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2020-07-14禹淼
禹淼
知识分层是按重要性和难度划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强的针对性。以“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为例,将知识分层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都有正面效果。因此,知识分层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式。
知识的分层是依据知识的重要度和难度构建知识的等级。重要度是指教材知识的重要程度,难度是指学生学习起来的困难程度。教师在对知识进行分层时,首先要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要求,将知识划分为一般重要、较重要、非常重要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分别对应课标中的了解水平(Ⅰ级)、理解水平(Ⅱ級)和应用水平(Ⅲ级)。最后,综合知识的重要度和难度,将知识分为甲级(容易或一般重要)、乙级(一般且较重要)、丙级(难且非常重要)三个等级。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进行知识分层。
首先,对该课的知识进行分层。新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为: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阐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为:简述核酸的种类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简述组成D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化学成分的区别;简述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简述核酸的种类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Ⅰ级,一般重要;区别D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以及化学组成成分,Ⅱ级,比较重要;简述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Ⅲ级,一般重要。
通过对本节知识进行分层,确定了本节教学大部分的时间主要是用来解决较重要的知识点,即让学生能正确区别D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以及化学成分。
一、课前自学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态度对自主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自学的检测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多样,如阅读课本、观看微课、画概念图等。
二、合作探究
该部分解决的是乙级(一般且较重要)知识。“D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以及化学组成成分”也是学生易混淆和丢分的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知道了核酸的种类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二者的中文名称猜测两者的区别,再展示两种核酸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简图,辅助学生区别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以三人为一组进行“你画我猜他写”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正确读写和记忆DNA和RNA中的碱基种类。最后,小组通过卡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探究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数目。教师在整个过程起的是引导、表扬和纠正的作用。
三、疑难点拨
该部分主要解决的是丙级(难且非常重要)知识,本节课的丙级知识为:“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但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教师要在课上引导学生利用小组组成的脱氧核苷酸和其他小组组成的脱氧核苷酸组成脱氧核苷酸长链,观察组成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的区别。对于诊断测试题中大部分学生丢分的题目,教师可以采取先请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再结合例题解决学生的共同漏洞的方式进行讲解。
四、巩固小结
以上的教学环节是分层次展开的,主要解决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问题,没有过多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因此,在巩固小结环节中,教师必须重视各层次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可以利用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揭示各知识间的关联,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五、课堂反馈
教师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完成当堂测试题,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效果。该环节内容要尽可能精简,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前不理解的知识以及错误观念的变式训练,以实现一堂知识一堂清。
知识分层教学遵循了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同时更切合课堂的实际教学现状。在知识分层教学中, 学生通过课前诊断测试基本完成了对不重要且简单的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重点放在重要且有难度的认知活动上,一方面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简了教学,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重难点的深度学习,有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