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高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
2020-07-14孙静园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工作内容,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入手,根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现状,总结出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构建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对策,从而在实践上指导思政教育育人实践。
关键词:高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着力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形成合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办好这一关键课程作出了具体部署和指导。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此,高校一直致力于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动员高校所有思政教育骨干——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提升三方育人主体的思政育人责任感,形成联动机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重大意义
关于“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目前学界还没有做出统一确切的定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大体是三个主体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主要是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三位主体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作用,利用协同育人平台,形成联动机制,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更好的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一)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今国际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真正担任起中国民族复兴大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合力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提供出路。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这一代青年成长环境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并且亲历网络兴起和发展,尤其是手机等自媒体网络,而他们又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多。所以开展及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必修课。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
(二)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需求
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能够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都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角色,是协同育人机制的推动者,同时也因该机制的不断完善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互促进。辅导员参与课堂及科研,不仅能够提高课程思政的时效性,更加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更加精准地把握思想政治的研究规律和特点,提高育人水平。另外,随着协同育人机制的的不段落实推进,必定会有效的促进学校课学改革,不断增加实践相关的教学环节,创造机会提供师生的互动交流,使思想课教师和有能力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校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高校先后出台一系列的举措,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化,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化等原因,高校的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上存在问题。
(一)辅导员在育人机制中的现状
高校辅导员作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骨干力量,肩负着重要育人使命。《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九项工作职责,但实际工作开展中,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繁多,事无巨细,和学生沟通互动较多,包括课堂出勤检查,宿舍检查,奖、助学金评定,党团推优,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日常各职能部门的上传下达工作等等。但正因为此,辅导员做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工作精力被日常管理工作大量占用,无法真正开展高效的教育引领工作。另外因为种种原因辅导员的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开展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因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导致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沟通脱节,切断了与思政课教师的有机联系。
(二)思政课教师在育人机制中的现状
思政课教师同样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营的主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更为系统和专业,在思政课上对学生传输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論内容,打好思政育人的理论基础。但存在的问题是,一周两次的思政课,导致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工作效果不佳,且由于思政课本身的课程定位,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认同感不强,这些都直接影响思政教师的育人效果。
(三)专业课程教师在育人机制中的现状
专业课程教师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承担者重要的角色。专业课教师担任专业体系课程较多而且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外加专业课程教师本身在行业有较高的威望,在学生中比较有威信,在思政教育中有着较好的地位。但是专业课程教师主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但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细想引领较少,与学生的思政教育脱节。另外专业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务繁重,专注于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科研任务,使得专业课程教师在思政育人方面做的努力就更加少了。
高校在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三位一体尚未树立大思政育人的工作思路,缺乏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虽然目前三个主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交集,但都处在边界,深度联动协作机制尚未形成为实现高效融合,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突出。且对于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缺乏积极主动性。
三、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分析
(一)强化意识认知,构建协同育人平台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更加明确“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从领导层面到具体参与落实的层面,要明确“三位一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是提高育人效果重要探索。各级各单位要给予支持和帮助。“三位一体”的参与者应该努力克服现实存在的困难,主动发挥自身在协同育人积极作用。
构建统一管理的协同育人平台,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实现学生信息的共享。这个共享平台既是静态的信息共享平台,又是动态主动参与获取信息的的平台。
建立专门的QQ群、微信群,钉钉等共享平台,用于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通过平台获取由辅导员共享的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思想状况等;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可以在平台分享由思政教师发布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情况,授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想动态;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可以在平台共享由专业课教师分享的学生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学习态度。
协同育人平台,要求“三位一体”的三位主角主动参与学生的整个思政政治教育的动态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全面提升三全育人的效果。同时,协同育人平台要努力实现拓宽,融合网络、课堂、实践和社区的有机统一。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进入辅导员的工作领域,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如学生的生活,比如主题班会,走进学生宿舍,或者担任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要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课堂,了解学生的课题表现和思想动态,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活动中;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要积极和专业教师互动,在相互协作中了解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并以此为素材,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
(二)完善有效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1)加强组织,健全领导机制
提高“三位一体”三支队伍协同育人的作用,使“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有效运转,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成立联动的领导机构,健全领导机制。由校级党政机构统一领导,比如校党委,党委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行政部门相互配合保障实施,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校团委,各二级学院教务科等相關部门积极沟通,在协同育人平台上齐发力,保证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运转,提高三全育人的育人水平。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学生工作部,和二级学院的教务部门相融合,统一管理,定期交流,提升效率。
形成切实有效的运营措施,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三位一体共同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沟通,并提出有效的引导措施。尤其是大学生关注的时政要点、热点舆情等。这项工作举措有效增进三个主体间的沟通,有效进行优势互补,增强协同育人的统一性和高效性。
(2)统一协调,强化保障机制
统一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并从组织、经费上等方面给予保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确保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各二级学院教学单位,后勤服务中心等各个部门都纳入到“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中来,建立完善保障运行机制,所有部门相互协调,提升育人教育效果。成立专门的协同育人办公室,用于日常事务管理,可以定期组织活,进行经验交流。政策给予倾斜,经费给予保障,尤其加大经费投入,并行成有效的经费管理办法,提高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各个部门协同发力,大力支持该育人机制工作的开展,确保育人机制实施效果。
(3)协同管理,优化考核机制
为有效打破三支队伍各自为政的工作管理现状,提升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效果,必须建立一体化的评价激励机制,坚持协同管理,优化考核。把协同育人指标作为三支队伍的工作考核、晋升和选拔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标准。将协同育人的工作内容结算成工作量纳入到三位一体的实绩工作考核中,提高三位一体的工作积极性。比如辅导员辅助思政课、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思政课教师以及专业考教师参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作为协同育人的工作考核标准,这样能促使协同育人主体的自身能力的提升,从而不断提升高协同育人的效果;比如,加大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奖励,激发他们参加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更好的投身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
另外,鉴于三支队伍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功能定位的内在要求有所不同,还要坚持分类考核工作原则。“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需要一体化的评价激励机制,但绝非简单地采取一个考核标准,而是协同管理,分类优化考核为前提条件。比如,思政课教师参和专业教师担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就要按照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职责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三支队伍的积极性,发挥功能的最大化,实现大思政格局。
参考文献
[1] 陆小玲,张平湖,尹彩霞,等.大党建引领下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新探索——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五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4):23-24.
[2] 孟朝,孟鑫炫.运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政课学习实效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20(Z2):109-112.
[3] 曹鑫海.构建民办高校“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6):32-33.
[4] 曾良仔,周石其,孟丽,等.“五元协同、五位一体”高校宿舍思政教育模式探索——以某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1):206-207.
[5] 刘晓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9(46):35-37.
[6] 高晓松.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0):12-13.
[7] 宫秀琪.“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29):182-183.
[8] 宁小可,邓燕.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育人体系探析——以红色影视为中心[J].安顺学院学报,2019,21(03):46-50.
[9] 李慧,高小平.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5):1-3.
[10] 裴雯.思政课“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6):102-103.
作者简介:孙静园(1987-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