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丑

2020-07-14刘正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贝利病态通俗

刘正东

什么是审美?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

但是你理解的“美”就是美了吗?或者说这是你个人主观理解的美吗?

什么是美?大家会说“美”是没有定义的,美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在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用通俗的讲法,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过个人的审美是没有统一界定的,但是大众的审美却是有着趋众性和学习性的。

在中国,马未都先生讲,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有四个层次,呈金字塔状。最底下这层,叫做“艳俗”;往上的第二层,叫做“含蓄”;第三个层次叫做“矫情”;最顶尖的叫做“病态”。

在英国,有一位文化评论家叫做史蒂芬·贝利,在他出版的《审丑—万物美学》书中谈丑论道,“如果世间根本没有丑,那么美又是从何而来?” 丑并非美的对立面,而是美的另一个方面,丑与美是互为观照的。

审美的范围也其广泛,包括:绘画、建筑、舞蹈、服饰、音乐、饮食、装饰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并不是再以两位先生的观点用以中、西方式的美学角逐,而是在引用马先生的观点下,借鉴贝利先生的考察方式,探索在国人审美意识中的有趣之处,进行“美”逆向的追溯,以“丑”的形式进行形而上学的思考。

我个人认为马未都先生的四个划分是非常有趣和精准的定义,他以中国历史文化为背景,精炼出的四种美的形态,或者可以说是文化形态,它贯穿了中国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即时古代审美情趣的总结,亦是当前文化的阐述。但是这个金字塔的排序却不是固定的,或者说其划分亦不是绝对的。美虽然可能是具体的(被定义了的美),但是它是处在过去、现在、未来中的,是处在一个动态的恒变化之中,没有任何固定的形态的,美是趋于变化的。美的定义不是固定的,那丑又是绝对的吗?

关于“丑”大家当然更喜欢“美”,但是“丑”的事物或者形态是那么的让人映像深刻,反观是“美”却在某些时刻显得让人乏味不堪。也许就如同史蒂芬·贝利所提的,在大多数人看来“美是无法企及的,而丑则是不可避免的”,这倒是与老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从传统的审美意识或者说美的框架中,我们没法那么准确的发现和审视,那么我们何不观丑知美,至少丑的认定是我们趋于统一的。

我们在探讨丑及其意义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最求美存在。首先我们先要理解什么是丑?丑难道仅仅是扭曲恶心、血腥恐怖、腐败肮脏的一系列表面特征吗?污秽不堪满天苍蝇的垃圾场是恶心丑陋的,那完美无瑕干干净净就代表着美丽吗?有一种理论叫做“诡异谷”现象,是在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中发现的,即当机器人与人类样貌越接近越逼真,反而越让人难受越阴森恐怖,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仿生体过于完美,脱离人性。所以说浅表层面的美与深层次的丑其实很难区别。

在封建社会,以文人为中心的“病态”式审美,被定义为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文人设计了审美的层次,大众就是跟着设计去学。病态的审美首推裹足,现在的人对裹足难以接受,可古人却以裹足为美,这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在那个时代却是美的典范。在当前社会,商业性文化消费和通俗文艺日趋繁荣,传统文人式审美受到到通俗文艺强有力的冲击,其影响力日渐萎缩,主导地位也逐步丧失。文化生产与消费日益走向市场化与大众化,“艳俗”式的美呈现出鲜明的趋众性特征。工业社会的飞速发展,为美提供了方式和手段,来将其批量生产。就以韩国为代表的整容产业为例,千篇一律的锥子脸,满大街遇到的都是人造的“俊男美女”,我想你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也会迷惑,这是能让你从心底绝对认同的“美”。如果满眼望去都是这样的完美存在,那么美和丑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反而当美已成俗套,丑就越发有趣。

如果美也有了阶梯,少数精英式的美成为流行那么什么才叫做丑?底层贫民窟里就代表着丑吗?是谁判定谁面目可憎,谁不是庸俗之徒?肯定即否定的关系,所以在我们对美下定义时实际上也等于给丑下了定義。美与丑是一种强烈的对比,是人类社会差异化的显现,既然我们无法轻松的判别它的美,也无法定义什么为美,那么我们不如另辟蹊径审视“丑”的存在,“审丑”比“审美”更能映射出人类意识的盲区。

美对我们而言其实是具体的也是空洞的。对于美,我不是说要做叛逆性的独树一帜,否定当前的大众的美,以凸显自己的特殊,我是在有意识的理解丑的存在时寻找到美的存在。达·芬奇相信,“达至完美的途径是通过一系列的不悦与丑陋,美与丑是互相依托共生的,如果他笔下的丑没有意义,那么他出品的美也就不可能有意义”。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存在,个人的审美也好审丑也罢都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不是一撮而就的,都是需要我们在不断地观察学习汲取和收获的。

猜你喜欢

贝利病态通俗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贝利戒烟
乐活人生
小说的通俗
贝利妙答俄国斯记者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6例病态性肥胖性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心理的病态
下一个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