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景观”,文明的多棱镜
2020-07-14杨思琪
杨思琪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们过上蜗居生活,与“楼道”相关的新闻和话题也不断涌现。有人反映楼道里聚集着大量“无处安放”的垃圾,有人不戴口罩在楼道里故意咳嗽、随地吐痰,还有人任由自家宠物在楼道里四处撒尿……其中有些屬于不文明行为,有些甚至涉嫌违法,给特殊时期的公共卫生埋下诸多隐患。
与此同时,楼道里也有和煦的“春风”轻抚面颊。在上海,一位阿姨将购置的蔬菜在楼道里与他人分享,邻居按需自取共度时艰,给“远亲不如近邻”增添生动的注脚;在西安,一位防疫民警担心自己携带病毒回家,连续多日蹲在楼道吃饭,与家人一门之隔,却割不断浓浓的爱;在一些老旧小区里,居民自觉清理楼道内堆放的杂物……这些点滴温暖散发着烟火气,氤氲着人情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楼道是社会的缩影,是文明的一面镜子。由特殊时期的小小楼道景观,我们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个人到社会,从自律到他律,都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变革。
在疫情面前,每个公民成为抗击野蛮病毒的最小“细胞”,迎来一堂大型文明教育的洗礼——小心不是怯懦,任性不是勇敢。应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加强持续性自律,让文明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应坚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细胞”都要充满活力且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明是一个规训的过程,需要制度约束提供有力支撑。疫情期间,北京出台“居民楼道抽烟最高可罚200元”的控烟罚则,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用强制性手段规范不良行为,赢得广泛点赞。
很多时候,文明意味着尽责与担当。在微博搜索关键词“疫情”“楼道”,会发现不少网民“云举报”:楼道从来不消毒,垃圾也不见清理,但物业费照收不误;遇到问题,业主反复打电话,物业仍不处理;疫情之前不知“社区”为何物……这些迫切呼吁传达着共同的心愿——相关部门和责任主体不能是“甩手掌柜”。
如果说文明是每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必修课,那么在特殊时期过后,不妨我们一起补课,从改变楼道“景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