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20-07-14霍霖刘宇超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霍霖 刘宇超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始终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汇聚着人类社会的文化文明,凝结着符合历史潮流的智慧。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上升到政治高度,把核心价值观摆到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要求各行业人群领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作为社会高层次学术人才,研究生应将核心价值观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准,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鞭策激励。高校是层次教育的核心阵地,要把研究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视为工作成败的关键来抓,对建设科学、系统、全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意义重大。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十八大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把倡导核心价值观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价值导向。要理解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需要从核心价值观的由来谈起。核心价值观发端于中国传统文化,“古人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其中德就是古时最初的价值,德有小德、大德之分。小德是个人的德,是个人素质德表达,素质高低就是德的好坏,在当时德是选人用人之首,这一评价标准沿用至今。大德是以国家、社会德整体风气为衡量标准,大德是一个民族、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民族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则人心涣散、国家发展举步不前。现在看来,德贯穿于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即个人的德,社会的德,国家的德。核心价值观以德为载体,不断对德进行丰富和细化。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德集中体现,它凝结着对多重价值的共同追求,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本质与方向。追求共同价值的同时,也繁衍出价值的评价标准和种类,它推动社会发展,完善社会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是与中国实际国情结合后的再升华。为推动制度完善,加强文化自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是它的鲜明特征,无论社会地位高低、身在祖国何处还是民族信仰差异与否,核心价值观总是与彼此休戚相关,狭义到个人行为,广义至国家命运,内涵是永恒不变的。不同层次对价值的要求不尽相同,用不同层次的价值观规范何引导人民,尽可能使每个人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追求真理从而达到树立远大理想与实现个人价值、价值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比作人生的灯塔,这说明,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凝结了社会主义之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硬币的正反面。”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体系中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核,缺少价值观体系就没有灵魂,“其贯穿于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关系

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国民共同追求的价值准则。2013年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文章强调:“要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高校作为培养启发研究生思想观念主阵地,不良学风、错误的学术价值泛滥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下滑,主体能动性降低,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各大高校屡见不鲜。深究原因,并不是管理松懈、师资力量薄弱,主要由于研究生自身错误观念所引起的,深受不良风气影响,一种走“捷径”的想法在其大脑中根深蒂固,诸如此类的真实案例为敲响了警钟,一桩桩发生在身边的教训触目惊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全过程已时不我待,高校研究生培养是长期、连续性的工作,核心价值观注重从细微入手,养成的良性的价值观不仅能改变人的气质面貌,也可拓宽正确的学术视野。“高校是层次教育最明显的阶段,要创造思政教育的学习生活环境,建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思政教育资源。”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未来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重头戏,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值观表达对校园的隐形安全至关重要,没有核心价值观约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则为空谈。从古至今,学校已是培育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代名词,古有尊师重道,今有敬业奉献,最初的思想养成皆是校园持续熏陶的结果。现阶段,高校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还很薄弱、缺乏。大环境下,研究生大脑中学术观的功利性,价值观的波动性已经逐渐大于对学术的崇高性,研究生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不经意间丢掉了自己本有的身份。所谓价值就是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其实质就在于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相一致、相符合、相接近。”比如真、善、美,都是如此。一个客体对主体的有用程度越高,满足主体需要的范围越广,价值就越大。研究生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以人为中心去考量,两者间是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对于高校来讲,学术价值则会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学习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前提要求。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以研究生为代表的莘莘学子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开拓者,这个群体数量庞大,价值观不坚定易动摇、社会经验较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探索一条切实际、得人心,管长远的科学化路径:

(一)引领正确价值导向

高校研究生普遍认同、推崇的是学术价值。学术价值代表研究生求学期间学习能力、学术水平、个人素质等综合价值标准。为学生引领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是当务之急。学术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续,非抽象概念,它广泛存在于日常学习的各环节流程。老师应抓住课堂传递正确的学术价值,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抓住受众内心的认同感。通过组织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真理观,激发学生对知识,科学的渴望,对真理价值无限的追求,打破以往惯有的错误观念。要让他们从头脑中彻底抛弃掉所谓的“捷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培育核心价值观,应从诚信着手,诚信是优秀生必备的素质,代表着人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应主动加强于学生交流,通过举办竞赛、辩论等系列活动,理解核心价值观本质思想。研究生培养部门应对综合素质表现高的同学予以表彰,树立模范,以此去感染身边人,扩大价值观的影响力。

(二)加强研究生的自我认知

高等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自我、自我认知的过程。自我认知是塑造研究生人生观的必要方式,借助媒介、教学等,逐步形成自我认知能力,在人生坐标系中找出自己合适的位置,有利于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正确的认知益于发展,错误认知碍于发展,关键在于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从核心价值观角度理解,“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研究生要善于明辨是非,具备火眼金睛的能力,在面对复杂世界,面对思想碰撞、面对社会多方面考量,研究生应时刻擦亮眼睛,做到善于思考、勤于分析和正确抉择。保持从容稳定、自信大方、坚定信念。在掌握是非观、价值观这把金钥匙后,回过头再看社会、学业和人生,一切是非尽、丑恶、真善尽收眼底,对形形色色的人或是,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时,自我认知会按照是非观所给的既定路线绘出清晰、准确、无误的人生规划图。自我认知的关键不单单依靠是非观起作用,还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通过能力可以满足不同需求,根据不同需求可促进能力的提升,需求与能力的大小,对自我认知的程度高低起主导作用。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 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学会如何研究而研究, 而不是为了研究才去研究,与高等教育的初衷相一致。

(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加强对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充分利用党团等组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高校正在开展的学生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手段,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扩大工作覆盖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更多地依靠管理制度来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要大胆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摆脱原有工作方式的束缚,善于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网站,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开发应用学生管理系统,开创网络时代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同学风、校风、教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育人机制,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时代感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

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研究生培育的理论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诞生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提供了土壤。从我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到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十八大“三个倡导”到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列论断的出台,为人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做出明确要求。强化教育引导是关键的举措,发挥好教育工作优势、利用好高校资源,培养引导好高层次学术人才是主要方法和目标。

(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意识形态的引领

加强高校研究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实践工作,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思想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其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

(二)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的形成

价值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学生时期,尤其是思想较丰富的时期。研究生阶段是思想定型的关键时期,将核心价值观融于培养管理的时机恰当准确,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始终将十八大、十九大核心价值体系精神贯穿于日常培养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地引导广大学生从内心改变以往错误的价值观念,重新锻造品格意志是高校在新时代下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

(三)有利于文化软实力的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因素。”该论断不仅明确了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更强调了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作为高层次人群,研究生是振兴中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承担着重要职责与使命。研究生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能够丰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知识,开拓视野、增强历史使命感,同时这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五、结语

高校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功能放在首位。把培育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未来管理工作的重心,就是要让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科学、全面的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能以自己的智慧,寻找和创造出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去,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靖.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培养机制浅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154.

[2] 高妍方,胡艳雪.大数据素养需求、内涵及培养途径研究——以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为例[J].软件导刊,2020,19(04):272-275.

[3] 贺小荣,马晶宝.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化——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2):118-122.

[4] 贺小荣,马晶宝.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化——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2):118-122.

[5] 刘智勇.管理类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6):178-179.

[6] 许礼刚,关景文,徐美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2):71-72.

[7] 许礼刚,关景文,徐美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2):71-7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