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2020-07-14张义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张义春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转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下文笔者就对此展开了讨论,首先简述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构成,然后提出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几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1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构成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人能力素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学生通过形成这种品质,进而提升自身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物理意识、科学措施与科学思维、应用知识与实验探讨以及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学生通过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加强自身领略物理学科的奥义,形成良好的建模思想、剖析归纳、抽象归纳、推理论证能力,学会运用掌握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物理学科。

2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2.1 不够重视学生学科

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于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加入的一门课程,学生初次接触新事物时,难免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兴趣,但后期往往会表现出对这门新课程难以接受。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忽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会阻碍物理课堂的有效进行。

2.2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初中物理知识不仅包括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包括许多物理实验,由于物理是新加入的一门课程,教师需要花费大量课时为学生做好课前导学准备,这也就表明会缩减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也没有通过足够的实验理解那些实验内容,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而使课堂质量大打折扣。

3 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3.1 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掌握学生发展、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设置分级目标,为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生成提供阶梯性的发展依据。一级目标为:学生发展中的文化基础素养、物理学科中正确的物理观念与积极的科学探究情感、课程标准中的探究过程参与;二级目标为:学生发展中的自主发展、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思维、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思想方法渗透;三级目标为:学生发展中的社会参与、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态度与品质、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事求是态度的建立,热爱科学品质的形成。本文以“光的折射”教学内容为例,重点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品质的建立展开了研究。

3.2 基于能力與知识目标,发展学生的物理观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物理观念。通常学生要想形成物理观念,必须要先透彻理解、准确把握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而这些都属于能力与知识目标的范畴。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明确的能力与知识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发展学生的物理观念。如学习“力”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应该先深度挖掘本课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本课的能力与知识目标加以确定,即理解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以这些能力与知识目标为导向,对学生的物理观念进行培养,如力的相互作用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物理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3.3 基于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的目标之一就是方法与过程目标,该目标旨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学习和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在亲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综合分析、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应以教材内容为依托,根据学情来制定方法与过程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如讲解“功和机械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对本节课的方法与过程目标予以明确,即通过计算功和功率,利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对实例进行解释,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学生通过相关的生活经验和教学活动来感受机械能守恒的应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在此过程中就可增强创造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获得推理论证能力的发展。

3.4 基于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及责任

科研人员的必备品质之一就是具备良好的科学责任和科学态度。而物理属于一门自然类学科,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以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目标为导向,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环节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指导学生对各种物理实验进行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学习“压强”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实验,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目标,即通过实验探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物理学原理的精神,以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通常学生在实验探究环节可先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问题;然后围绕猜想和假设来设计易操作且具体的实验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结论或相关规律,即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学生通过认真操作实验,能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获得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教师要勇于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更开阔的眼界打开学生物理世界的大门,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热情的学习心态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从而保障我国输出的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  凌小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77.

[2]  陈丹丹.浅析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影响[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78.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