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人的全面发展

2020-07-14王娟李杨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4期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现实

王娟 李杨

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深入探究人的发展问题而合著的伟大理论成果。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各方面条件的论述,进一步为人们准确认识人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指导,并且指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阶段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解析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与整体双向发展的问题,不是单个人或单个群体的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是从现实的历史的人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人”的角度來考察人类历史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是与历史的发展相一致的,社会是从一定的个体中产生的,国家则是从一定的社会结构与个人生活中产生的。因此,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体的发展,因为个体是属于整体的,个体发展了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整体的发展,但要知道这种影响力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发挥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而个体的发展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可循。同样,世界上没有完全不同的叶子,个体的发展中又有每个个体所共有的内容,即群体、族类的发展。这里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真实”的人,他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从事着物质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例“人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2]。”可见,个体的发展是群体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群体发展则是个体发展的总体体现。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态的。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它不分时间、地点、阶段,还揭示了该怎样从动态的角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马克思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对单个的个体进行简单分析,而是注重人的历史现实性研究,注重对现实中的个人及其在生存过程中的所有关系尤其是物质生产关系的深入分析。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就表明人们的性格、行事方式等都是迥异的,因此,他们以自己的“特色”决定了他们的生产是什么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正是这一点使得马克思揭示了“静态”的人只不过存在于虚无世界与解释世界中,且揭示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这一论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说明了人的本质,为人们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点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正因为有马克思的阐述,才进一步指出了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应当着眼于“现实性”,即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生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认人是处在现实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中的、可依靠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最后,“人的全面发展”不单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4]。”当思辨停止的时候,实践就开始,所以实践是思想的界限,而且同时又是人的价值的界限,不能实践的东西都不会有价值,抽象地界定“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是没有任何实践价值的。“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5]。这都说明了个人与现实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现实世界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现实世界,它是人的存在形式。同时人是现实世界中的人,它的存在也无法离开现实世界而生活。现实世界犹如一个有生命、有活力的有机体,人犹如这个有机体中的细胞。只有有机体中充满所有细胞,这个有机体才能是“有生气的”;细胞如果脱离了有机体,也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个人的科学发展是现实世界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根本目标。因而,把“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仅仅看成是纯粹理论问题,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陷阱,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什么是”的理论问题转换成了“什么条件下实现”的实践问题。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在《形态》中指出,“人”发展的依靠力量是生产力,而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必须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可以通过生产来获取自己的物质生活资料,这标志着人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再者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生活资料不断丰富,不仅解决了人们的饥饿问题,实现温饱,还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有资格”可以追求享受和自身发展。总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就需要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遍布每一种生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力的表现形式,人与人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呈现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则构成了现实世界,再加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以及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也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从这一视角来说也证明了生产力的发展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基础条件。

(二)消灭旧式的社会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新世界观角度合著了《形态》,虽被称之“尚未完成”,但却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的革命变革。这也就使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来源有了依据可循,并且,马克思还提出分工并不是一个超历史的永恒的东西,而只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资本主义迅速的发展,分工变化也逐渐被提上日程,一方面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分工也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片面性、被动性、强制性、固定性。所以,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旧式分工是工人出现片面不良发展的直接原因,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则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制度决定的。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工厂内部存在着严重的不同分工,使人的个性畸形和才能的片面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所以,个人要想获得全面的发展,就要摆脱旧式的社会分工,只有扬弃旧式分工,个人才能从旧式分工中“分裂”出来,自由地选择符合自己能力的职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赋,从事“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这样,人的社会特性才能在现实世界得到充分发展。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期望消灭资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实现人“真正的解放”,让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最终促进人类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三)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育是以现有经验和知识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化人、培育人的一种手段,是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学会理性思考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同时,更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马恩曾多次强调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还可以让人获得赖以生存的劳动技能和技巧,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不是完全屈从于旧分工的专门教育、技能教育,而是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爱好的全面教育,这就摆脱了旧式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由此可见,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且他们认为只有全面的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普遍交往的建立与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社会多元化的时代,因此,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就不能不打开视野以具有全球化的眼光,马克思、恩格斯就是用这种眼光来看待问题的。马恩在《形态》中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认为由此驱动的人类历史必然会走向世界历史,同时在考察人的发展时,总是强调和“世界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说,离开了“世界历史”的思想,就很难深刻认识和把握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按照马恩的观点,在《形态》中分工与交往的逻辑是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发展过程的前提,基于这样的前提和逻辑,世界历史才是历史过程的现实展开,而非哲学观念的抽象演绎。最需要指出的是人的发展有赖于世界历史性的交往,尤其是普遍交往的建立和发展,可以说,普遍交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普遍交往[6]。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政教育的主导作用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下合著而成的它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坚定科学发展,为思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思政教育目标的确立指明方向。根据马恩“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新时代背景下,党把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人作为思政教育的目的任务这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成才规律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准确运用,它不仅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引了方向,而且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育人工作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只有自觉地在思政教育中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开展工作,才能发挥思政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

在十九大报告中,鲜明的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说明了我党牢固确立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谋求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和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同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化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保证。这都证明了人的全面发展之重要性表现的是多么明显。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关键是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找到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障碍与桎梏,揭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和实现形式,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其实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在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底蕴也在不断加深。那么,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互为前提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人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而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以《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努力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与途径,更加自觉地运用新发展理念,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摒弃片面的发展观,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既保障和实现人的多方面的需要,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平等地获得共同发展的机会,平等地享有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获得对发展成果的享有权,进而提升人的幸福获得感与满足感,构建和谐社会,铸就美好中国。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0(3):84,8,31,46.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501.

[3] 吴昭圆.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2):72-73.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5] 周方遒.《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36-39.

作者简介:王娟(1993- )女,漢族,山东泰安人,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文化软实力和意识形态;李杨(1989- )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社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猜你喜欢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现实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