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吴桥杂技题材绘画创作形式的研究

2020-07-14古光辉王通房甜宇

神州·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绘画

古光辉 王通 房甜宇

摘要:吴桥杂技作为表演艺术,本身就有很多的精神内涵可以挖掘。而本论文中,重点是对杂技的惊、险、奇、绝内涵的提炼和总结,找到历史中有关吴桥杂技题材的绘画创作进行梳理,并对现代油画、壁画、综合材料画种里表现吴桥杂技的艺术家及作品进行分析,从绘画形式、题材、立意、创作方法等角度,提炼出能够表现杂技的内在精神的绘画元素符号,而不只是一个现实中的杂技表演镜头。用绘画作品的形式使吴桥杂技成为久远的艺术符号。

关键词:吴桥杂技;绘画;創作形式

Abstract:As a performing art,Wuqiao acrobatics has a lot of spiritual connotation.In this paper,the focus is to extract and summarize the connotation of surprise,danger,strangeness and Jue of acrobatics,find out the historical painting creation related to Wuqiao acrobatics,and analyze the artists and works that represent Wuqiao acrobatics in modern oil painting,mural painting and comprehensive material painting,and extract the acroba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inting form,theme,idea and creation method The inner spirit of the painting element symbol,rather than just a realistic acrobatic performance lens.Wuqiao acrobatics has become a long-standing artistic symbol in the form of paintings.

Key words:Wuqiao acrobatic;painting;creation form

一、吴桥杂技概况及艺术特点

吴桥杂技是一门儿将力量与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汉代,历经近千年的发现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被吴桥人一代代继承发展至今。是沧州的骄傲,也是中国、世界的骄傲。

在杂技表演中能让观者感受到人类自身的奇妙与潜在的能力,还能让人感受到,艺人们敢于挑战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精神。

古代吴桥地区环境贫寒,促使当地人们靠杂技表演求生存,每个开创性节目都经历世代的传承,因而保留了现在的大部分节目。吴桥杂技不同于其他地域杂技风格,由于他是在生活乡间老百姓中诞生的艺术,因而具备了浓浓的乡土风味,生活中的物品工具都成了杂技艺人表演的道具,如耍草帽,牛背上拿大顶,餐桌上转盘,顶碗等都展现了杂技艺人们热爱生活,不断求荣的乐观主义精神。杂技的核心就是高难度的动作技巧,以表现惊、奇、险、绝、美为目的,这也是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深入挖掘的部分,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作价值和可介入的角度。

二、以杂技为题材的绘画创作梳理

在汉代,有关杂技绘画的记录,多以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的形式出现。在吴桥境内,小马厂出土的封氏墓群,是南北朝东魏时期的古墓。在墓壁上就绘有“蝎子爬”,“倒立”,“肚鼎”,“马戏”等表演。东汉时期的《歌舞杂技画像砖》刻画人物众多,以体现杂技表演为主,构图饱满严谨,中间用两个酒樽及案台把杯盘尽撤,宴罢歌舞的场景巧妙地串联在一起。简朴的浮雕准确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刻画出的线条质感更加流畅生动,在线条的穿插中,又有粗细转折,顿挫的变化,将场景、画面穿插于线、面之间。点、线、面对比有序,很巧妙的跟杂技的形态融合在一起。

这一时期跟杂技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还有《新野樊集M39、M25、M35门楣画像砖》把戏车、倒立、攀援、飞跃等表演形式生动勾画出来。《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刻化了“都卢寻橦”的画面。此作品浑厚有力,造型夸张生动,描绘了膊力士头顶长干,两边各一人倒悬,作飞舞状,杆顶平置一车轮,上面站着表演者,身体可随车轮转动,生动再现了这一场景。

到了三国时期,有关杂技题材的绘画除了在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之外,在帛画上也有记录。隋唐时期以杂技为题材的绘画也越来越多,有印制的版画书籍,年画,文本绘画,石窟壁画等,在这些作品中场景表现得越发生动逼真,还具有故事情节性描绘,同人们生活联系越发紧密。《隋书.音乐志中》载“且西凉、龟兹,杂技等,曲数既多。故得隶於众调。调各别曲”,在第77窟的壁画中就描绘了一倒立的小男孩儿形象,造型依然浑厚大气,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想象力。

宋元之际,跟杂技有关的绘画越来越接近写实,人物造型也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南宋画家苏汉臣的团扇《杂技戏孩图》,与其绝妙的绘画技法捕捉到生活中人物的情态。图中所描绘儿童天真烂漫,充满了童真与趣味,杂技艺人头裹黑巾,上面用红布系上铃铛,身穿窄袖短袍,腰间系一黑带,脚上踏着布鞋,身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各类杂耍用具,大鼓小鼓双头鼓,木面铃铛与铜板,整幅作品构图简洁凝练,细致入微。用线造型的功夫极为高超!

明清时期,绘画已成为杂技表演宣传的重要手段,此时在人们印制的书票上、宣传画、壁画、工笔重彩等上面都出现了跟杂技有关的内容,绘画风格多为写实。如《明宪宗元宵行乐图》《走会图》都有描绘。在民国时期宣传海报招贴,纪念性钱币上,也都出现了杂技图样,充当了媒体宣传的作用。

三、体现吴桥杂技精神的创作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吴桥杂技通过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宣传被人们广泛认知而已,杂技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却不多见。

在壁画方面,壁画家王春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对沧州的杂技、武术颇有研究,创作了大量有关地方特色的壁画作品,如《吴桥杂技》、《祖祖辈辈》、《镖不喊沧》等,其中大型壁画《吴桥杂技》,吸取了民间彩塑、岩画和剪纸的艺术特色,跟杂技之乡的民俗风情相融合,充分体现了吴桥杂技源于生活,源于民间的独特魅力。壁画儿以大运河为背景,从左向右依次展现了儿童戏兽、二鬼摔跤、吴桥喜事、祖孙看瓜、织布浆线、倒立顶碗,架石砸夯、玉米串花,踩高跷的杂技技艺和民俗场景,给人以丰富多彩,妙趣天成的生活气息。

作品采用向心式构图,表现了吴桥杂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工艺上采用了粗陶粉彩镂空浮雕手法,为壁画创作工艺拓展了创作空间。其中“顽童戏兽转碟”取自吴桥古迹“独角兽”石牛形象,融入皮影效果,别具一格,传统画像砖、画像石图案形象乐舞、百戏、暗八仙,鸟兽等,契合杂技艺术的奇幻神秘,整幅壁画融合了历史印记、民间传说、杂技技艺和传统文化。波澜壮阔,匠心独运。

在油画方面,闫平老师的绘画综合了现代绘画多种语言结构,以叙事性的方式描绘很多跟杂技有关的作品,如《杂技班子》、《秋风起》、《去远方》等作品。用现实错位的关系来表达想象空间,把杂技的惊、险,平素里忙乱的训练、化妆等场景表现得更加鲜明,有特色,超时空,又很浪漫。在艺术形式的构成元素中,闫平老师表现得杂技艺人,无论是笔触、线条、形状,还是色彩空间、结构都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引人注意的动感来自于大面积主观色的对比,尤其对大面积的纯色与鲜亮的固有色之间的对比,更给画面带来不确定的动势,使杂技艺术作品更具有一气呵成的整体性。

随着中国文化的民族主义觉醒,使闫平老师的绘画倾向于东方的审美,从中国的民间艺术中寻求启示,将中国民间艺术用色的主观性、象征性、趣味性与西方现代艺术注重视觉构成的趣味性相结合,并突出现代审美意识。这种绘画形式与杂技本身的民俗性、运动的奇绝性,都巧妙的结合起来。达到了绘画上写意的特殊表现力,实现了照片影像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综合材料绘画方面,四川美术学院的郭晋老师就是以杂技训练中的儿童为创作对象,用一种理想化、深度化和具有历史感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杂技艺人们的生存状况,。他的作品没有描绘环境,场景,只以单个人物充满画面,使动态造型更加有力,作品本身还突出了材料儿的质感,画面有一层斑驳的,具有历史感的痕迹,让人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心理上的反思。

四、结语

吴桥杂技作为特殊的表演艺术,在形式上所蕴含的惊、奇、险、绝,在精神上蕴含的艺人们敬业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都是绘画创作深入挖掘的创作主题。探索绘画中适合表现此类杂技精神的绘画语言,能更好的促进吴桥杂技的传承和文化传播,使它变为绘画作品的凝固下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得到弘扬,让更多人知晓。

参考文献:

[1]庞青月,周治平.吴桥杂技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51.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王立芳.《吴桥杂技后备人才现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河北学刊,2009(01).

[4]邊发吉,周大明.《杂技概论》,2007.10.

[5]曹彦菊.《论吴桥杂技的保护与传承》.四川戏剧,2008(01).

[6]杨双印.《吴桥杂技》[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2003:43,4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河北吴桥杂技题材绘画创作形式的研究”,课题编号:0020190010。

作者简介:古光辉(1983-)男,河北沧县人,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艺术硕士,研究方向:绘画理论与创作。

猜你喜欢

绘画
一慢改写星火绘画
乒乓猪
绘画
绘画班的困惑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刘奇伟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