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索构建高职院校“金课”体系的研究
2020-07-14马世栋宋健
马世栋 宋健
摘 要:伴随“金课”概念的提出和高校“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不断深入,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思政“金课”体系已是必然趋势。笔者就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多角度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思政“金课”体系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课;综合考评
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金课”这一概念,之后“金课”迅速成为教育界学习研讨的热频词。“金课”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教师不用心上的课”即“水课”而言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认为“金课”的标准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虽然“金课”概念的提出是针对本科教育工作而言的,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也同样存在着“水课”,也有构建“金课”体系的现实需要。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直击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标定航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思政“金课”体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当前高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高教司吴岩司长在《全面把握形势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全面发挥教指委作用》专题报告中提到大学要实现三个“一去不复返的日子”,而这三个“日子”也正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上心”
由于受社会上认为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功利化、片面化认识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发展而对思政课“不上心”,主要体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缺乏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热情。
(二)少数思政课教师授课“不走心”
当前少数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对教材研读不深、对教学内容掌握不透、对学情受众分析不主动,不能充分学习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手段和教学能力,上课存在照本宣科、ppt满堂灌的现象。
(三)一些高职院校对思政课学科建设“不关心”
经调研发现,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配备方面表现为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多为辅导员或行政人员专业往往不对口,外聘教师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和有效管理;职称评聘方面缺少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教科研申报层面思政教师也处于劣势地位。
二、当前高职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班级管理方面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班级大都采用2个及以上的自然班合班教学,人数较多,不便于开展小组教学讨论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特别是部分教学班级存在不同专业学生的混掺,学生接受问题和消化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学班级人数众多,学生差异化的存在也就催生了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上心”的问题。
(二)师资队伍建设层面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队伍中很多存在师资力量青黄不接,缺少中年教师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缺乏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有效引导;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专业不对口,外聘教师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的存在又往往制约思政教师队伍的发展,影响思政教师队伍学术氛围的营造,不利于集体备课和讨论的开展;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研室没有按照课程细分课程组,实际工作中过分强化行政管理职能而弱化了教科研管理与服务职能,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职称晋升教学考评层面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教学的发展,但对思政课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思政教师职称晋升、教科研课题申报和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层面。由于思政学科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科的特殊性,高校职称评审中的科研偏好与思政课教师以教学为主存在一定的矛盾,思政课教师因为承担全校思政的教学工作,再加上部分教师自身学术研究能力不强,很难获得高级别的科研产出,也就影响职称的晋升。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也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研究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严重滞后,由此不仅影响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学科水平的提升,也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的完成。”同时,前面也提到的由于思政教师承担的是全校所有专业学生的思政教学工作,采取的专业合班授课方式在参与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过程中也不利于思政教师。而此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结果也往往会影响到思政教师职称的晋升。
三、构建高职思政“金课”体系的路径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教育落实不到位、工作不深入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群体的认知程度,仍是高校思政课的首要任务。根据思政课“金课”的标准和要求查摆问题、遵循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统筹兼顾多方面因素,积极探索构建高职思政“金课”体系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固化教学内容第一性的原则,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课
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的高校和教师将教育改革的目光更多放在了信息化教学层面,殊不知课堂才是教育的主战场,而教学内容的质量才是课堂效果好坏的关键。所以,笔者以为构建高职思政“金课”体系,须加强固化教学内容第一性的原则,如何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深度”方能体现金课“高阶性”的标准。
(1)加强集体备课制度,精心打磨研读教材,做好教学设计和学情分析。近年来,教育部下发的多份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文件都強调集体备课。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不出彩”、存在照本宣科、ppt满堂灌的现象,究其根源也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吃的不够透。通过组织开展定的集体备课制度不仅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深入的把握教材内容,也可以实现教学资源案例的内部共享,促进整个教研室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