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院所元器件自主可控管理工作探讨

2020-07-14王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

摘  要:简要介绍电子元器件自主可控的重要意义,对元器件自主可控管理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元器件自主可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开展建议。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关键元器件和电子材料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一些中低端的元器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各武器装备所使用的元器件的国产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核心元器件和高端芯片仍然需要依赖进口,如微处理器、多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半导体存储器等,成为制约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元器件自主可控的重要意义

由于武器装备使用进口电子元器件,在安全隐患、质量风险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国防和安全建设中,如果不能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则始终会受制于人。

1、出口限制与禁运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严格的出口政策和相关限制我国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美国商务部制定了商品管制清单,严禁将清单内的电子元器件出口到相关国家和地区,这种电子元器件的禁运政策给我國高性能的装备的研制和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卷全球,美国“禁令”举措导致众多元器件生产厂商停工停产,马来西亚、菲律宾等诸多东南亚国家的“封城”、“封国”限制举措而引发的半导体的测试、封装工厂产能下降,对全球元器件供应链造成重大冲击,一旦进口器件断供将给我国高性能的装备的研制和性能造成较大影响。

2、安全隐患

进口电子元器件可能会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被认为植入后门,这些后门可窃取我国装备的数据甚至摧毁设备,严重危害我国武器装备的信息安全。

3、质量与可靠性风险

部分武器装备使用了一些工业级的进口元器件,这些工业级元器件无法获取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个别已经停产的元器件甚至是翻新件,而且部分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内也无相应的测试手段,其性能参数、可靠性水平只能随设备测试,无法预先开展检测和筛选工作,导致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参数异常、早期失效等情况,进口电子元器存在的质量风险将严重影响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以及使用。

二、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的实施

为提高武器装备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水平,需要根据“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的原则,结合单位的自身组织结构特点,成立自主可控推进工作组,完善自主可控体系架构,按照总体、专业技术和技术基础逐级对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进行分解,按分工内容进行责任落地,贯彻型号“两总”把关、管理部门协调,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的方针,形成有论、有管、有控、有查的持续循环推进。

在推进自主可控的国产中,需要根据项目情况实施分类管控,对于预研、新研、在研、在产/在役项目进行分类落实,根据工程型号研制阶段的特点分别制定自主可控的要求,进行分批、分阶段实施。对新立项型号,基于国产元器件进行系统设计,以元器件100%国产化作为目标和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进口元器件规格、数量、经费比例;对在研、定型、批生产型号积极开展进口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对暂不能进行国产化替代的元器件采取战略储备,在保障型号使用的同时加强技术跟踪,待条件成熟时进行替代。

1、新立项型号

在型号立项前期,在进行总体技术方案论证时将元器件国产率指标作为技术方案论证的输入,同步制定元器件选用方案,在型号总体的具体论证和设计工作中对指标的可实现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各分系统及单机的设计方案中逐级分解落实,从设计方案上基于国产化元器件进行方案设计,同时在型号总体、各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设立进口元器件选用专项审查,加强电子元器件选用过程控制和管理,并对元器件的可靠性开展国产化替代验证等工作。

2、在研和定型、批产型号

对已经在研、定型、批产型号对使用的元器件进行详细统计,细化国产化元器件的情况,分类制定详细的自主可控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其它项目已取得的国产化效果,对使用的进口元器件逐个进行国产化替代可行性论证,对选用的进口元器件国产化可行性与国内研制生产单位进行充分对接,根据型号研制进度制定国产化研制计划。同时,根据型号的特定使用要求,对国产化元器件进行一系列的验证,确定其可靠性后进行装机应用。

3、暂时不能替代的元器件

为保障部分型号研制任务的顺利完成,各单位需要对暂时不能开展国产化替代工作的元器件,如大规模FPGA、MPU、DSP等,一方面要纳入“负面清单”进行重点管理,一方面也要加强国产化技术跟踪,加强与国产厂家研制能力和进展的沟通,对于可以通过技术攻关完成研制的集成电路器件,应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同时,根据型号研制、批生产需求计划,预测和识别采购周期较长或采购有风险的进口元器件,进行采购储备,保障型号的使用。

三、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在元器件自主可控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1、研用信息不对称

受各种因素影响,国内很多厂家进行产品研制一般根据装备对元器件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向研制,对元器件的选型指南、产品技术资料等信息的推广和发布渠道也不够畅通,导致设计师选用和了解国产元器件的渠道受限。同时,部分研制单位对元器件使用单位的需求掌握不够充分,导致很多研制的产品研而少用、研而不用。国产电子元器件研用双方对元器件需求和已有产品信息的不畅通、不对称等,极大地影响了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的顺利推进。

2、兼容性与可靠性问题

为了满足小型化要求,一些武器装备选择了部分表贴进口电子元器件,但是由于设计、管壳工艺、原材料等差异,对应的国产化替代元器件可能存在无法完全兼容的问题,如封装形势不同、工作频率不同、工作电压不同。而且,考虑到研制进度和技术风险,整机单位多选用原位替代的国产化方案,且应用验证试验多为性能、工艺和环境适应性验证,有些可靠性问题也难以在常规的元器件级测试和筛选过程中发现,难以暴露因管脚或工艺不匹配导致的问题,从而影响国产元器件在武器装备上的使用。

3、进度与项目研制进度冲突问题

由于进口元器件国产化难度普遍较大,研制周期较长,而且研制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鉴定、应用验证、鉴定等工作,但是,目前装备型号项目的研制周期趋于越来越短,所以,存在国产化器件研制进度很难在时间上满足型号项目整体研制进度要求。

4、项目经费不足问题

在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中,不仅元器件研制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各参与单位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国产元器件进行鉴定、评估分析、应用研制等工作,需要足够的项目经费予以支撑。

四、采取的措施建议

1、加强多方协作与技术对接

从立项到研制完成各阶段,元器件使用单位需加强与元器件研制单位、专业技术支撑单位的联系和技术对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国产元器件信息,元器件研制单位也应充分发挥熟悉元器件需求及应用环境的特点,加强新元器件产品信息成果发布,将进口电子元器件及国产替代产品信息、国产高端元器件产品信息提供给设计师参考和使用,保证研用信息的互融共通。

2、建立进口元器件国产替代信息库

通过对装备所使用的进口元器件清单进行梳理,对其进行国产兼容产品推荐,对国内主流厂家及优选厂家的元器件进行推荐,建立完善的进口元器件国产化替代信息库,便于各环节开展自主可控工作能够基于数据库信息支撑,提高产品国产化率。

3、建立国产元器件应用验证信息库

对研制出的国产化元器件需要进行应用验证,建议建立国产元器件的应用验证信息平台库,将国产元器件在应用验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国产元器件的适用性、成熟度评价信息,避免不同单位进行重复验证,为各单位提高型号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4、提前策划主要元器件的国产化研制工作

根據装备研制任务的配套需求,以需求为牵引,结合本单位的科研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及国家电子元器件发展现状,提出本单位电子元器件的总体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国产电子元器件的战略需求规划,为国内电子元器件的总体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装备的关键元器件国产化提供依据。

5、鼓励使用国产元器件的支撑政策

建议各单位按照型号特点,设立国产化替代验证和优化设计验证专项基金,支撑在研在产项目自主可控专项指标的验证与评估;建立元器件自主可控专项基金,对元器件国产化比例较高、应用效果好的部门、型号项目进行奖励,鼓励型号项目做好主要元器件的选型规划。

结论

元器件自主可控制既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一项体系工程,需要从管理、总体到技术人员从观念、机制和管理上进做出变革,以100%选用国产元器件作为理念,确保装备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都能自主可控,以型号需求来牵引元器件国产化,在条件保障、产品设计、应用验证平台上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升武器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怡,元器件国产化应用管理的探讨[J] .质量与可靠性,2013(4):46-49

[2]  毕锦栋,郑丽香,周军连,林长苓,苏瑜,刘志斯,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探讨.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王娟,1982年12月出生,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采购选型管理。

猜你喜欢

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质量工程技术集成应用设想
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方法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手工焊接技术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与二次筛选的探讨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探讨
空空导弹电子元器件正确选择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