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新闻,还是道德绑架?
2020-07-14宋立民
宋立民
“莫因善小而不为。”这一阵,“捐款”成了热词。
大敌当前,医疗、治安、运输、服务……各条战线的兄弟姐妹别妇抛雏、披肝沥胆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吾侪“闭关自守”,无以出力,出点钱是在情理中的。中央政治局领导都慷慨解囊,我们也理当见贤思齐。
所以,3月8日晚,看到中国乒乓球队把24.69万美元奖金(约合人民币171万元)全部捐献给战疫前线,笔者立马作文点赞。曰“国球”不仅继承了“有无相生”的道家哲学,更是弘扬了儒家的“仁义道德”。
然而,如果有人说,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也要把自己的补助捐出来给“抗疫一线”,笔者就不仅觉得是个笑话,而且会怀疑说的“不是人话”。偏偏有新闻为证:云南彝良县人民医院150名医务人员通过《昭通日报》宣布,放弃申领抗疫补助金,总额约30万元。
报道显示:该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从1月22日至3月11日,诊疗发热患者422人,住院隔离观察38人,门诊隔离留观60人,送留验站医学隔离观察47人,累计取标本送检225人次,筛查卡点拦截人员579人,全血常规筛查847人次、影像筛查855人次——这才得到平均每人2000元的辛苦费。
可惜的是,这近乎“扔下一万元就跑”的“正能量”,却没有得到多少表扬,反而引发如潮的质疑,或曰“珍惜善意,但不必成全”,或曰“自动放弃?又欺负老实人”或曰“這本来就是医务人员应该得的,不必道德绑架”。总之,不少人怀疑,是“基层的里子在滴血,领导的面子在发光”。
当然,一些医务人员原意捐出自己的补助,这是完全可能的,值得嘉许的。但是150人齐刷刷地“一致同意”就让人怀疑了。
第一,临时性工作补助的受益人是疫情防疫人员个人,并非医院。150名医务人员即便全部都愿意捐,也要由其本人作出放弃的申请而不是院方宣布。第二,拨款已经到达,150人的业绩白纸黑字,有补助直接打进工资卡何其简单。疫情未消,一切从简,为什么自己的钱本人还要“申报”领取?第三,每人2000元放到发达地区可能不算多。然而,彝良县搜索结果是“基本县情概括为农业弱、工业小、财政穷、基础差、人口多”,直到2019年11月28日才发布“国家级贫困县摘帽退出县级公示”。可以想见,这笔补助对于大家绝对不是可有可无。
最重要的也是比较吊诡的是,见到如此“高大上”的消息,各路记者纷纷电话咨询,却是无一回应,都不愿意接受采访。换言曰:主管部门并不想把这“雷锋精神”昭示于众。反倒是“昭通市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获知了网上网友的质疑,目前已经介入调查”。笔者不能不联想起:3月2日,陕西安康某医院一线医护人员拿到的补助,还不及院领导的零头。3月11日,云南昆明晋宁区某卫生院公示的医护临时疫情补贴中,院长名列第一。以至于区卫健局发布说明称,“部分单位上报数据存在对上级文件精神领会不到位、申报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已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重新进行申报”。
相比东窗事发千夫所指,这“全部捐赠”倒是“多快好省”。无奈同情一线医护人员的受众们不约而同回应四个字——“我不相信”。
2015年,笔者所在的广东就发布了《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管理办法》[粤府办2015]39号,强调“捐赠应当遵循自愿和无偿原则,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知道云南有无此类文件。
总之,我们必须反复追问:是自愿的吗?如果“正面新闻”背后是“长官意志+道德绑架”,祸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