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策略

2020-07-14李文海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

李文海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题材文章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授革命题材文章时,可以利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人物所处的背景,还可以让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对英雄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更好地了解英雄人物,从而让学生既能够传承革命精神,又能够结合新时代要求提升思想和规范行为。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题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由此可见,新课标强调要在语文课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利用语文课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突出了革命传统教育,加重了革命传统篇目的比例,引导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文化,讓学生在语文学科中领会革命精神。新时代提倡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好革命题材文章,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学习好语文的基础上,受到中华优秀文化、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确实值得我们探寻。

一、穿越时空,让学生身临其境

对于革命历史,小学生的知识贮备不多。在学习革命题材文章过程中,会容易产生脱离感,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所以,在教授革命题材文章时,教师可以从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能够了解其背景,从而产生代人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感受精神。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在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的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推送学习资源,让有条件的学生先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并且简单撰写观后感;同时先推送狼牙山的资料和当时战役的背景,让学生对整个战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再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自然而然地穿越时空,回到现场,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人物所处的背景。课后,更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狼牙山五壮士的后续情况进行了解和探究,更加深刻体会其中内容与精神。

二、品味词句,让人物形象鲜活、突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是设立语文学科的原因,也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教师以革命传统题材文章进行教学时,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朗读等语文学习活动为基础,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学科的任务。如果语文教学脱离了工具性,语文课就会变成单纯的思想教育课,这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产生误区。所以,无论学习什么题材的文章,都需要把工具性、语文的核心素养落实。革命题材文章一般都是叙事性的文章,通过人物带出事情,从而感受人物的精神。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构成文章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它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对英雄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英雄人物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向榜样看齐。

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展示跳崖的部分时,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五个战士遇到的情况及决定,感受他们不畏牺牲的精神。

(1)引读五战士面对两种选择的句子,了解其不同的结果。

(2)指导朗读五个战士表现的句子,感受他们不畏牺牲的精神。

(3)在体会五战士的壮举时,教师主要抓住“斩钉截铁”“绝路”“紧跟”等关键词,采用朗读的方法理解和体会五壮士的“壮举”。

又如在教授《灯光》时对郝副营长的一段描写:“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师:找出描写郝副营长的动作词语,品读句子,理解人物内心。

(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郝副营长会憧憬什么呢?这“憧憬”什么意思呢?)

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既把握住语文的工具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让革命英雄的形象鲜活、突出,为学生体会人物思想,了解其内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文及理,让革命精神传承

当人物形象鲜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时,学生就能够身临其境,穿越时空,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革命传统文化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让学生懂得了团结合作、不畏困难、乐观等精神,这些精神体现在一个个革命英雄身上:《丰碑》中军需处长无私地把棉衣让给了其他战士;《灯光》中的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而燃烧了自己的生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毛岸英为了取回作战图而光荣殉职,毛泽东更是强忍心中悲痛,将毛岸英的遗体留在了朝鲜战场上,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美谈。这些英雄人物都充分体现出革命精神。通过文章的学习,人物的体现,让学生把这些精神深刻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四、拓展延伸,让精神融入生活

在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都能够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参考用书为手段,在教学中注意到文章所描写的人物、事件以及革命精神的教学与熏陶,让学生懂得英雄们在革命时期能够舍身为国。但是,在新时代,如何将革命时期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让学生能够把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接,让他们懂得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在今天也能够融入我们的日常行为生活中,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样能表现出爱国精神,同样能为祖国做贡献。

首先,我们要深刻理解人物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每一篇革命题材的文章,每一位为新中国做出牺牲的革命先辈,都深刻体现出不同的革命精神,只有让学生在学习文章时,清晰、深刻理解人物传达出的某种精神,才能够更好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班长马宝玉的不屈不挠、郝副营长的勇敢无畏等革命精神,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晰、深刻感受。接着要进行拓展延伸,通过小组活动、研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精神找准对接点,再研讨如何从生活中,通过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在教授《毛主席在花山》时,毛主席叮嘱警卫员和人民群众说话要注意礼貌,把自己舍不得喝的茶叶送给父老乡亲。毛主席的举动很好地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教师让学生对比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了解到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是友善、平等精神的体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生活中我们如何与同学平等、友善地相处,并且把这一精神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革命题材文章是我国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对于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加强小学生的人格教育、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落实语文教学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革命题材文章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传承革命精神,又能够结合新时代要求提升个人的思想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挥革命题材文本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卉.部编版初中语文“革命传统教育课文”的阅读教学探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

[3]陈德兴.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8(0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