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流域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财政支撑实现路径研究
2020-07-14张亚萍
摘 要:漓江流域农村地区可持续生计的改善对广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整理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生计的现状,依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分析影响漓江流域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原因,根据权重大小,构建财政支出与漓江流域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之间的模型,归纳出财政政策未能发挥实质作用的原因,最终给出多条政策建议,为农村地区改善生计提供有益的方式。
关键词:财政支撑;可持续生计;农民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一)关于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
关于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思想早在20世纪就已经出现(汤青,2015)。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建立起的可持续分析框架(DFID,2000),成为一种分析影响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工具(杨云彦,赵锋,2009)。发展能力的贫困包括知识、技能等,也包括其所能利用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所有力量(梁伟军,谢若阳,2019)。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可持续生计的研究逐渐以生计资本作为基本的分析要素(金莲,王永平等,2015)。国内可持续生计研究虽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进展,但仍然缺乏生计的动态性研究(汤青,李扬,2018)。
(二)关于农民问题的财政支撑问题的研究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培勇,201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国家财政的支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李国庆,王春芳,2008)。在财政支农形式上,支农总量不断增加,并且以多樣化的形式支农(王亚芳,周诗星等,2015)。在财政支农力度方面,财政支农支出增长与农业产业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但是由于财政投入的不足极大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增长(李焕彰,钱忠好,2004);同时,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公共支出运用效率低下、作用不明显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沈坤荣,张璟,2007)。
(三)研究述评
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财政支撑的研究不是很多,国内学者多集中于财政支农以及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持所发挥的作用,为财政政策如何更好支持农民可持续生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范本,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国内学者对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多集中于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而对农村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的研究较少。(2)缺乏对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财政支撑实现路径的研究。因此,本文以漓江流经的兴安县、灵川县、阳朔县和平乐县的农民为研究对象,对漓江流域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财政支撑实现路径进行探析。
二、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指标权重设定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选取
本文根据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及参考众多文献,将五类生计资本列为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之下选取多个二级指标。在研究漓江流域四县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过程中采用的数据来自2014年至2018年《广西统计年鉴》与《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
自然资本是指自然界中可供人们利用的资源,是农户生存的根本。本文选取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园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这五个自然资本指标。
生计资本中的金融资本就是指金钱,是农村家庭的经济保障。本文选取农村人均储蓄额、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这五个金融资本指标。
物质资本是指存在的生产生存的物质形式,如基础设备。本文选取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年末实有公共汽车实际辆、互联网宽带接入户这四个物质资本指标。
人力资本是指在教育、医疗、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形成的资本。本文选取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小学专任教师数、农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这四个人力资本指标。
社会资本是指可以通过行为提高经济效益的资本。在社会资本一级指标下选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本年迁出人口四个社会资本指标。
(二)研究方法
五种资本代表不同的含义,同样五种资本中不同的指标含义更不相同,其计量单位也不同。为了更好更方便地分析,采取熵值赋权法对漓江流域四县农村可持续生计进行评价。
(三)经验性结果分析
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得出2013—2017年漓江流域农村生计资本存量情况,根据计算结果可得,2013—2017年在五种生计资本中,金融资本均得分最高,自然资本次之,说明金融资本以及自然资本对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很大。
因此,自然资本与金融资本对于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有重要影响,而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次之;五种生计资本下权重最大的指标分别是园地面积、财产性收入、互联网宽带接入户、小学任教人数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对农民可持续生计产生较大影响。
三、漓江流域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财政支撑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通过上述研究验证了园地面积对漓江流域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显著影响,因此选取五种生计资本下权重较高的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研究哪些财政支出有益于该项指标,使财政支出发挥真正作用。
(二)实证结果
面板数据的估计方法主要有随机效应估计方法和固定效应估计方法两种,可以通过Hausman检验选择估计方法。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随机效应估计优于固定效应估计,本文选用随机效应估计方法。
本文选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乡社会支出、农林水支出、科学技术支出、一般公共财政支出、交通运输支出、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以及住房保障支出作为衡量财政支出的指标。
1、自然资本下的园地面积
城乡社会支出与园地面积呈正相关,城乡社会支出的系数为4.2812,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农林水支出与园地面积呈正相关,农林水支出的系数为3.3272,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城乡社会与农林水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园地的种植质量。
2、金融资本下的财产性收入
科学技术支出与财产性收入呈正相关,系数为1.5230,科学技术的支出有利于农民获得除工资收入之外的财产性收入;农林水支出与财产性收入呈正相关,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农林水支出有利于农民更好的经营土地从而获得额外的财产性收入。
3、物质资本下的互联网宽带接入户
科学技术支出与互联网宽带接入户呈正相关,其系数为8.2258,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科学技术支出使得农民对于互联网的需求逐渐增加;城乡社会支出与互联网宽带接入户呈正相关,城乡社会支出的系数为0.8128,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城乡社会支出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人力资本下的小学专任教师数
教育支出与小学专任教师数呈正相关,教育支出的系数为0.0170,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教育支出的增加有助于增加小学专任教师数,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生计资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与小学专任教师数呈正相关,其系数为0.0138,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该项财政支出有助于人力资本的提升。
5、社会资本下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参保数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与农村医保参保数成正相关,其系数为1.5034,;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与农村医保参保数成正相关,其系数为1.5136;住房保障与医保參保数成正相关,其系数为6.0741,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农民生活得到了保障,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
(三)实证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政府在科学技术、社会保障教育以及农林水方面的财政支出对于漓江流域农民可持续生计产生重要作用,政府应当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教育以及农林水方面的财政支出,以保证漓江流域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更好发展。
四、漓江流域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财政支撑实现路径
(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首先,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应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地方财政管理主体应当依据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需要,结合珠江—西江经济带实际情况精准定位,细化财政支出管理。其次,调整转移支出内部结构,突出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支出重点。一是针对教育领域,对农村地区而言,应当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尤其是教学仪器的财政投入;对农民而言,应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设立农民就业培训专项资金。二是针对科技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到农村科技建设的提供中,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民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支持。
(二)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首先,应增强财政部门管理水平。地方政府要遵循经济增长基本规律,保证与市场自由调节协调发展,以宏观的视角重视管理水平的提升;广泛借鉴先进国家、地区的管理经验,重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完善管理组织架构,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创设开放进取的学习氛围;强化健全地方公共支出的监督机制,重视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信息共享,保障为合理的、科学的分配各项财政支出比例提供便捷的信息支持。改善农民可持续生计,仅增强财政部门管理水平是不够的,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是改善财政部门管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最后,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改善农民可持续生计水平。
(三)配套措施
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财政支撑研究,不仅要从财政支出的角度,还要从农民自身的生计发展能力的角度考虑,以实现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首先,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一是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政府可以发挥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区域优势、政策优势,引导企业对市场的开发,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建立以提升就业能力为主旨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从提高农民的素质入手,以村委会为单位,建立多种多样的就业培训班,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引导农民自主地确定发展需求,促使农民可以主动获取新的发展技能,最终全面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汤青.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现状及未来重点趋向[J].地球科学进展,2015,30(07):823—833.
[2]梁伟军,谢若扬.能力贫困视阈下的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05—114+174—175.
[3]汤青,李扬,陈明星,徐勇.半城镇化农民可持续生计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8):1022-1030.
[4]金莲,王永平,马赞甫,周丕东,黄海燕,刘希磊.国内外关于生态移民的生计资本、生计模式与生计风险的研究综述[J].世界农业,2015(09):9-14+251.
[5]杜书云,徐景霞.内源式发展视角下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困境及破解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16(07):76-83.
[6]罗东,矫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影响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12):48-53.
作者简介:
张亚萍(1996-),女,山西介休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