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与“一刀切”

2020-07-14刘齐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贴标签麻烦标签

刘齐

不论干什么,人类都爱图方便。给事物分类时,贴标签或曰一刀切,就是一种方便之举。比如“纯文学”这个标签,分类者的出发点非常好,想让一部分文学“纯”起来;他们可能以为,文学像炼金,能弄出百分之九十几点几的纯度。

事实上哪有真正“纯”的文学?你说一部作品“纯”,我说它不“纯”,说来说去,都是少数人的主观看法。提到“不纯”,人们会想到网络上的许多作品,这些作品特别“不纯”,但它们又特别强大。别的不论,起码它们的现实性、即时性、大众性、低门槛性,尤其是这些作品对人们思维观念和欣赏习惯广泛而深刻、复杂而“不纯”的影响,非常值得重视。

还有一种一刀切的表现,就是“××后”的说法。“××后”是现在对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分类方式。从前给作家“贴标签”的人还比较有耐心,事先好歹动动脑子,你这个叫寻根一族,他那个叫山药蛋派。现在省事多了,只要把作家的年龄搞定,就可以一刀切了。一刀切比较痛快,茬口也整齊,问题是作家不是西瓜,不是切糕,八零至八九年出生的叫“80后”——只相差一年的,比如七九年或九零年出生的,就算你的价值观念和创作风格再相近,对不起,也不能算“80后”,差一天也不算。而且,你还怨不得社会怨不得别人,只能怨爹妈没算准日子。

这种按出生年代对作家一刀切的划分,是一种懒惰的做法。现代人懒,开车都自动挡了,电脑都一键修复了,说你是“80后”或“90后”“00后”,有区别吗?

其实,按年代划分作家,也是一种无奈,一种对纷纭复杂、多元多变之现状无力把握的放弃和将就。再说,现在的作家也不好伺候,说其是某某派、某某类型,比如美女型、硬汉型、先锋型、官场型等等,人家未必满意:啊,我就只会这一手,就这么点出息啊?得,咱也甭跟您较劲,您就“××后”吧,反正年龄在那儿摆着,除非您能打通户警关节,改一下出生证明。

话又说回来,现在的人,现在的族群、思潮、事物,哪个不是多元多义,哪个好伺候?但是,你还是得吆喝呀!怎么吆喝?还是一刀切式“××后”简单省力。

当然,这样做能减少许多旧的麻烦,也会增添不少新的麻烦。新的不来,旧的不去;新的来了,旧的也未必去;新旧伙在一起,麻烦人类去贴更多的标签,去给复杂事物切出更多貌似整齐的茬口。

猜你喜欢

贴标签麻烦标签
“能麻烦你一下吗”“不能”
我给酸奶贴标签
贴标签
谈对青少年“贴标签”的现状及影响
巧取错物
水果的麻烦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浅议“贴标签”效应在教育中的运用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