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2020-07-14万金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社会责任创新意识

万金龙

摘  要: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化学学习态度和高效的化学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教学内容涉及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在素质教育的推广与落实下,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仅是掌握课本中相应的教学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发展课本之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化学这一教学科目深刻体现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体现出社会科学的进步,而这一特点也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化学观念;实验探究;社会责任;创新意识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逐渐系统化深入化,涉及到更多的化学理念以及实验操作内容。这一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化学理念的学习不仅仅体现在题目的完成过程中,同样也体现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当学生能够在化学理念的学习中发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育意义便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对在课堂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一、渗透化学变化平衡观念

任何变化都是有规可循的,化学变化也是如此。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渗透一种基本的化学理念,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学习观念,从而有效地展开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高中阶段的各类化学变化都能够体现出化学平衡观念,而这也是学生展开题目解答以及实验探究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化学变化的平衡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部分的教学知识的讲解课堂之中,学生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化学规律。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是将化学规律讲解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对这一规律的练习。而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中的平衡观念,教师可以采取归纳法这一教学方法,通过举出多个氧化还原反应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化学变化中的平衡观念。比如,教师可以以铁这一常见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例,通过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化学变化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探究兴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变化的平衡观念。除此之外,在“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取文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完成课堂中化学变化平衡观念的渗透。

二、锻炼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探究。在高中阶段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方向的化学实验,同时也在展开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加深了自身对于化学的理解。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探究,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其他化学知识,或者引导学生提出与实验相关联的化学问题,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钡三溶液间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这一化学实验。这一实验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与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有关,是锻炼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良好机会。“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钡三溶液间的离子反应实验”的实验现象明显,且实验操作简单,是一项适合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化学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神奇变化,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化学变化,提出化学问题,锻炼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而在这一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这三种溶液两两反应的化学反应现象,能够得出有关的化学实验结论,同时也能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培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

化学与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有很大的关联性,而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也能够体会到化学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这一关联性便可以作为教师完成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渗透点,并同时借此来加强学生对化学这一科目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例如,在“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章节的学习课堂之中,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认识到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能够增强自身的化学学习意识和学习责任感。在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首先在网络中搜集有关数据以及资料,以向学生介绍当下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思考与探究,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请各位同学猜测一下,我国当下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率是多少呢?我国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自然资源是什么呢?我国未来自然资源开发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接着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中取出实际的数据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当下自然资源的开发情况,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奉献意识。

四、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应该受到局限,任何知识的讲解都应该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创新意识。当学生能够具备相應的自主创新以及自主学习意识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而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以及学科学习基础都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

例如,在“观察钠金属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这一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教学举措是为了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创新意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拘泥于课本教学内容,最终导致自身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学生在观察钠条的表面在空气中所发生的变化之后,可能会联想到铁这一金属在空气中所发生的相似的变化。这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创新意识的体现。而当教师发现学生提出了相关联的知识问题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这种学习一事进行肯定与鼓励,同时适当的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关联性拓展,在加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更加牢固。

总而言之,化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完成大量知识的记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反复应用。这一学习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科个性的发展,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课堂内容方面进行一定的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并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科学价值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更加明显的个人发展以及进步。

参考文献

[1]  吴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J].化学教学,2017(02)

[2]  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社会责任创新意识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