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活走进高中语文作文课堂
2020-07-14张鸿雁
张鸿雁
语文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体会,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情感激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素材,关注社会热点新闻,进行适当的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生活走入课堂。
一、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观察是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教学基础,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应用到作文学习中。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呢?首先,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摄取外界的各种信息,指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在教学记叙文写作时,教师就可要求学生观察食堂打饭师傅的生活,让学生以食堂打饭师傅为刻画载体,观察食堂打饭师傅的外貌、精神风貌,帮助学生体会食堂打饭师傅平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以“与食堂师傅的一次对话”为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如此一来,一篇极具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又如,在教学关于学生移民的高考作文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查看满分范文的细节,使学生在深刻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公平现象,引发学生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要求学生极具感情地朗读这篇范文,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思维,真实感受自己的身边事,作为写作素材。这时学生也能够明白,之前的写作并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缺乏对生活的用心观察。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观察周边事物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
二、注重阅读积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新闻
高考作文不仅需要丰富的素材,更需要学生对所写文章有深刻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拓展性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书籍,如《意林》《读者》等,使学生积累相关的素材。通过这样的积累模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教学时,教师应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指引,搜集相关的跟踪报道,及时将热点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针对此热点信息做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具鲜活力,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热点贪污案件作为指引,整理一系列的素材,以报纸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事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的发散过程中感受写作的真正奥妙。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新闻素材,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新高度。这样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的法律素养,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素材。
三、注重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力
学生如果在课堂学习中只有观察体验,而没有实际的思考探究,无法写出好作文。一篇好文章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反映学生的思考,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思考模式,探究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看法,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看到草木生长而产生的人生思考。史铁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感受到了生活的天地,写了很多优美的文章。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让学生获得人生哲理,抓住鲜活的生活情景,说出自己的看法,结合体会写作。
四、触摸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写作灵感是学生对写作内容最为深刻的感悟,大多数时候,好的文学作品并不是用了华丽的词藻,而是从生活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需给予学生一定的灵感,给学生创造接触生活的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中蕴含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秋天来临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郊游,帮助学生了解秋日蕴含的无穷魅力,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秋的文章。在郊游过程中,学生积累了相关的素材,能在有效情感的支配下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注重写作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总结,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进而触摸生活。教师要在有效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生活写作灵感,引导学生反思,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这样的改革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写出更具真情实感、更能打动读者的优秀文章,也能进一步达成教期盼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