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2020-07-14王晨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建设高职教育传统文化

王晨

摘 要:随着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各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体现出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作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在满足学生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展现高职学生人文情怀,深刻国家理念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由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联入手,分析了当下二者间的相互影响与初步融合的状况。就推动传统文化发展与指导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今后的文化传承任务及学生精神世界的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教育;思想政治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5000余年的文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培育思想的沃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与道德观念不仅需要传承,也要继往开来,深入挖掘,结合目前的时代需要,让中华文明能够永葆活力。故而,高职院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推动学生思想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同样也是时代对所提出的要求。而响应时代的号召,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将是提升思想教育效果的最有效途径。

一、我国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发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我国的思想文化已经被时代不断提炼,形成了现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一定的稳定性与继承性,是培育思想的重要基石。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高职学生之间的思想差异,充分汲取历史文化,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因材施教。结合历史故事、人物事迹展开思想教育,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拉进个体与传统历史之间的距离。在推动高职生文化素养水平的同时,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思想观念[1]。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

传统文化教育推崇“孝心”的观念,因此可以提升学生的家庭观念,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教授学生如何爱自己,珍惜生命。对生命的尊重是孝心的起点。爱自己包括爱护自己的名誉,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其次,爱自己的家人。孝敬父母,履行赡养义务是孝心的体现。除此以外,还要尊敬长辈,爱护幼者。从爱护家人做起,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以此推动自己不断进步,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最后,爱集体,爱祖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教导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积极帮助身边的人,着眼大局,奉献自我,努力成为一个格局开阔的人[2]。

(三)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价值要求共同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时代给予的指示,不断丰富传统文化,推动优秀文明的创新与传承。在传统文化的帮助下,高职学生可以在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深入地体会其中的含义。它不仅是对以往优秀文明的提纯与总结,也是对全体公民行为准则的高度概括,应当得到一致践行。在其指导下,学生形成恰当的价值观,并建立相应的人生目标,指引其不断提升思想觉悟,最终带动完美人格的形成。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思想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中绝不缺乏热爱祖国的名人事迹。由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存在,人们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与精神共鸣,有了这一共同目标的指引,人们内心中形成了文化认同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继承统筹兼顾,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文化认同感坚定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理想信念。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重视

帮助人们自由、全面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无法完全保持一致,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差异性,而不能一概而论。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耐心以及较高的水平。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很少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在思想教育方法上较为传统,教育资源尚不平衡。另一方面,教师团体同样不具備充足的传统文化提升渠道,不能及时为个人能力提升充电。

(二)对可应用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挖掘不到位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趋于表面,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再加上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并不合理,没有形成对应的课程计划、授课安排、考核形式等。对于教材的解读还不充足,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全方位的挖掘。故而,高职学生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不全面,需要打破局限,深入发掘,真正将其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高职思想教育尚未形成传统文化价值体系。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四门课程均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不紧密,而且理论性、概括性很强,内容抽象不易理解,课程相对枯燥。这类课程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形成并没有帮助,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无法以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对学生思想进行约束与教育。

(三)具备传统文化素养的师资匮乏

当前高职院校中,能够具备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非常少。而学校对于教师选拔、职称晋升中并未将人文素养方面的考查纳入其中,而是着重考虑教师的个人能力与科研水平。如此一来,教师会将精力更多的用在科研项目的推进,而思想素养的提升是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也无法立刻体现出来,所以,很少会有教师专注于此。而教师将以同样的标准考核学生,传统文化授课仅是轻描淡写,并未根植到学生的思想,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就遇到了瓶颈。

(四)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目前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主要依托于思政课程,与传统授课相同,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类教育模式的缺点十分明显,较强的理论性使得课堂枯燥乏味,无法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更不能依照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因此正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尚未得到调动,无法在实践的引导下有所思考,进而,理论知识并未得到有效的转化。

(五)存在认知误区

一方面,传统文化经常被认为就是儒家文化,但是在中华文明之中,大放异彩的不止儒家经典,道家、法家都有值得借鉴与学习的方面。另一方面,思想教育工作常常被认为与传统文化脱节,不能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兼容。二者存在割裂现象。但是文化是某一群体在固定时间阶段中形成的思想、行为、理念与风俗习惯,以及这一群体全部意识反映出的所有行为活动。文化对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师资力量、教育观念以及实践不足等原因,在我国的高校思想教育领域尚未形成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思想教育中存在缺失现象。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在全世界文明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延续时间最长,唯一一个经历千年依然历久弥新的古老文明。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表示,需要全面掌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时效特点,尽可能发掘传统文化结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后的时效性的功能。将传统文化思想与高职教育相互融合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推动高职思想建设,应当由以下几点工作逐步开展并落实[3]。

(一)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渗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想要让的文明永久不衰,就要积极去传承文化,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不断创新文化发展。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是丰富教育途径,改变教育模式。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接受传统文化,乐于思考传统文化与思想建设的关系,最终有意识地发扬传统文化,在其指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传承。与此同时,应当让学生意识到其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即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学习我国优秀的文化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思想觉悟提升,更是整个民族在新时代下不断发展过程中,对青年一代提出的要求[4]。

(二)创新活动开展,丰富传统文化传播途径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生活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因此高职学校能够充分发掘学生日常活动,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各类学生活动为载体,向学生输送传统文化。例如,将茶道、戏曲、书画等表演和讲座引入校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传统文化社团。同时,可以定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主题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无论活动形式是社团表演、班级活动或者校园讲座,最终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共鸣。除此以外,还要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在高职政治思想教材中的比重。思想政治课程以教材为授课依据,教材也是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理论体系教学内容与教育手段的载体,也是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途径。传统文化只有通过教材才能真正有机会与高职学生近距离接触。为了推动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衔接,教育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于教育领域的投资,尽快实现传统文化与教材的相互结合。依照不同学校的课程特点,将思想教育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逐步开展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校本课程。

(三)打造高质量师资团队,增強传统文化感染力

教师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直接推动者,面对目前教师人文素养不足的情况,高职院校应该提供相应的提升渠道,让教师有机会提升思想水平,能适时为自身充电,丰富个人的专业素养与知识储备,同样也为改变教学模式做充足的铺垫。另外,应当适当邀请专家进校开展讲座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弥补学院在专业领域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最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除此以外,高职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时刻考虑自身行为对学生带来的各种影响,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四)将传统文化渗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材中为其增添民族色彩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材这一载体,书本内容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学生学习的视窗。如果在思想教育教材内充分融合传统文化的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汲取,就能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思想素养。以此为基础,将教材内容与民族特点有机结合,以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共鸣来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使得课程本身更具魅力,同样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学生在教材与课程的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自然而然的将传统文化根植在学生内心深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建设相辅相成,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推动[5]。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特色鲜明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与近代之后的其他优秀的思想文化相得益彰。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对于人才的培育与文化的传承均意义重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诞辰学术研讨会中所表达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的精神命脉,是在发展道路上不能割除和舍弃的部分,是国家和民族永葆活力的根本所在。应当深入发掘传统文明所具有的思想与精神,统筹兼顾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推动中华文明绽放出时代风采。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这不仅是推动思想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还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关键一步。由优秀传统文明入手,瞄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发展这一任务,为高职生的思想建设注入充足的力量,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精神世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苏,李金霞.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J].国际公关,2019(12):164,166.

[2] 李轩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5):46-49.

[3] 周昌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27):42-43.

[4] 王瑛.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8):111-112.

[5] 杨潘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124-12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建设高职教育传统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