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荣:诸病多生于“郁”,国医大师六方解忧
2020-07-14
六郁是指造成疾病的气、血、痰、火、湿、食6种病因,孙光荣教授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对朱丹溪“六郁”致病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1.气血失和——
“孙氏益气活血安神汤”
孙光荣教授曰:气血失和,多因气血两虚造成,《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血互根互生互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为本,心为之主。又心主神明,养气血之本,首重心神,孙光荣教授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酸枣仁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自拟“孙氏益气活血安神汤”。
西洋参7g,生北芪7g,紫丹参7g(君)
酸枣仁15g,云茯神12g,龙眼肉10g(臣)
肥知母10g,正川芎6g,川郁金10g(佐)
生甘草5g(使)
2.气失升降——
“孙氏扶正祛邪中和汤”
孙光荣教授认为,人体五脏六腑阴阳平衡,有赖于人体的气机升降正常。若气机升降失常,则导致气郁,进而导致痰、瘀、热、毒等产生。为调畅气机升降,孙光荣教授以张仲景“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自拟用于扶正祛邪的“孙氏扶正祛邪中和汤”。
生晒参10g,生北芪15g,紫丹参10g(君)
北柴胡12g,川郁金12g,制香附12g(臣)
法半夏10g,广陈皮10g,淡黄芩10g(佐)
大红枣10g,生姜片10g,生甘草5g(使)
3.痰邪作祟——
“孙氏化痰降逆汤”
孙光荣教授认为,痰邪作祟。易生百病,而脾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且肺为娇脏,易受痰扰,致生咳喘类疾病,为此,孙光荣教授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射干麻黄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自拟“孙氏化痰降逆汤”。
西洋参7g,生北芪7g,紫丹参7g(君)
炙麻绒10g,北细辛3g,生姜片5g(臣)
漂射干10g,清紫菀10g,款冬花10g(佐)
清半夏7g,五味子3g,大红枣10g(使)
4.湿邪致病——
“孙氏涤痰镇眩汤”
孙光荣教授认为,湿邪属于人体津液代谢失常的范畴,《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湿邪致病,导致痰饮内停。治疗湿邪,可从脾、肺、三焦入手。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自拟“孙氏涤痰镇眩汤”。
生晒参10,生北芪15g,紫丹参7g(君)
云茯苓15g,炒白术10g,化橘红6g(臣)
川桂枝10g,炮干姜10g,车前子6g(佐)
大红枣10g,炙甘草5g(使)
5.食积致病——
“孙氏益气温中汤”
朱丹溪《局方发挥》中说道:“今曰冷气、滞气、逆气、上气……熏蒸清道,甚而至于上焦不纳,中焦不化,下焦不渗,辗转传变,为吐,为膈,为噎,为痰,为饮,为翻胃,为吞酸。”孙光荣教授继承朱丹溪的顾护脾胃学术思想,认为中焦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易致胃痛、腹胀、便秘、呃逆诸症,导致多种脾胃疾病的产生。在张仲景《伤寒论》之“理中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自拟“孙氏益气温中汤”。
生晒参10g,生北芪15g,紫丹参7g(君)
老干姜10g,上肉桂5g,炙甘草12g(臣)
炒白术10g,炒六曲15g,谷麦芽各15g(佐)
大红枣10g(使)
6.火邪致病——
“孙氏清热利肠汤”
火邪为病最多,针对火邪致病的病机,孙光荣教授在张仲景《伤寒论》之“白头翁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自拟“孙氏清热利肠汤”。
西洋参7g,生北芪7g,紫丹参7g(君)
白头翁12g,川黄连12g,川黄柏12g(臣)
苦秦皮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佐)
车前子10g,生甘草5g(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