以及土地生态整治的理论方法和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四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迅速处理。

2.大数据在土地工程中的运用表现

2.1采集数据

大数据技术是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到来而出现的新产物,它在各行各业的运用已经极为广泛,其使用功能的首要一点就表现在数据的高速、全面采集上。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土地工程建设单位可以迅速获得与目标区域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分布状况相关的一系列信息,进而为后期的整治、管理打下基础。

2.2存储数据

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建立海量数据专题库,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有序查询与检索、分析相关土地信息。多媒体平台还可以用专题图例化的形式对大数据资源进行呈现,这些资源包括气象、土壤、空气质量、土地利用、水质、矿产、地下水、光辐射、林业等多个专题。

2.3融合分析

融合分析,指的是在大数据平台内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融合碰撞,在空间范围内实现聚合,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全面认识每一个点、线、面。土地工程大数据平台融入大量外部数据,为土地工程输入了丰富的数据,同时支撑多类型数据融合分析与碰撞,针对区域的各类数据进行空间范围内的聚合,当检索任意一个地域名称时,即可查看该地域的年光照时长、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水文站数量、土壤类型、空气质量、风速、气压等环境指数。

2.4建模仿真

为实现土地工程的仿真模拟,土地工程大数据平台集成了试验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机理模型、研究模型,形成了数据输入——模型模拟——计算输出及结果可视化呈现的流水线,发挥计算机系统云端仿真模拟计算功能。

2.5决策分析

土地工程大數据平台采用向导式人机交互模式,通过全面分析治理区域的降水量、光照、交通条件、土质类型、作物、经济等数据,为种植作物种类选择、土体评价、土体有机重构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形成精准的决策报告。

3.提升土地工程实施效率的技术措施

3.1实施土地科技创新战略的重点任务

从最近十多年开展的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来实践来看,存在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增加、不考虑提高耕地质量及用地布局、忽视生态环境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各地区要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部署“十三五”全国土地整治活动,实施土地科技创新战略的重点任务。首先,要推进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空间优化开发。拓展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深化农业、工业、商业等不同用地类型的质量调查评价技术,提升国土优化开发理论技术。其次,要发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与耕地保护技术,发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创新耕地质量提升理论与技术,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

3.2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整体来看,我国存在耕地质量低、养分失衡、障碍因素增多等普遍性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耕地的产出效率。相关政府单位与工程建设方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土地处理经验,在坡度改良、有效土层厚度改良、剖面构型改良、土壤盐渍化改良方面下功夫,有效提升耕地肥力。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比较注重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和土壤培肥等;考虑到我国土壤类型与障碍因素多,应当像重视水利工程一样重视农田基本建设的土层与土壤改良工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同时,以科技创新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有提升;深化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山水田林湖生命共同体的认识,创新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国土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轮作休耕、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耕地生产力提升技术。

3.3加快被污染土地的恢复速度

考虑到国内不少地区存在土壤有机质下降、酸化严重、耕层变浅等区域性问题,土地工程的实施就难免要关注土地恢复问题,工作人员可以据此加强土地原生态修复的微生物与微量元素标准研究,强化土地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加强土壤污染修复理论技术研究。同时,搭建国家级土地工程技术创新平台,集聚高端科技人才,整合重要创新资源,快速形成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注意的是,工程建设方可以适当地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土地改良方案,但必须建立在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提升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某地区的改良土壤碱化及治理黑土排水等问题的整治工作为例,它引用了日本土地整治中的土壤适宜性评价、土层改良技术,将其与当地实际加以融合,最终达到了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土地工程中的大数据问题的深入科学探讨,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加强土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土地工程实施效率的技术措施,实施土地科技创新战略的重点任务,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被污染土地的恢复速度。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安超,刘昌寿.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0(05).

[2]  潘志鸣.土地工程中的大数据应用分析与解读[J].新农村(黑龙江),2018(09):27-27.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必要性大数据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