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14曾玉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曾玉梅

摘  要: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都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强调的关键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明显,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探究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呈现深度衔接,指引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水平。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两大环节都有了新变化,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日渐显现,要在革新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引入可行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满足小学数学新课程要求,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应用中呈现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化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灵活应用的同时建构高效的教学课堂,促使班级每位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同时都能有所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优化数学课前预习,在合作预习中激发兴趣

课前是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数学新课题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要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优化数学新课题课前预习,指引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效合作预习,准确理解、轻松掌握新课题知识,在无形中激发数学课程学习兴趣。

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教师要多层次细化解析数学教材中“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新课题,从小组合作学习层面入手,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同时优化课前预习,深化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同时科学划分课前预习小组。教师要巧用软件设备,制作集文字、图片、动画等集于一体的课前预习视频[1],比如,课题知识讲解视频、合作预习导航视频、课题合作预习任务视频。预习任务体现在多个层面,比如,有机联系的同时对比、概括、总结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周长、面积一系列知识点;制作日常生活中简易的长方形物体、正方形物体,在测量、标注的基础上共同设置梯度不同的试题,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以及面积,控制好视频播放时间的同时视频内容难易层次鲜明,满足班级每位学生在课前预习方面呈现的要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多层面互动,及时下载、观看、学习不同形式的预习视频,共同高效预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新课题。各小组学生要在把握预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合作预习,共同探讨、分析、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题一系列知识点,收集、整理、应用生活化素材[2],分别制作长方形物体、正方形物体,在测量、设置、计算、归纳、总结等过程中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轻松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题内容,避免将其和周长知识混为一谈,共同体验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顺利激发兴趣,高效参与数学课堂,促使课中教学活动有序展开。

二、完善课中教与学,在合作探究中破解重难点

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巧妙渗透到数学课堂,完善课中教与学两大环节,讲解教材课题各层次知识的同时引领各层次学生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在互帮互助过程中轻松破解课题重难点,完善已构建的数学知识体系。

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要全面、深入把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题内容,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完善课题课中教与学,让各小组学生在共同预习的过程中扮演“小老师”这一角色,亲自讲解关于小数加法、小数减法的某一知识点以及习题、练习题,从讲解、提问、试题设置等方面入手,进行合理化分工的同时协调配合。教师要在聆听、观察、提示的过程中客观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化分类,引导各小组学生深入思考、合作探究,在质疑、提问的过程中补充讲解和小数加法、小数减法相关的知识点。随后,教师要完善课中练习环节,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题知识以及各小组学生进行合理化分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类型多样化的练习题,比如,判断题、计算题、应用题,让各小组学生在读题、审题过程中活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题技巧等,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准确把握突破口,正确解答各类型练习题。对于其中的练习题来说,各小组学生要在正确解答的基础上探寻其他的解答方法,在批改、纠错过程中共同归纳、总结出错的原因,包括各类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易混淆的知识点、解题误区与解题方法,破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题重难点的同时激活以及锻炼数学思维,提升课中教与学效果。

三、深化课后作业布置,在合作实践中培养能力

课后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深化数学课后作业布置,科学布置的同时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数学合作实践。

以“百分数”为例,教师要全面、系统总结“百分数”课内教与学,深化整合数学教材中“百分数”新旧知识,联系小学生日常生活,对其进行有效延伸、拓展。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百分数”课后环节,强调数学课题知识的同时完善课后作业布置,从购物、包装、费用估计等方面入手,开展百分数实践活动,设置难易度适中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自由组合的同时进行课题实践,在社会调查、数据采集、视频拍摄、统计分析、方案制定、问题解决等过程中活用掌握的百分数理论知识,深化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共同高效完成课后实践作业,在协调配合、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过程中提升数学知识水平的同时有效培养多种能力。

言之,教师要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视角,反思、探析、总结小学数学课程教与学,转变传统理念、思路的同时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贯穿到数学教学各环节,在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性,确保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多层面数学实践,建构、完善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高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能力以及素养,客观展现小组合作学习特色。

参考文献

[1]  秦银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128-128.

[2]  姜艳.小學数学教学如何科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艺术,2020,(2):70-70.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