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2020-07-14周建芹
周建芹
“生态课堂”的构建是为了响应社会学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而提出来的。而将其引入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就意味着要实现教师、素材、学生的整体化,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和质量。构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态课堂,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旨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师生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和谐相处,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注重写作兴趣的培养,积累写作素材
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提高作文教学生态课堂的实效性,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只有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上的兴趣,才能保证生态课堂實践的效果,而学生的兴趣就是学生学习高中语文作文课程的前提条件。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不是说让学生有兴趣,学生就有兴趣,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一点课外书,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书或者是生活中对自己很有启发的事情,而学生的侃侃而谈就能够成为他们写作时所用到的素材。
例如,在教学完“先秦、南北朝诗歌”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同时代背景的诗歌,了解诗歌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把自己喜欢的篇目背诵下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写作质量
现代作文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作文的价值取向,是作文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其实,这就是教师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的生态关系是构建生态课堂必不可少的要素。
此外,一篇好的文章在于其蕴含的积极思想,能够引发人的思考,也在于以情动人。而若想学生形象、真实、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除了要积累一定的素材外,还需要学生迸发出最真实的感情,这也需要教师将写作技巧和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而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文章。
例如,在教学完“古代记叙散文”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从各种角度了解这几篇课文的背景故事,搜集一些古代的名人轶事,让学生有一些情感的代入,从而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在他们进行自由写作时也会更加注重自己在情感上的表达。
三、力求创新写作新构思,打破常规思维
创新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文章跳出俗套,不落窠臼,让人读后眼前一新,是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学追求的目标。教材中莫泊桑的《项链》,构思巧妙,不落窠臼,充满戏剧性,文章情节曲折、又扣人心弦,让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建构写作思路的过程,也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写作思维,多角度思考,变换视角,最好是运用逆向思维构思,让学生写出具有自己个性,又能让人感觉焕然一新的好文章。
例如,在读完《等待戈多》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戈多来了”为话题写作,可以不从正面写等“戈多”的心态,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运用逆向思维,改为第一人称来叙述,即“我就是戈多”,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世人的心态,这种尝试也是完全可以的。
四、讲究语言艺术,强化写作训练
语言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和情感。往往生动优美的语言最能够感染读者,也最能使读者在读完文章后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都是一些佳作,这些作品文字精炼优美,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读后,回味无穷。但是,当前高中生的作文语言在运用上过于幼稚,甚至显得有些空洞。因此,若想实现语文作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就需要教师在修辞手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为文章增添一些新意,必要时也可以引用一些耐人寻味的诗词或是名人警句,使学生的作文语言独具风采。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是一篇很好的写作范文,其语言讲究,韵律优美、和谐,让人读后有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就可以在日常的作文课上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锤炼语言,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借助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写作教学活动,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技巧和情感的培养上。这样,学生才能在现有的写作训练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