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故事的有效教学方法

2020-07-14韦绍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教学

韦绍文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文言文故事的数目有了一定的增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小学教材的文本主要以现代文为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会遇到语言难以理解这一障碍。其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有限,很难具体地理解文中的相关事物;同时,文言文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学生由于思辨能力不足,很难进行透彻地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古今语言对比、古代文化拓展、自由讨论哲理等方面来论述小学高年级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故事;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其中,除了古诗词之外,文言文古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古诗,能够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和思想境界,全面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但在目前,由于文言文本身的学习难度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只能大体了解文言文故事的梗概,而对于文中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刻的思想缺乏探究与感悟的机会,难以对文言文古诗形成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全面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文言文故事的深入学习。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故事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语言对比,体会表达趣味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在语言表达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学习文言文故事时,学生由于文言文基础的薄弱,经常会产生理解的歧义。而教师过度追求学生的学习效率,会直接让学生背诵文言文字词的正确意思,造成学生的学习过于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古今语言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同时运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理解文本,从文本意思的差异性上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学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今意义对比感受文言文字词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学生根据现代汉语的意思可以将句子翻译为;“在秋天下棋,通向国家善良的下棋的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翻译通顺吗?”学生能够自己的翻译完全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从而意识到文言文独特的语言表达体系。从而对弈秋、通国、善等文言文字词能够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地理解,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又比如,对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一句,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阻碍自己理解的词语。学生能够发现“弗若之矣”四个字都具有很强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对这些字的现代意义与古代意义分别进行讲解。比如,学生可以知道弗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在古代却很常用,是“不”的意思;“若”在现代汉语中是如同的意思,而在文言文中有“比得上”的意思。通过这样的对比讲解,学生能够借助古今意义的差异体会文言文语言具有的独特趣味,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二、文化拓展,走入文本之中

文言文是对古代生活的记叙与描写。由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学生自爱阅读文言文故事时很难找到合理的切入点进行生动地想象,对于文本存在着难以深入理解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不够丰富造成的。对此,教师要具备文化拓展的意识,通过将文本中相关的古代文化进行广泛拓展,让学生消除对相关事物的陌生感,在阅读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例如,在学习《伯牙鼓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中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提问。比如,学生会对“伯牙善鼓琴”中的“琴”产生兴趣,想要了解古代琴的样式和弹奏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古琴,又称瑶琴、玉琴,有五弦和七弦等种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文中的音乐节家要选择用琴作为器材,而不是其他乐器?”当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因此俞伯牙和钟子期是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成为了著名的琴师。又比如,教师可以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和人们的着装、行为方式进行讲解,学生能够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为了功名利禄陷入到尔虞我诈之中,而俞伯牙和钟子期等人具有高尚的品格,选择隐居的生活。因而能够想象到两个人正襟危坐,身穿长袍,潇洒弹奏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文化拓展,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故事场景,生動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的透彻性。

三、自由讨论,感悟丰富哲理

文言文故事中的哲理是丰富而深刻的,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极大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促进自己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但在目前,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讲解,对于文本中的哲理缺乏独立探究的意识,难以从文言文故事中获得丰富的滋养。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见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思维的碰撞,提高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讨论从作品中获得深刻感悟。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孔子为什么对两个孩子的观点不能进行评判?”有的学生可以认为两个孩子说的都有道理,因此孔子无法判断;有的学生可以认为孔子自己对于太阳也没有过多的研究,因而无法判断。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的学生可以认为两个小孩虽然年纪小,但是思维都很独特,因此说明人的聪明与年龄无关。有的学生可以认为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但也有自己不了解的知识,说明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需要不断学习。有的学生还可以认为孔子是受人尊敬的名人,能够勇于承认自己学识的不足,说明人要谦虚向上,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样的自由讨论,学生能够借助文言文古诗激发自己的思考潜力,从多角度的思考中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综上所述,文言文故事中具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故事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获得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可以通过古今语言对比、古代文化拓展、自由讨论哲理等方面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全面探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东升;立足小学语文课堂,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小学教学研究》;,2016年05期.

[2]  杨单女;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五合作”[J];新课程(小学);2013年06期.

[3]  王菊;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6年02期.

猜你喜欢

高年级小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