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技术措施

2020-07-14池巧凤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小麦病虫害

池巧凤

摘  要: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严重阻碍了小麦产业的发展,小麦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提出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进而提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全面推动小麦产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技术措施

一、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

1、防治时间。掌握最佳防治时间,科学防治病虫害过程中,防治时间的抢夺对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至关重要,小麦一般在初春4月份左右种植,此时容易受到小麦纹枯病影响,应做好提前预防,3月初开始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布署,争取最佳的防治时间。但实际种植中,许多农户对小麦特性、种植小麦的规律要点不了解,缺少专业的种植知识和经验,盲目性地凭借以往种植经验,选择观望,而纹枯病潜伏期较长,发病较快,一旦发病,迅速蔓延,不但增加防治成本,防治效果也不理想,还造成小麦大规模减产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防治方法不科学。为预防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很多地区以防治方式以喷洒农药为主,但由于药物使用不当,防治方式不当,防治过量,使很多有良微生物和虫害天敌也被喷杀,而农药施用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造成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现象发生。此外,由于防治方法不科学,土质、土地肥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药剂使用不对症。小麦生长是一个漫长的阶段,需要经历多个重要时期,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现象,种植人员则要根据生长阶段和病症严重情况采取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药剂进行治理。一旦种植人员没有在相应的时间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未对症下药,就容易错过最佳的防治时间,影响小麦的产值。但由于对种植技术不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无法在各个作物生长阶段做出正确的防治处理,在药物选择和剂量上容易混淆出错。

4、灌溉误区。小麦灌溉对小麦未来的长势十分重要,在种植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灌溉与小麦的产量有直接关系,灌溉时期小麦生存环境温度较低,灌溉方式不同会导致小麦病虫害问题,影响小麦健康生长,造成小麦低产。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麦灌溉的水量、灌溉时间不科学,很多种植者仅仅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灌溉,未根据麦田的实际情况和小麦生长期适量灌溉,往往因灌溉水过多,小麦和土壤无法及时全部吸收,造成田地间水分积留,小麦根系无法正常呼吸,导致病虫害蔓延,小麦灌溉水源过少,会因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而降低抵抗力,停止生长。

二、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需要贯穿于整个生长过程,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还需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必不可少,土壤水分、温度、气候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情况,要针对性地依据当地的气温、湿度、种植时间、种植条件、易遭受的病虫害种类等实际情况科学防治。

1、播种之前的防治

(1)采用预见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预先对病虫害情况做出判断评估,做好前期防治措施,综合考察土壤的特征,重新整修土地,清除残留在土壤中的病虫。

(2)选取抗病性强的麦种种植,提高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3)拌种。在了解小麦种子的特性和药剂特性的前提下,将含有灭菌、灭虫效应的药剂涂抹麦种表面,将病虫害控制在种植初期,对症用药,精确农药剂量。一般用50%的500毫升辛硫磷乳油或者40%的500毫升甲基异柳磷乳油拌和200kg的小麦种子均匀拌种,降低纹枯病、金针虫、锈病发生的概率,防止病虫害入侵,提升种子的抗病害能力和免疫力,降低病虫害损失。

2、小麦播种期的防治。重视合理灌溉土壤湿度保持在37%左右,逼迫害虫下潜到更深的土壤中,远离对小麦的根部的侵害,实现防治金针虫的目的。

3、返青至拔穗期的防治

(1)小麦返青期间,气温变化大、阴雨天气较多,容易受小麦根腐病、枯萎病、吸浆虫红蜘蛛等病害虫的侵袭,防治时,先实地考察,可利用天敌和绿色无公害防治方法,了解小麦种植地的土壤情况,翻松周围土壤,避免锄头伤及麦苗。或根据土质结构和土壤的酸碱性,合理调节麦田的湿度,科学配比杀菌剂与杀虫剂,合理使用农作物药剂,配置一定浓度和剂量的辛硫磷乳油或甲基异柳磷乳油喷洒,可用20%的40g/667m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6kg/667m2均匀喷洒小麦叶子上,保护天敌益虫和生态平衡。

(2)在这一期间,田间杂草过多,容易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可以采用物理手段将杂草割除,当出现蚜虫时,可借助蚜虫蜂等害虫天敌来消灭蚜虫,或者利用昆虫的激素抑制种植地中害虫的滋生。

4、药物防治。齐穗到扬花初期是病害高发期,此时小麦的病虫害种类不同,使用的药物也不同,例如: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锈病应将杀菌剂、叶面肥杀虫剂均匀的混合、配比后,对准小麦穗部喷施防治。或用虫螨克乳油防治麦蜘蛛,用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等药物防治白粉病、锈病,适当增减药量,防止滥用药物,可大大增强小麦生长势头,提高产量质量。

5、合理灌溉。科學灌溉对小麦汲取必备营养非常重要,采用正确的灌溉技术、标准的灌溉水量,能大大减少小麦病虫害发生,控制土壤与根系含水量,避免遭受麦穗蚜、白粉病、锈病影响。

6、其它事务性防治措施

(1)加强对种植者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升病虫害防治意识,聘请相关专家,在小麦种植前开展病虫害防治培训活动,学习小麦种植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情况及对应的解决方法,充分掌握吡虫啉、辟蚜雾、辛硫磷等杀虫剂科学使用,预防病害、虫害发生。

(2)加大宣传力度,结合病虫害的发病期,张贴病虫害防治画册、药物使用规范操作流程等形式,提高小麥防御能力,避免盲目防治,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3)做好种植期间病虫害的监管与治理,防治倒伏与干热风的出现。

综上所述,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得到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农民收益相应也会得到提高,因此,应加强对小麦防治时间、方式、灌溉误区的有效分析和总结,综合防治,完善小麦耕地、选种、合理药物喷洒、田间管理等技术环节的同时,利用国家政策支撑,加强教育培训与宣传工作,科学防御病虫害,全面提高小麦种植病虫害的防治率。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小麦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