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研究
2020-07-14张愈
摘要:与传统方式相比,言语活动观学理差异指出在于其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理论构成以及研究方法论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独特性,促使其在言语生成、理解以及感知等问题方面的阐释具有俄罗斯特征。本文对“言语活动”属性进行简单阐述,对言语活动观溯源简单介绍。
关键词: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言语活动观
前言
在心理语言学中,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有着重要地位,基于其独特心理内涵与研究传统而闻名于世。以语言活动观进行的俄罗斯语言研究,在50年时间内已经变为心理语言学影响力非常突出的学术范式之一,西方学界非常认可该范式。虽然相关学者在言语活动观研究方面投入较多精力,然而以言语学方式演化视域开展基本学理研究工作较为鲜见,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1.言語活动属性独特阐述
言语活动是言语活动观主要理论基础,同时以心理语言学范式角度对其属性进行科学阐释。列昂季耶夫在《语言、言语、言语活动》中展开独到、深刻阐释,其认为虽然语言学与心理学均对言语活动有所研究。然而其主要关注活动中普遍性问题,属于个体“活动论”。心理学主要研究言语动作体系,被称为研究一种活动中某一方面的学说。其为莫斯科心理语言学派提出的言语活动观概念核心内容,就是将心理学看成“活动论”,将语言学看成语言活动某个方面。以列昂季耶夫角度分析,言语活动仅仅作为心理学一个构成环节,在语言学研究方面仅仅设计该环节中言语动作体部分。其将此核心概念作为切入点,深刻阐释言语活动结构与符号特性[1]。
2.言语活动观溯源
对于心理学研究,研究学者已经将认知与行为等概念熟记于心,而在20世纪50年代“活动”概念开始进入该领域。“活动”主要源于辩证唯物主义体系,属于马克思哲学关键研究目的。马克思提出“活动”为主体和主体以及主体和课题之间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媒。其是社会进步以及人类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人类发展中需要活动提供支撑,人类特性即自觉、自由活动。开展活动室,人们通过自身视觉了解客观世界,并根据自身智力以及体力等,借助合理的方式产生客观、主观联系,进而有意识地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2]。维果茨基按照马克思哲学中实践/活动理论,将社会历史观作为切入点,以意识和活动、个性和社会性以及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等辩证观点研究交际、实践以及认识等活动。其在《思维和语言》等书中对自身所提观点进行科学全是,为言语活动观提供方法论以及心理学论基础。A.H.列昂节夫,在“活动”概念过渡到“言语活动”概念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其以维果茨基观点为基础,对“活动”概念进行充分优化,其在《活动、意识、个性》等书中提出“活动”属于心理学基本范畴。以某种角度分析,“活动”概念是经过俄罗斯两代学者努力而形成的,在发展中逐渐接近于认知、行为等概念的地位。另外,A.H.列昂节夫结合马克思人类意识、观念、思想和现实语言价值等理论,对人类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共同性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活动中主体精神与物质活动在技能与产生方面存在一定联系等观点,促使言语活动概念进一步形成[2]。卢利亚以人类言语机制和神经系统互相联系层面编撰《语言和意识》以及《人脑和心理过程》等书籍,给语言活动观构建夯实神经语言学与心理学等林论保障,并且为活动中倾诉者与倾听者话语输出颌力计提供科学依据。
但是,要想构建心理语言学理论机制,需要语言学理论提供支撑,谢尔巴在此方面做出杰出贡献,促使言语活动观能够以心理学与语言学为基础。其主要以言语二分法为基础,提出言语活动、材料以及系统3方面言语现象,同时对三者区别进行深入论证。其中言语活动方面的论述为言语活动形成提供早期理论基础[3]。
A.A.列昂节夫在心理学与语言学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其以维-列-卢学派观点为基础,并结合谢尔巴语言学理论,编撰《言语活动的词》,由此确定言语活动观为独立学科。并且在《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等书中进一步完善该理论。之后一些学者通过合作编撰《言语活动观原理》一书,提出言语活动观所有理论纲领,促使心理语言学得到充分的基础保证。在A.A.列昂节夫《交际心理学》博士论文编撰完成之后,促使言语活动观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为心理语言学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主流,促使言语活动观更加完整。
3.言语活动观内涵
3.1相互作用,动态发展
以根本角度分析,言语活动观主要以交际者相互作用为此基础,强调分析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并非研究文本、句子以及话语成品等过程结果。可以从以下方面追溯相互作用性:①以言语活动概念角度分析,其具有思维成分与言语特点[4]。内部活动主要表现在学生思想、精神以及心理等内容,而外部活动则表现在学生劳动、物质以及生理等内容。因此,言语活动不仅与学生思维活动有着紧密关联,同时和外部活动存在一定联系,两者相互作用。②言语活动使人们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基于社会条件下不同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开展交际活动时,交际者肯定会被民族文化等社会环境所影响。因此,言语活动主要基于文化与自然、社会与人以及客观与主观等相互作用中进行。③言语活动为诉说着与倾听者之间的交流,言语输出与理解会受到其话语水平以及语言意识所影响。因此语言输出和理解是基于交际者话语形式与话语一一、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以及外部言语和内在思维相互作用中进行。
开展言语活动时,交织者应该对交际目标观点、社会现实等与自身认知结构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对自身观点加以调整,以适应交际目标观点与社会现实,促使自身认识得到有效提升。对于言语活动中动态发展性主要来自其本身概念,由于其对交际者交互行为较为重视,因此,其为动态发展。
3.2意识支配以及调节性
对于心理学意识属于一个重要概念。在俄罗斯《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意识属于人类特有联系客观现实的手段,其将人类社会活动形式作为媒介,涵盖从之前历史中总结的思维、经验以及知识。意识以观念角度对现实进行掌控,同时设定性人物以及目的,指导人类开展实践活动[5]。在活动中形成了意识,并影响活动,对相应活动加以调整与控制。所以意识属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机制,其受到社会文化限制,产生与认识世界实践活动中。以人类心理机能层面分析,意识涵盖人类个体化涵义、意义以及感性内容等,三者构成一个整体,在现实交往以及个体活动中产生与发展。以人类生理机制层面分析,人类精神内部并非是意识根源,只有在人类历史发展、人和现实关系中发现。因此,人类活动促使人类意识产生,并且两者相互作用。
意识具有以下特点:①意识具有人类动机以及角质性质等,即意识动机性。②因为意识冬季行,促使其具备人类主观能动性特征,就是意识主动性。③社会文化会影响意识,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人类意识观念也会不同。基于上述特征,活动中观念具有调解以及支配等效能。
以意识与活动统一性原则角度分析,能够确定语言活动特征:①语言活动动机性。人类行为主要动因就是动机,其源于人类具体爱好、需要以及利益等,属于原动力。动机会对活动目的加以规定,而语言活动为交际者基于自身意识完成交际任务,因此言语活动为具有目的性与动机性的活动[6]。②主观能动性,言语活动目的是处理交际课题,因此其就是交际活动过程。开展语言活动时,交际者需要对自身原有知识加以调整,积极思考并主动交互,以完成交际任务。另外,需要按照具体交际情境、任务以及条件等构建话语,语言产品多样化,话语内容和形式具有创新性。③社会文化性,语言互动是一项思维交际与概括的统一整体,在交际者年龄、性别、职业、民族以及低于等因素存在差异的情况,其语言图景也会存在差异,进而使其思维模式产生差异,并体现在话语手段以及形式中。
3.3活动/行为/操作动态结构性
对于俄罗斯心理学,主要对主体参与活动过程进行研究,该过程被认为俗语一个动态结构体系。主要由言语操作、活动以及动作三要素组成。言语活动为第一层面结构,其和活动动机以及总体目的有着较强适应性,主体自觉性特征是其重要体现,一般由相应动作构成。言语动作为第二层面结构,属于活动子系统,是言语活动结构环节。有效适应于活动总体目的是言语动作的自目的。通常言语动作和子目的有着良好匹配性,即子目的数量与言语动作数量相等。言语动作主要根据时间分布,就是随着时间发展依次发生言语动作。言语操作为活动第三层结构,其不仅是言语动作基本结构单位,同时属于言语动作实现方法。言语殴打你工作和活动主要被目的与动机所支配,具有一定意识和自觉性。虽然言语操作会被系统目的与动机所支配,然而同样需要具备一定意识。在实际活动中语言操作非常迅速,数量程度非常高,表明其已经挣脱意识监控,因此言语操作具有较强的自动化、直觉性以及意识性等特征。
4.言语活动观实践应用
4.1自觉实践法方法论基础
该方法论基础主要基于言语活动观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星城。该方法认为“自觉”是指学生应该对语言材料充分理解,“实践”是指学生可以借助实践活动学习语言材料或是在理解规则前提下借助实践活动掌握外语。教学活动中,自觉和实践有着紧密关联,互相促进[7]。实践目的是掌握外语,而对语言规则进行自觉理解,能够充分实现目的。基于两者相互作用,提出一些辩证哲学性教学方法与理念,并始终坚持直觉—自觉与无意识—有意识的途径开展外语教学活动。
4.2教学原则
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充分体现社会需要,同时基于系统性理论进行构建。
(1)与认识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等相同,语言活动属于人类智力活动,具有一定目的和动机。其目的与动机主要体现解决交际课题,而交际课题可能属于独立范围,也可能属于普遍、广泛交际课题。言语活动属于为交际课题提供解决手段的活动,因此,该方法的核心原则就是交际性原则。
(2)在言语活动中,交际者应该结合交际目标情况以及交际条件等因素构建语言,以完成交际任务,另外交际者应该时刻调整自身语言,进而满足不同交际条件下的交集要求。因此,言语活动中,交际者语言总是在变化,创新性较高,并非照本宣科。简而言之,言语活动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创造性语言水平,并非简单地模仿语言,因此创造性原则同样重要[8]。
(3)外语教学活动中,言语动作与活动始终适应于教学目的,基于意识控制实现。对于一些自动化语言操作同样源于意识,之后在不断实践中实现无意识发展,即自觉性原则。然而该原则并未贯彻于教学始终,其强调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实现自觉学习语言目的,就是直觉—自觉过程。另外可以将自觉作为基础,借助言语实践,实现语言学习,就是自觉—直觉过程。
(4)对于言语活动,其本质就是交际活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民存在社会文化差异,因此,其价值观与思维模式也会存在差异,并在话语中体现。该方法主要面对其他国家学生,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准确掌握话语,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恰当地表达。对学生母语和俄罗斯语言差别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在母语之外构建一套全新语言体系。
5.结语
综上所述,言语活动观基于马克思哲学指导,通过对自身弊端持续修正,并积极和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已经成为主流观念。能够预测,其会不断引领俄罗斯在心理语言学方面的发展,并且会不断提升自身在该领域中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国内俄语界语言意识研究评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8):124-126.
[2]张萌,茹峰.苏俄与美国心理语言学比较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8):246+248.
[3]王金凤.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J].林区教学,2017(08):58-60.
[4]赵秋野,黄天德.中俄大学生“自己的/他人的”语言意识联想场折射出的语言哲学观[J].外国语文,2015,31(05):65-76.
[5]赵秋野.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索民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09(A07).
[6]赵坤.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与工程心理语言学[J].学理论,2014(32):105-106.
[7]张玺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发展及其对中国心理语言学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9(8):213-214.
[8]刘晓雯.浅谈心理语言学理論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校园英语,2017(28):121-121.
作者简介:张愈(1980.02-)女,民族:汉族,籍贯:内蒙古呼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